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机器人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照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下机器人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
水下机器人能代替潜水员进行某些水下作业,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推广使用,由于水中一定的深度就不具有光源,这时就需要用到照明设备,以便于机器人更好的进行工作,然而现有的机器人中的照明设备存在大量的缺点,比如现有的机器人中的照明设备功能单一,单单只具有照明的功能,由于水中的局限性以及水中的盲区过多,以至于照明设备不能很好的对水中进行照明,照明灯的灯光远近也不便于控制,严重的提高了机器人的局限性,不能适用于不同位置的使用。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水下机器人照明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下机器人照明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机器人中的照明设备功能单一,以至于照明设备不能很好的对水中进行照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下机器人照明装置包括:壳体;
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的底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控制箱的内壁的底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蓄电池、中央处理器和无线收发模块;
钢化玻璃罩,所述钢化玻璃罩的顶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钢化玻璃罩的内部与所述壳体的内部连通;
旋转板,所述旋转板的两侧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内壁的两侧;
旋转结构,所述旋转结构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旋转结构包括旋转杆,所述旋转杆的顶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内壁的顶部,所述旋转杆的底端固定于所述旋转板的顶部;
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顶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内壁的顶部,且位于所述旋转杆的一侧;
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驱动结构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顶部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壁的顶部的一侧;
顶块,所述顶块的顶部固定于所述旋转板的底部,所述顶块的底部贯穿所述钢化玻璃罩并延伸至所述钢化玻璃罩的内部,所述顶块延伸至所述钢化玻璃罩的内部的两侧进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照明结构,三个所述照明结构包括三个电动伸缩杆,三个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v型灯罩;
行走结构,所述行走结构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正面和背面,所述行走结构包括两个从动轮,两个所述从动轮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的正面的一侧和背面的一侧;
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内壁的正面和背面,所述连接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
优选的,所述旋转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旋转板,所述旋转板的外表面开设有四个扇形槽,所述旋转板的外表面且位于四个所述扇形槽的一侧开设有四个滑动槽。
优选的,所述活动杆的底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圆板,所述圆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弧形板,所述圆板的底部且位于所述弧形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蜗杆,所述活动杆的顶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与所述蜗杆相啮合的蜗轮。
优选的,所述顶块的两侧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三个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分别贯穿三个所述v型灯罩并延伸至三个所述v型灯罩的内部,三个所述支撑杆延伸至三个所述v型灯罩的内部的一端设置有照明灯。
优选的,三个所述v型灯罩的一侧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一伸缩板,三个所述第一伸缩板的另一侧均滑动连接有第二伸缩板,三个所述第二伸缩板的另一侧分别设置于所述顶块的两侧和底部。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贯穿所述壳体并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连接杆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部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主动轮,两个所述主动轮的外表面分别和两个所述从动轮的外表面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两个所述传动带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挡板。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壁顶部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皮带轮的外表面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两侧均设置有推动器本体。
优选的,所述无线收发模块分别与中央处理器和移动终端呈双向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均与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端与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下机器人照明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下机器人照明装置,通过推动器本体的设置,可以带动机器人向下运动,以便于水中不同深度的使用,再通过第二电机的启动,可以带动第二皮带轮进行旋转,通过第二皮带轮的旋转,可以带动第一皮带轮进行旋转,通过第一皮带轮的旋转,可以带动连接杆进行旋转,通过连接杆的旋转,可以带动两个主动轮进行旋转,通过两个主动轮的旋转可以配合两个从动轮带动两个传动带进行旋转运动,通过两个传动带的旋转运动,可以带动若干个挡板进行旋转运动,通过若干个挡板的旋转运动,再配合水中的阻力,就可以带动壳体左右运动,机器人在水中的行走非常方便,便于水中不同位置的移动,使用者通过移动终端对壳体发射指令,通过无线收发模块进行信号接收,无线收发模块将接收到指令传输到中央处理器,这时通过中央处理器就会控制第一电机和电动伸缩杆进行工作,通过第一电机的启动,可以带动蜗杆进行旋转,通过蜗杆的旋转,可以通过啮合带动蜗轮进行旋,间接带动活动杆进行旋转,通过活动杆的旋转,可以带动圆板和弧形板进行旋转,间接带动限位块进行旋转运动,当限位块运动到滑动槽的内部时,就会通过滑动槽带动旋转板间歇式旋转,再通过旋转板的旋转,可以带动顶块进行间歇式旋转,而顶块的旋转,可以带动三个照明结构进行旋转,从而可以满足不同面的照明,具有很好的间歇式旋转工作,便于水中不同面的照明,便于操作人员更加清楚的了解到水中不同位置的清楚,而且通过电动伸缩杆的启动,可以带动v型灯罩向顶块的位置运动,通过v型灯罩的运动,v型灯罩就会失去对照明灯灯光的汇集,这时照明灯的灯光就会全面的散发,以便于提高了照明的范围,通过v型灯罩的设置,可以对照明灯的灯光进行汇集,便于照明灯对水中更远处进行照射,而且通过v型灯罩的移动,可以失去对照明灯的汇集,便于照明灯灯光四面的散发,对机器人本身的位置进行充分的照明,具有远处和近处转换的功能,进而提高照明灯照明的全面性,满足了机器人在水中不同工作状态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下机器人照明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水下机器人照明装置的外部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旋转结构的结构仰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照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原理框图。
图中标号:1、壳体,2、控制箱,3、蓄电池,4、中央处理器,5、无线收发模块,6、钢化玻璃罩,7、旋转板,8、旋转结构,81、旋转杆,82、活动杆,83、旋转板,84、扇形槽,85、滑动槽,86、圆板,87、弧形板,88、限位块,9、驱动结构,91、第一电机,92、蜗杆,93、蜗轮,10、顶块,11、照明结构,111、电动伸缩杆,112、v型灯罩,113、支撑杆,114、照明灯,115、第一伸缩板,116、第二伸缩板,12、行走结构,121、从动轮,122、连接杆,123、第一皮带轮,124、主动轮,125、传动带,126、挡板,127、第二电机,128、第二皮带轮,13、推动器本体,14、移动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下机器人照明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水下机器人照明装置的外部图;图3为图1所示的旋转结构的结构仰视图;图4为图1所示的照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原理框图。水下机器人照明装置包括:壳体1;
控制箱2,所述控制箱2的底部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所述控制箱2的内壁的底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蓄电池3、中央处理器4和无线收发模块5,中央处理器4的型号为arm9,无线收发模块5型号为wh-lr30-l,无线收发模块5的作用是主要是便于操作人员通过移动终端14来控制机器人进行工作,蓄电池3用于对机器人进行提供电能;
钢化玻璃罩6,所述钢化玻璃罩6的顶部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底部,所述钢化玻璃罩6的内部与所述壳体1的内部连通,钢化玻璃罩6为透明罩,不仅便于照明灯114的照射,而且便于摄像头清晰的摄像;
旋转板7,所述旋转板7的两侧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1的内壁的两侧;
旋转结构8,所述旋转结构8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所述旋转结构8包括旋转杆81,所述旋转杆81的顶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1的内壁的顶部,所述旋转杆81的底端固定于所述旋转板7的顶部,旋转结构8主要是用于带动照明结构11进行旋转,便于照明结构11不同位置的照射;
活动杆82,所述活动杆82的顶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1的内壁的顶部,且位于所述旋转杆81的一侧;
驱动结构9,所述驱动结构9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所述驱动结构9包括第一电机91,所述第一电机91的顶部固定于所述壳体1的内壁的顶部的一侧;
顶块10,所述顶块10的顶部固定于所述旋转板7的底部,所述顶块10的底部贯穿所述钢化玻璃罩6并延伸至所述钢化玻璃罩6的内部,所述顶块10延伸至所述钢化玻璃罩6的内部的两侧进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照明结构11,三个所述照明结构11包括三个电动伸缩杆111,三个所述电动伸缩杆111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v型灯罩112,在这里v型灯罩112的设置主要是便于将照明灯114的灯光进行汇集,便于更远处的照射;
行走结构12,所述行走结构12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正面和背面,所述行走结构12包括两个从动轮121,两个所述从动轮121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1的正面的一侧和背面的一侧,行走结构12的设置,用于对机器人在水中的行走;
连接杆122,所述连接杆122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1的内壁的正面和背面,所述连接杆12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123。
所述旋转杆8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旋转板83,所述旋转板83的外表面开设有四个扇形槽84,所述旋转板83的外表面且位于四个所述扇形槽84的一侧开设有四个滑动槽85,在这里扇形槽84与弧形板87相适配,并且滑动槽85与限位块88相适配,通过限位块88插入到滑动槽85的内部,来带动旋转板83进行间歇式旋转。
所述活动杆82的底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圆板86,所述圆板8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弧形板87,所述圆板86的底部且位于所述弧形板8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88。
所述第一电机9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蜗杆92,所述活动杆82的顶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与所述蜗杆92相啮合的蜗轮93,通过第一电机91的启动,可以带动蜗杆92进行旋转,通过蜗杆92的旋转,可以通过啮合带动蜗轮93进行旋转,间接带动活动杆82进行旋转。
所述顶块10的两侧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13,三个所述支撑杆113的另一端分别贯穿三个所述v型灯罩112并延伸至三个所述v型灯罩112的内部,三个所述支撑杆113延伸至三个所述v型灯罩112的内部的一端设置有照明灯114,并且支撑杆113的一端的底部设置有摄像头,用于水下数据的数据的采集。
三个所述v型灯罩112的一侧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一伸缩板115,三个所述第一伸缩板115的另一侧均滑动连接有第二伸缩板116,三个所述第二伸缩板116的另一侧分别设置于所述顶块10的两侧和底部,第一伸缩板和第二伸缩板的设置,主要是保证v型灯罩112左右运动时的稳定性。
所述连接杆122的两端均贯穿所述壳体1并延伸至所述壳体1的外部,所述连接杆122延伸至所述壳体1的外部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主动轮124,两个所述主动轮124的外表面分别和两个所述从动轮121的外表面通过传动带125传动连接,两个所述传动带125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挡板126,挡板126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通过传动带125的旋转运动,可以带动若干个挡板126进行旋转运动,进而通过水中的阻力来带动壳体1进行水平的运动。
所述壳体1内壁顶部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27,在这里第二电机127为正反转电机,便于机器人左右的行走运动,所述第二电机127输出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128,所述第二皮带轮128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皮带轮123的外表面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所述壳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推动器本体13,在这里推动器本体13采用现有技术的推动器本体13用于对机器人进行推动,便于机器人在水中不同深度的使用。
所述无线收发模块5分别与中央处理器4和移动终端14呈双向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4的输出端均与所述第一电机91和所述电动伸缩杆11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蓄电池3的输出端与所述中央处理器4的输入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下机器人照明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通过推动器本体13的设置,可以带动机器人向下运动,以便于水中不同深度的使用,再通过第二电机127的启动,可以带动第二皮带轮128进行旋转,通过第二皮带轮128的旋转,可以带动第一皮带轮123进行旋转,通过第一皮带轮123的旋转,可以带动连接杆122进行旋转,通过连接杆122的旋转,可以带动两个主动轮124进行旋转,通过两个主动轮124的旋转可以配合两个从动轮121带动两个传动带125进行旋转运动,通过两个传动带125的旋转运动,可以带动若干个挡板126进行旋转运动,通过若干个挡板126的旋转运动,再配合水中的阻力,就可以带动壳体1左右运动,使用者通过移动终端14对壳体1发射指令,通过无线收发模块5进行信号接收,无线收发模块5将接收到指令传输到中央处理器4,这时通过中央处理器4就会控制第一电机91和电动伸缩杆111进行工作,通过第一电机91的启动,可以带动蜗杆92进行旋转,通过蜗杆92的旋转,可以通过啮合带动蜗轮93进行旋,间接带动活动杆82进行旋转,通过活动杆82的旋转,可以带动圆板86和弧形板87进行旋转,间接带动限位块88进行旋转运动,当限位块88运动到滑动槽85的内部时,就会通过滑动槽85带动旋转板83间歇式旋转,再通过旋转板83的旋转,可以带动顶块10进行间歇式旋转,而顶块10的旋转,可以带动三个照明结构11进行旋转,从而可以满足不同面的照明,通过电动伸缩杆111的启动,可以带动v型灯罩112向顶块10的位置运动,通过v型灯罩112的运动,v型灯罩112就会失去对照明灯114灯光的汇集,这时照明灯114的灯光就会全面的散发,以便于提高了照明的范围。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下机器人照明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推动器本体13的设置,可以带动机器人向下运动,以便于水中不同深度的使用,再通过第二电机127的启动,可以带动第二皮带轮128进行旋转,通过第二皮带轮128的旋转,可以带动第一皮带轮123进行旋转,通过第一皮带轮123的旋转,可以带动连接杆122进行旋转,通过连接杆122的旋转,可以带动两个主动轮124进行旋转,通过两个主动轮124的旋转可以配合两个从动轮121带动两个传动带125进行旋转运动,通过两个传动带125的旋转运动,可以带动若干个挡板126进行旋转运动,通过若干个挡板126的旋转运动,再配合水中的阻力,就可以带动壳体1左右运动,机器人在水中的行走非常方便,便于水中不同位置的移动,使用者通过移动终端14对壳体1发射指令,通过无线收发模块5进行信号接收,无线收发模块5将接收到指令传输到中央处理器4,这时通过中央处理器4就会控制第一电机91和电动伸缩杆111进行工作,通过第一电机91的启动,可以带动蜗杆92进行旋转,通过蜗杆92的旋转,可以通过啮合带动蜗轮93进行旋,间接带动活动杆82进行旋转,通过活动杆82的旋转,可以带动圆板86和弧形板87进行旋转,间接带动限位块88进行旋转运动,当限位块88运动到滑动槽85的内部时,就会通过滑动槽85带动旋转板83间歇式旋转,再通过旋转板83的旋转,可以带动顶块10进行间歇式旋转,而顶块10的旋转,可以带动三个照明结构11进行旋转,从而可以满足不同面的照明,具有很好的间歇式旋转工作,便于水中不同面的照明,便于操作人员更加清楚的了解到水中不同位置的清楚,而且通过电动伸缩杆111的启动,可以带动v型灯罩112向顶块10的位置运动,通过v型灯罩112的运动,v型灯罩112就会失去对照明灯114灯光的汇集,这时照明灯114的灯光就会全面的散发,以便于提高了照明的范围,通过v型灯罩112的设置,可以对照明灯114的灯光进行汇集,便于照明灯114对水中更远处进行照射,而且通过v型灯罩112的移动,可以失去对照明灯114的汇集,便于照明灯114灯光四面的散发,对机器人本身的位置进行充分的照明,具有远处和近处转换的功能,进而提高照明灯114照明的全面性,满足了机器人在水中不同工作状态的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