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稳定性的海上浮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专利涉及海洋环境监测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高稳定性的海上浮标。
背景技术:
海洋的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71%,海洋里含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医药资源、水产资源等,同时海洋对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扮演着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在沿海和近海海域通常设置有许多大型的海洋浮标体,在这些海洋浮标体中,常常搭载着大量的贵重仪器、设备,以进行水质、水文和气象等的监测,如果有外界物体碰撞了这些海洋浮标体,发生了事故,则容易造成很大的损失。
现有技术中只是在浮标主体上设置防护装置,而对仪器舱缺乏足够的保护,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中,容易因撞击而造成监测仪器的损坏,而且现有浮标的主体结构往往是实心的,直接承受风浪的冲击,其抗风浪能力较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高稳定性的海上浮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海上浮标抗风浪能力较弱、仪器舱缺乏足够保护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高稳定性的海上浮标,包括:
浮体,所述浮体包括核心浮力区域和抗冲击区域,所述抗冲击区域设于所述核心浮力区域的周边外侧;
上层支架,所述上层支架设于所述浮体上方,所述上层支架包括穿透性的支架主体、仪器舱和缓冲圈,所述仪器舱设于所述支架主体上,所述缓冲圈环绕所述仪器舱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圈包括内缓冲圈和外缓冲圈,所述内缓冲圈连接于所述仪器舱的顶部,所述内缓冲圈的外侧设置有多个弹性件,所述外缓冲圈通过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内缓冲圈的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内缓冲圈和所述外缓冲圈均为圆形,所述内缓冲圈的直径小于所述外缓冲圈的直径,所述弹性件为刚性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主体包括至少三根侧杆、至少三根下底杆和至少三根上顶杆,所述至少三根下底杆在下底面围合,所述至少三根上顶杆在上顶面围合;所述侧杆的上端连接于所述上顶杆,所述侧杆的下端连接于所述下底杆;所述上顶杆的长度小于所述下底杆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上顶杆是所述仪器舱底面的一部分,所述侧杆上安装有侧立的太阳能板。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主体还包括上框架和下框架,所述上框架和所述下框架均位于所述上顶杆和所述下底杆之间,所述上框架、所述下框架和所述侧杆围成开放空间,所述开放空间用于安置剖面升降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核心浮力区域的中间具有中央通孔,便于将搭载的仪器伸入到海水当中。
进一步的,所述浮体底部边缘形成有倾斜面。
进一步的,所述海上浮标还包括底部支撑架,所述底部支撑架设于所述浮体的下方,用于支撑所述浮体。
进一步的,所述底部支撑架呈长方体形状布置,所述底部支撑架的底端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上具有通孔或螺纹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高稳定性的海上浮标,通过设置于浮体上方的穿透性的支架主体,使得支架主体承受风浪冲击时的受力面积小,从而其抗风浪能力较强;通过设置环绕于仪器舱设置的缓冲圈,使得浮标上搭载的仪器设备可得到有效的防碰撞保护,从而整体上的稳定性、防护性能都有较大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高稳定性的海上浮标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高稳定性的海上浮标的上层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高稳定性的海上浮标的浮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高稳定性的海上浮标的底部支撑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高稳定性的海上浮标的剖面升降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浮体100,核心浮力区域110,抗冲击区域120,中央通孔130,凹槽140,倾斜面150;
上层支架200;支架主体210,下底杆211,上顶杆212,侧杆213,上框架214,下框架215,太阳能板216,把手217;仪器舱220;缓冲圈230,外缓冲圈231,内缓冲圈232,刚性弹簧233;
底部支撑架300;长杆310,短杆320,长辐条330,连接头340;剖面升降系统4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4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参见图1,高稳定性的海上浮标,包括:
浮体100,浮体100包括核心浮力区域110和抗冲击区域120,抗冲击区域120设于核心浮力区域110的周边外侧;
上层支架200,上层支架200设于浮体100上方,上层支架200包括穿透性的支架主体210、仪器舱220和缓冲圈230,仪器舱220设于支架主体210上,缓冲圈230环绕所述仪器舱220设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高稳定性的海上浮标,通过设置于浮体100上方的穿透性的支架主体210,使得支架主体210承受风浪冲击时的受力面积小,从而其抗风浪能力较强;通过设置环绕于仪器舱220设置的缓冲圈230,使得浮标上搭载的仪器设备可得到有效的防碰撞保护,从而整体上的稳定性、防护性能都有较大提升。
参见图2,缓冲圈230包括内缓冲圈232和外缓冲圈231,相比单个缓冲圈环绕仪器舱220进行保护而言,明显提升其防碰撞的防护能力。内缓冲圈232和外缓冲圈231均为圆形,内缓冲圈232的直径小于外缓冲圈231的直径。内缓冲圈232的外侧设置有多个弹性件,外缓冲圈231通过弹性件连接于内缓冲圈232的外侧,该弹性件可以是刚性弹簧233,刚性弹簧233具有较强的刚性,用来在水平方向上支撑住外缓冲圈231,同时外缓冲圈231在水平方向受力时,刚性弹簧233还会发生形变,具有缓冲作用。当外部物体碰撞海上浮标的上半部分时,首先碰到的就是外缓冲圈231,被碰撞一侧的刚性弹簧233被挤压,从而外缓冲圈231不容易被撞坏。
外缓冲圈231可由刚性材料制成,也可在刚性材料制成的外缓冲圈231上包裹一层橡胶垫,使得外缓冲圈231具有更好的防碰撞性能。或者外缓冲圈231采用橡胶圈,这样外缓冲圈231仍具有一定的强度,同时具备较好的防碰撞性能。
外缓冲圈231的下方也可设置多个弹性构件,例如刚性弹簧,对外缓冲圈231加以支撑,弹性构件的一端连接在外缓冲圈231上,另一端连接在支架主体210上。这样外缓冲区分别受到水平方向的弹性件和倾斜的弹性构件的支撑,形成可自动调节的稳定的三角支撑,即使被碰撞一下,也可快速回复到原先状态,防护性能大大加强。
内缓冲圈232可由刚性材料制成,也可在刚性材料制成的外缓冲圈231上包裹一层橡胶垫,内缓冲圈232环绕仪器舱220设置,目的是为了有效保护好仪器舱220内的仪器、设备。内缓冲圈232可通过连接件固定在仪器舱220的顶部,这样的话既可以防护好仪器舱220,使得来自上方的碰撞都不会首先碰到仪器舱220,同时仪器舱220的顶部和缓冲圈230形成了顶部设备平台,方便安置相关设备,例如警示灯、天线、风速测量仪等。海上浮标通过天线可以接收和发送无线电信号,使得用户可以远距离获取第一手的监测数据,可对海上浮标所搭载的仪器进行有关操作,例如将监测仪器伸入到海水某一深度,或者将监测仪器从海水中提升上来。风速测量仪可用于测量海面上风速,用户可获得第一手的气象信息,防范海上风暴对出海人产生的风险。
内缓冲圈232也可通过弹性件,如刚性弹簧,连接在仪器舱220的周边,使得内缓冲圈232的缓冲、防碰撞性能变强。内缓冲圈232的下方也可设置多个弹性构件,如刚性弹簧,对内缓冲圈232加以支撑,弹性构件的一端连接在内缓冲圈232上,另一端连接在支架主体210或仪器舱220上。这样内缓冲区分别受到水平方向的弹性件和倾斜的弹性构件的支撑,形成可自动调节的稳定的三角支撑,即使被碰撞一下,也可快速回复到原先状态,防护性能大大加强。
内缓冲圈232既可以连接在仪器舱220的顶部,也可以连接在仪器舱220的中部,甚至连接在仪器舱220的底部,防护好来自水平方向外部物体的碰撞。
支架主体210是杆状物连接的主体结构,海水冲击支架主体210时,海水直接穿过杆状物中间的大片空隙,由于杆状物的受力面积小,因此支架主体210具有较好的抗风浪性能。
为了让支架主体210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支架主体210包括至少三根侧杆213、至少三根下底杆211和至少三根上顶杆212,下底杆211在下底面围合,上顶杆212在上顶面围合。三根下底杆211可围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四根下底杆211可围成矩形结构,五根下底杆211可围成五边形结构,等等。侧杆213的上端固定连接在上顶杆212的端部,侧杆213的下端固定连接在下底杆211的端部,上顶杆212、下底杆211、侧杆213之间可焊接成支架主体210,也可通过螺钉连接成支架主体210。优选的,支架主体210包括4根上顶杆212、4根下底杆211和4根侧杆213,4根上顶杆212头尾相连焊接成一个正方形,4根下底杆211头尾相连焊接成一个正方形,上下两个正方形的角分别通过4根侧杆213焊接,形成了支架主体210。
在上顶杆212与下底杆211之间除了侧杆213连接外,还可以设置辐条以增强支架主体210的稳定性,例如辐条的上端焊接在上顶杆212的中部,辐条的下端焊接在下底杆211的中部,使得支架主体210的稳定性增强。上顶杆212的长度小于下底杆211,使得支架主体210形成稳定的塔状结构,稳定性较好。
支架主体210的上顶杆212可作为仪器舱220底面的一部分,即支架主体210的上顶杆212同时也做为仪器舱220底的边缘,既实现固定仪器舱220底的功能,也实现搭建支架主体210,稳定支架主体210结构的效用。
或者,仪器舱220可通过焊接、螺钉连接等方式固定在支架主体210的上顶杆212所围成的顶部,保证仪器舱220的稳定。
仪器舱220包括舱体和舱门,舱门铰接于舱体上,舱门上具有锁紧装置。舱门上的锁紧装置可采用磁吸附、卡扣、机械锁等的方式,例如,在舱体和舱门的上方内侧设置两根可伸缩杆,可伸缩杆上套设有弹簧,在舱门及舱体的下方设置有内置的锁紧开关,当按压舱门时,锁紧开关打开,舱门在可伸缩杆的弹簧作用下弹开;当再次将舱门按压下去后,锁紧开关自动扣合,舱门自动关闭,如此可方便地开关舱门。或者在舱门和舱体上分别设置有磁吸附部件,舱门上磁吸附部件通过旋钮旋转时,可与舱体上的磁吸附部件形成异性相吸、或同性相斥的布置,当形成同性相斥的布置时,舱门自动弹开;当形成异性相吸的布置时,舱门被牢牢地锁上。
仪器舱220的舱门和舱体之间包括有密封胶条,仪器舱220内可形成防水的密闭空间,仪器舱220内的空间用于安置相关的仪器、设备,例如蓄电池、控制电路板等,把所搭载的仪器、设备保护起来,防止在复杂多变的海洋环境中监测仪器受损、不能工作。
支架主体210还包括上框架214和下框架215,上框架214和下框架215均位于上顶杆212和下底杆211之间,上框架214、下框架215和侧杆213围成开放空间,开放空间用于安置剖面升降系统400。剖面升降系统400用于将所需监测仪器伸入到海水当中一定深度,以及将监测仪器从海水当中提上来。
用于海上浮标的剖面升降系统400包括卷线滚筒、排线器、压线器、外部框架、线缆张紧装置、仪器栏、仪器栏固定装置、和用于驱动卷线滚筒转动的电机。卷线滚筒用于收拢或放出线缆,仪器栏用于安置用在海水中的监测仪器,仪器栏固定装置用于将仪器栏提升上来固定位置,避免仪器栏大幅摆动。卷线滚筒与排线器之间通过链条及链轮传动,这样两者的运动只需一个驱动电机,而且两者可以相距较大距离,方便布置。
线缆张紧装置设置于外部框架的顶部,线缆张紧装置包括拉力弹簧和滑轮,用于让线缆始终保持紧绷状态,防止线缆卡死。排线器包括排线架、往复丝杆、限位轴和底座,往复丝杆的两端设置在底座上,限位轴与往复丝杆平行布置,限位轴的两端可设置在底座上,或者可设置在固定线缆排线结构的外部框架上;排线架的一端套设在往复丝杆和限位轴上,排线架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引导线缆的滑轮。
从仪器栏这端开始,线缆依次通过线缆张紧装置的滑轮、排线器的滑轮、压线器的套筒、卷线滚筒的外部、卷线滚筒的内部;在卷线滚筒的内部,具有良好的防水措施,线缆可与导电滑环电连接,再连接到数据采集设备、控制电路上。在海上复杂的环境当中,海上浮标所搭载的监测仪器可伸入到海水中一定深度,并可从海水中提升上来,在线缆张紧装置、排线器、压线器的作用下,在海上浮标受海浪影响摇摆的过程中,线缆无论是在静止状态、下降状态或者提升状态,都可以保持紧绷有序地排布,不易发生偏移、卡死,保障海上浮标高稳定性地运作、监测海洋有关信息。
海上浮标上线缆的外表面可设置有刻度,以便于实时、清楚地知道监测仪器被下降至海面下多深,想对海面下多深的环境进行监测,就相应下放多少米长的线缆,比较简便。
驱动卷线滚筒转动的电机可以是步进电机,通过控制步进电机的转动可以精确控制监测仪器的下降距离,例如,可预先设计好传动比,设计好步进电机转一圈,对应监测仪器下降多少,这样就可以实现智能化地控制仪器被下降到海面下多深。智能化地控制也可以采用搜索表格的方式进行,采用实地验证的方式,监测仪器每下降一米,步进电机转过多少圈,对应建立搜索表格,这样的话,想让仪器下降多少米,就通过软件去搜索表格找到对应步进电机需转过多少圈,控制步进电机按搜索表格所列的圈数转动,即可实现智能化地控制仪器下降至海面下的位置。再通过无线电信号的发送及接收,可实现远程地控制海上浮标搭载的监测仪器在海面下的深度。
支架主体210的侧杆213上活动连接有太阳能板216,为海上浮标所搭载的仪器供电。太阳能板216具有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太阳能板216可分别通过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与侧杆213转动连接,此时太阳能板216还可用作支架主体210的上部舱门,在海上浮标的运输过程中或者其他有需要的情形下,太阳能板216作为上部舱门可关闭。在其工作状态,太阳能板216打开到一定位置后锁紧,容易接收到光照,以便为仪器、设备供电。
或者,太阳能板216可通过上连接部与侧杆213转动连接;通过下连接部与下框架215转动连接,该转动连接的位置与侧杆213相隔一定的距离。在关闭状态,太阳能板216作为上部舱门使用;在打开到最大时,太阳能板216的背面被侧杆213抵住,这样上连接部、下连接部和侧杆213形成的三角区域为太阳能板216提供稳定的支撑,有利于太阳能稳定的张开。
在侧杆213上还可包括把手217,既有利于支架主体210的安装、搬运,同时也为太阳能板216在打开状态时提供支撑。在支架主体210上具有太阳能板216的锁紧装置,例如,当太阳能板216打开状态时,太阳能板216背面被弹簧拉住,弹簧的另一端设置在支架主体210上。
参见图3,海上浮标的浮体100主要为海上浮标提供浮力,浮体100大体上呈圆柱形,浮体100包括核心浮力区域110和抗冲击区域120,核心浮力区域110主要位于浮体100的中部,抗冲击区域120设于核心浮力区域110的周边外侧。当浮体100受到外部物体碰撞时,首先碰到的是抗冲击区域120,抗冲击区域120为浮体100提供了保护。在浮体100的中心区域具有中央通孔130,通过该中央通孔130可将相关仪器伸入到海水当中一定深度或从海水当中提上来,例如流速仪等,以便获得水文数据;而且,海水冲击到海水浮标时,海水穿过支架主体210后可从中央通孔130流回到大海当中。核心浮力区域110可由金属、塑料等材料形成一定的封闭空腔,为浮体100提供足够的浮力。核心浮力区域110的上表面具有多个凹槽140,该凹槽140中可配重,提升海上浮标的稳定性。抗冲击区域120可由密度较小的泡沫、橡胶等材料制成,一方面可提供浮力,另一方面对浮体100提供保护,即使抗冲击区域120受损,也没有形成空腔存储海水,这样保证浮体100即使部分受损,也能正常工作。
在圆柱形浮体100的底部边缘形成有倾斜面150,例如,将圆柱形浮体100底部环切一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倾斜面150的倾斜角度为45°,由于绕柱环流现象,可使得纵横向的冲击力转化为向上的升沉力,提高浮体100稳定性。
参见图4,海上浮标还包括底部支撑架300,底部支撑架300设于浮体100的下方,用于支撑浮体100。底部支撑架300可通过螺钉固定在浮体100的底部。底部支撑架300呈长方体形状布置,底部支撑架300采用多根杆状物相互连接形成,例如采用金属杆及辐条焊接而成,使得底部支撑件受到海水冲击时,受力面积较小,提高海上浮标的稳定性。
底部支撑架300的底部可由4根长杆310,例如钢筋,首尾相连焊接成正方形,底部支撑架300的顶部可由4根长杆310首尾相连焊接成正方形,底部支撑架300的底部正方形和顶部正方形通过短杆320连接成一体。顶部的正方形每条边上都焊接有2根相对布置的长辐条330,相当于在顶部的正方形上形成井字性框架,井字形框架中间的口子对应于浮体100中心区域的中央通孔130,以便需伸入海水的监测仪器通过,长辐条330上具有通孔或螺孔,可用螺钉将底部支撑架300连接到浮体100的底部,便于维修和安装。
底部支撑架300的底部正方形上设置有连接头340,连接头340上具有通孔或螺纹孔,便于将多个底部支撑架300连接在一起,例如将2个海上浮标通过底部支撑件的连接头340连接在一起,放置不同的仪器,同时获取不同监测数据。或者可用绳索穿过底部支撑架300连接头340的通孔,将海上浮标从海上某一位置拖拽到另一位置进行监测,而不需要费力地搬运,甚至在拖拽海上浮标的过程中,其搭载的仪器、设备还在工作,可获得实时的水文变化的数据,非常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