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电动舷外机变挡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02-09 20:02:23|311|起点商标网
电动舷外机变挡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船舶的推进装置或操舵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舷外机变挡结构。



背景技术:

舷外机的使用比较常见,有通过内燃机作为动力源的,也有通过电动机作为动力源的,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提升,以电动机作为动力源的舷外机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如cn101353082a、cn205327382u、cn205239876u、cn206590091u、cn203348426u都公开了各自电动舷外机的结构特点,其中的cn101353082a还涉及了电机水冷的具体结构设计;其中的cn205327382u涉及的舷外机还可以变挡并提供了三挡换挡的具体结构设计,但类似cn205327382u涉及的连杆式变挡机构,在使用过程中,常出现挡位定位不可靠,脱挡的问题,在变挡和操舵转向的操作上,也存在一些不便,有待进一步优化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动舷外机变挡结构,避免目前电动舷外机变挡挡位定位不可靠的问题,取得变挡可靠定位,操作方便的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电动舷外机变挡结构,包括机体底座,机体底座上连接有引擎罩,所述引擎罩包括上下扣合连接的顶罩和底罩,所述底罩连接在机体底座上,所述顶罩扣合连接在底罩上;所述底罩的底壁内侧连接有变挡控制机构,所述变动控制机构包括水平的变挡转杆,所述变挡转杆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座连接在底罩的底壁内侧,变挡转杆与固定座可转动连接,变挡转杆上设有沿其径向延伸的主动杠杆臂、从动杠杆臂和转杆定位臂,所述主动杠杆臂、转杆定位臂和从动杠杆臂沿变挡转杆的轴向间隔布置;所述主动杠杆臂竖直向上延伸且其自由端与变挡连杆相铰接以便在变挡连杆的推拉作用下可驱使变挡转杆转动;所述从动杠杆臂水平延伸且其自由端与挡位切换杆相铰接,挡位切换杆呈竖向且其下端穿过底罩以便在变挡转杆转动时可对应带动挡位切换杆升降从而驱动变挡执行机构;所述转杆定位臂的沿变挡转杆径向的外侧面上开设有三个定位凹槽,三个定位凹槽沿变挡转杆的周向间隔且相临布置,所述底罩的底壁内侧连接有一变挡限位弹簧片,变挡限位弹簧片的自由端设有与所述定位凹槽对应的凸形,所述凸形在变挡限位弹簧片弹性变形的回弹力作用下落入在任一定位凹槽内以实现对变挡转杆的转动定位。

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舷外机变挡结构,采用杠杆式结构,操作方便省力;通过转杆定位臂的定位凹槽和变挡限位弹簧片的凸形的设计使用,在变挡的过程中,每个挡位上,凸形都在变挡限位弹簧片弹性变形的回弹力作用下落入在对应的定位凹槽内,而此时要转动变挡转杆,需要克服变挡限位弹簧片的预压力,使变挡限位弹簧片继续变形至更大工作压力,以此也就实现了对变挡转杆的转动定位,使用过程中不会脱挡、跳挡;同时由于变挡限位弹簧片工作于工作压力(人为变挡时)和预压力(变挡到位)的状态切换之间,变挡时的操作感和到位感都很明显,提升了操作体验感,使用舒适。

其中,通过挡位切换杆升降来驱动的变挡执行机构及相关换挡动作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完善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机体底座通过操舵支架连接起翘机构,所述操舵支架呈t形,包括作为回转轴的竖向的转动筒体,所述转动筒体的上端向前后分别延伸设有一支臂和二支臂,并通过二支臂与机体底座固连,所述一支臂的自由端通过操舵托架连接操舵手柄;所述起翘机构包括左、右夹持托架和起翘转动连接在左、右夹持托架之间的旋转托架,所述旋转托架具有一连接基筒;操舵支架的转动筒体可转动穿设于旋转托架的连接基筒内;所述挡位切换杆的下端穿过底罩并穿过所述转动筒体。

效果:通过操舵支架和旋转托架的连接设计,可以提高舷外机的结构强度,也方便各组件和整体的装配安装,便于装拆;以操舵支架的转动筒体为回转轴,通过操舵支架的一支臂连接的操舵手柄,可以方便可靠地操舵转向。挡位切换杆自转动筒体的内孔穿过后再去驱动变挡执行机构,可减小机体部分壳体外形设计,也便于单独拆卸维修。

进一步地,所述操舵托架为矩形框体,呈继续向前延伸的形式连接在一支臂的自由端,矩形框体的一长边通过螺钉与一支臂的自由端相连,矩形框体的另一长边形成为辅助操舵把手,所述操舵手柄连接在矩形框体的一短边的外侧面上并向前延伸;该短边的内侧面上可前后摆动连接有变挡手柄,所述变挡连杆穿过底罩的侧壁并铰接连接在所述变挡手柄上以通过变挡手柄的摆动来实现变挡连杆对主动杠杆臂的推拉作用。

效果:操舵力臂长,便于操舵转向;配备一个辅助操舵把手,提升操作舒适性;同时,操舵转向、变速(现有技术,通过沿操舵手柄自身轴线转动操舵手柄来实现)、变挡的操作部位均比较集中,便于舷外机的操作,进一步提升操作舒适性。

进一步地,变挡转杆上还设有沿其径向延伸的变挡摇臂,变挡摇臂的自由端具有挡位拉杆铰接部以便扩展前置操作变挡功能。

效果:预留接口,便于功能拓展;预留用于电控的变挡拉线连接的变挡摇臂及其挡位拉杆铰接部,可以在前置电控操作时利用变挡拉线来实现变挡转杆的转动,就不再使用(可以拆卸掉)手动的变挡手柄和变挡连杆,便于后期自动化改造。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例的电动舷外机变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后视图;

图3为具体实施例的电动舷外机变挡结构的立体图;

图4为图3基础上隐去部分零件(顶罩,水上壳体)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底罩内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4基础上继续隐去部分零件(左、右夹持托架,水下壳体)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俯视图;

图8为具体实施例中的操舵支架和旋转托架的零件示意图;

图9为具体实施例的电动舷外机的变挡传动及动力传动的原理图;

图10为图9中a部局部放大图;

其中,机体底座1,竖向驱动轴11,引擎罩2,顶罩21,底罩22,水上壳体3,减震机构31,水下壳体4,输出轴41,螺旋桨42,双孔减震器5,操舵支架6,转动筒体61,一支臂62,二支臂63,操舵托架64,辅助操舵把手641,操舵手柄65,起翘机构7,左夹持托架71,右夹持托架72,旋转托架73,连接基筒732,变挡控制机构8,变挡转杆81,固定座82,主动杠杆臂83,从动杠杆臂84,转杆定位臂85,定位凹槽851,变挡限位弹簧片86,凸形861,变挡手柄87,变挡连杆871,挡位切换杆88,变挡摇臂89,挡位拉杆铰接部891,变挡执行机构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见图1-10,具体实施例的电动舷外机变挡结构,包括机体底座1,机体底座1上连接有引擎罩2,引擎罩2内设有电机(图中未示出),所述电机连接于机体底座1的上表面;所述引擎罩2包括上下扣合连接的顶罩21和底罩22,所述底罩22连接在机体底座1上,所述顶罩21扣合连接在底罩22上;机体底座1的下表面连接水上壳体3,水上壳体3的下表面连接水下壳体4,水下壳体4内设有输出轴41,输出轴41的自由端伸出水下壳体4并同步转动连接有螺旋桨42;所述电机驱动连接竖向驱动轴11,所述竖向驱动轴11向下延伸穿过机体底座1和水上壳体3并在水下壳体4内通过变挡执行机构9传动连接所述输出轴41。

请参见图8,所述机体底座1通过操舵支架6连接起翘机构7,所述操舵支架6呈t形,包括作为回转轴的竖向的转动筒体61,所述转动筒体61的上端向前后分别延伸设有一支臂62和二支臂63,并通过二支臂63与机体底座1固连,所述一支臂62的自由端通过操舵托架64连接操舵手柄65;所述起翘机构7包括左夹持托架71、右夹持托架72和起翘转动连接在左、右夹持托架之间的旋转托架73,所述旋转托架73具有一连接基筒732;操舵支架6的转动筒体61可转动穿设于旋转托架73的连接基筒732的内孔里内,这样,左、右夹持托架夹持固定于船舷,常规的,旋转托架73与左、右夹持托架通过插销固定,通过操舵手柄65着力就能以转动筒体61为回转中心带动机体底座1转动从而达到变向目的,转动筒体61的下端穿出连接基筒732并与连接在水上壳体3外侧的减震机构31相连;连接基筒732的下端与减震机构31可转动连接,也可以是自然延伸至减震机构31的上表面,可以限制转动筒体61在连接基筒732内的轴向移动。

所述底罩22的底壁内侧连接有变挡控制机构8,变挡控制机构8的挡位切换杆88竖直向下延伸穿过底罩22和转动筒体61的内孔后穿入水下壳体4内以驱动所述变挡执行机构9的挡位切换,即挡位切换杆88的下端在水下壳体4内驱动连接所述变挡执行机构9。

请参见图6、图7,所述操舵托架64为矩形框体,呈继续向前延伸的形式连接在一支臂62的自由端,矩形框体的一长边通过螺钉与一支臂62的自由端相连,矩形框体的另一长边形成为辅助操舵把手641,所述操舵手柄65连接在矩形框体的一短边的外侧面上并向前延伸。该短边的内侧面上可前后摆动连接有变挡手柄87,变挡手柄87上连接有变挡连杆871,所述变挡连杆871穿过底罩22的侧壁并驱动连接所述变挡控制机构8。

请参见图9、图10,变动控制机构包括变挡转杆81,所述变挡转杆81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座82连接在底罩22的底壁内侧,变挡转杆81与固定座82可转动连接,变挡转杆81上设有沿其径向延伸的主动杠杆臂83、从动杠杆臂84和转杆定位臂85,所述主动杠杆臂83、转杆定位臂85和从动杠杆臂84沿变挡转杆81的轴向间隔布置;所述主动杠杆臂83竖直向上延伸以便连接变挡连杆871,主动杠杆臂83的自由端与变挡连杆871相铰接以便在变挡连杆871的推拉作用下可驱使变挡转杆81转动;所述从动杠杆臂84水平延伸以便连接挡位切换杆88,从动杠杆臂84的自由端与挡位切换杆88的上端相铰接以便在变挡转杆81转动时可对应带动挡位切换杆88升降;所述转杆定位臂85的沿变挡转杆81径向的外侧面上开设有三个定位凹槽851,三个定位凹槽851沿变挡转杆81的周向间隔且相临布置,所述底罩22的底壁内侧连接有一变挡限位弹簧片86,变挡限位弹簧片86的自由端设有与所述定位凹槽851对应的凸形861,所述凸形861在变挡限位弹簧片86弹性变形的回弹力作用下落入在任一定位凹槽851内以实现对变挡转杆81的转动定位。

请参见图5,变挡转杆81上还设有沿其径向延伸的变挡摇臂89,变挡摇臂89的自由端具有挡位拉杆铰接部891以便扩展前置操作变挡功能。实施时,二支臂63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机体底座1的侧面,也可以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采用了双孔减震器5来与机体底座1相连。

请参见图9,挡位切换杆88下端通过带三级台阶面的顶块驱动连接变挡执行机构9,竖向驱动轴11的下端连接主动伞齿轮,变挡执行机构9包括空套在输出轴41上的第一从动伞齿轮及第二从动伞齿轮,第一从动伞齿轮及第二从动伞齿轮与主动伞齿轮常态啮合,在第一从动伞齿轮与第二从动伞齿轮之间的输出轴41上设置有滑块,滑块与输出轴41同步转动,同时滑块与输出轴41内端头的顶销相连,挡位切换杆88下端的顶块就驱动作用于顶销,通过升降来改变滑块的水平位置(需要必要的复位弹簧持续给滑块提供向左的力)。滑块左移与第一从动伞齿轮结合时由第一从动伞齿轮传动向外输出动力,滑块右移与第二从动伞齿轮结合时由第二从动伞齿轮向外输出动力,如是确定了进退两个挡位,滑块位于第一从动伞齿轮与第二从动伞齿轮之间时,为空挡,此时,顶块的中间一级台阶接触顶销。

实施例的电动舷外机变挡结构,采用杠杆式结构,操作方便省力;通过转杆定位臂85的定位凹槽851和变挡限位弹簧片86的凸形861的设计使用,在变挡的过程中,每个挡位上,凸形861都在变挡限位弹簧片86弹性变形的回弹力作用下落入在对应的定位凹槽851内,而此时要转动变挡转杆81,需要克服变挡限位弹簧片86的预压力,使变挡限位弹簧片86继续变形至更大工作压力,以此也就实现了对变挡转杆81的转动定位,使用过程中不会脱挡、跳挡;同时由于变挡限位弹簧片86工作于工作压力(人为变挡时)和预压力(变挡到位)的状态切换之间,变挡时的操作感和到位感都很明显,提升了操作体验感,使用舒适。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连杆机构舷外机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