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一种水上灾害救援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02-09 11:02:22|277|起点商标网
一种水上灾害救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援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水上灾害救援系统。



背景技术:

当发生暴风洪涝灾害时,灾害区域内的河流或湖泊水位通常会暴涨,使得洪水淹没桥梁、隧道和交通通道。此外,洪水产生的动力现象也会形成新的河流、湖泊和堰塞湖,从而阻断灾害区域与外界的通道,使得灾害区域被困人员面临较大的危险。

目前,常用的救援方法是依靠船只或绳索对被困人员施救。例如,申请号为2018221040873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配装安全阀的充气救援船,该救援船包括救援艇本体,救援艇本体内规则设有若干坐板,坐板的左右两端的板面上均设有把手,坐板的下方设有座椅安全枕,救援艇本体的外侧壁上规则设有若干救生气囊。

然而,当被困人员较多时,利用船只转移被困人员的效率较低,一些被困人员无法及时得到救援,因而提高了其受到伤害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利用船只或绳索对被困人员施救的效率较低的不足,提供一种水上灾害救援系统。本方案通过可移动至第二区域的锚固件上设置的导向轮,使得牵引绳拉动风筒的前端至第二区域,并用风机展开风筒以形成生命通道,能够快速地对多个被困人员施救,提高其逃生的成功几率。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上灾害救援系统,包括风机、风筒和锚固件,所述风机和风筒位于第一区域内,所述风筒的前端连接有牵引绳,所述锚固件上设置有导向轮,所述牵引绳绕设在导向轮上;

所述水上灾害救援系统被配置为:所述锚固件由运输设备运送至第二区域之后,拉动所述牵引绳以使风筒的前端到达第二区域;所述风机向所述风筒内鼓气,以使所述风筒展开并形成为连通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逃生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风筒的前端设有逃生入口,所述风筒的后端设有逃生出口。

进一步地,所述逃生入口上设置有第一挡风板,所述第一挡风板用于遮盖所述逃生入口;和/或,

所述逃生出口上设置有第二挡风板,所述第二挡风板用于遮盖所述逃生出口。

进一步地,所述逃生入口和逃生出口为柔性口,所述柔性口上设置有拉链,所述拉链用于控制所述柔性口的打开/闭合。

进一步地,所述风筒为套筒结构,所述套筒结构沿其轴线方向贯通并形成所述的逃生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风筒为扁平结构,所述扁平结构的上侧面为逃生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扁平结构的上侧面设有若干个抓持部。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通过鼓风管道与所述风筒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锚固件为树脂胶泥材质制成的网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运输设备为无人机,所述无人机具有夹持爪,所述夹持爪上可放下地夹持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与所述锚固件连接。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水上灾害救援系统,其包括风机、风筒和锚固件,风机和风筒位于第一区域内;救援系统使用时,锚固件由运输设备运送至第二区域,然后拉动牵引绳以使风筒的前端到达第二区域,最后利用风机向风筒内鼓气,以使风筒展开并形成为连通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逃生通道,因而能够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快速地形成逃生通道,从而能够快速地对多个被困人员施救,提高其逃生的成功几率。

(2)本实用新型中,风筒为扁平结构,风机将风筒展开后,风筒能够漂浮在水面上,扁平结构的上侧面为逃生通道,因而被困人员可以在风筒上侧面移动并逃生;扁平结构的上侧面设有若干个抓持部,被困人员在移动可以依靠抓持部的辅助作用,快速通过逃生通道,提高救援/逃生效率。

(3)本实用新型中,运输设备为无人机,因而能够适应灾害区域的不同救援环境;无人机具有夹持爪,夹持爪上可放下地夹持有连接绳,连接绳与锚固件连接,锚固件为树脂胶泥材质制成的网状结构,当无人机飞抵第二区域上方时,控制夹持爪放下连接绳,锚固件落在第二区域内,使得网状结构能够挂在第二区域内的地面、岩石或灌木上,实现对于风筒的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水上灾害救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锚固件的固定方式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逃生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牵引绳、导向轮和风筒之间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逃生入口和逃生出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套筒结构的风筒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扁平结构的风筒结构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本实用新型1、风机;2、鼓风口;3、风筒;4、逃生出口;5、牵引绳;6、锚固件;7、连接绳;8、运输设备;9、逃生入口;10、导向轮;11、抓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本实施方式的水上灾害救援系统,其应用场景是,当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被水体阻隔后,本实施方式的水上灾害救援系统能够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形成逃生通道,从而使得被困在第二区域内的人员能够逃生至第一区域。其中,第一区域指的是安全区域,第二区域指的是灾害区域,即被困人员所在的区域。

参照图1~3,本实施方式的救援系统,其包括风机1、风筒3和锚固件6,以及用于移动锚固件6的运输设备8。其中,风机1和风筒3被配置在第一区域内。参照图4,风筒3前端连接有牵引绳5,锚固件6上设置有导向轮10,导向轮10具体是定滑轮,牵引绳5绕设在导向轮10上,具体是牵引绳5的自由端绕过导向轮10并回到第一区域内。

参照图1,当需要对第二区域内被困人员就行救援时,驱动运输设备8将锚固件6移动至第二区域内,然后拉动牵引绳5的自由端从而带动风筒3的前端朝向第二区域移动;参照图2和图3,当风筒3的前端移动到第二区域之后,启动风机1,并使风机1向风筒3内鼓风,具体可以是风机1通过鼓风管道2向风筒3内鼓气,从而使得风筒3展开并产生正压环境,此时风筒3能够漂浮在水体上并形成逃生通道,被困人员可通过风筒3完成逃生。

实施例1

参照图5,在本实施例中,风筒3的前端上设置有逃生入口9,风筒的后端设置有逃生出口4,当逃生入口9和逃生出口4关闭时,风筒3内保持正压并漂浮在水体上,被困人员在风筒3内部移动。

其中,可以使用挡风板遮盖逃生入口9和逃生出口4,具体是在逃生入口9上设置第一挡风板,在逃生出口4上设置第二挡风板,第一挡风板用于遮盖逃生入口9,第二挡风板用于遮盖逃生出口4。逃生入口9和逃生出口4上可以设置有用于阻挡挡风板的凸缘,且凸缘位于挡风板的外侧,因而在风筒3内外气压差的作用下,挡风板被压紧在凸缘上,从而实现风筒3的封闭。

此外,逃生入口9和逃生出口4也可以是柔性口,或者直接是风筒3上开设的缺口形成。逃生入口9和逃生出口4上可以设置有拉链,并通过拉开/拉合拉链的方式控制逃生入口9和逃生出口4的打开/闭合。应当说明的是,由于风筒3内为正压环境,且风机1能够向风筒3内鼓风,因而即使风筒3在拉链处存在漏风现象,也不会影响风筒3整体的漂浮。

当然,为了提高风筒3的密封效果,使得风筒3在水体上处于较为稳定的漂浮状态,拉链可以设置为防风拉链。其中,防风拉链可以使用相关领域中常用的防风拉链,例如申请号为2017104666602的中国专利文件所公开的防风拉链。

在本实施例中,锚固件6可以是锚固钉、锚固桩,此时当锚固件6到达第二区域内后,需要被困人员进行安装。锚固件6也可以是网状结构,且由树脂胶泥材质制成,使得锚固件6被放置在第二区域内之后,网状结构能够附着在地面凹凸不平处、岩石或灌木上,从而起到对于风筒3固定限位作用,防止风筒3在水体流动的影响下产生偏移。

运输设备8可以是无人机,该无人机本身可以具有夹持装置,该装置能够夹持锚固件6,同时能够在锚固件6到达第二区域内后,将锚固件6放下,例如申请号为2017215899809的中国专利文件所公开的无人机。此外,也可以在相关领域中常用的无人机上设置夹持爪,该夹持爪用于夹持连接绳7,锚固件6连接在连接绳7的自由端上,因而能够通过无人机上夹持的连接绳7将锚固件6输送至第二区域。其中夹持爪可以采用相关领域中常用的夹持爪,例如申请号为2017208479009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夹持爪。

实施例2

参照图6,在本实施例中,风筒3为套筒结构。具体的,风筒3由封闭的柔性材料制成,且风筒3在展开后,其轴线方向上具有贯通的通道,该通道为逃生通道。

当风筒3的前端移动到第二区域之后,启动风机1,并使风机1向风筒3内鼓风,从而使得风筒3展开并产生正压环境,此时风筒3能够漂浮在水体上并形成逃生通道,风筒3漂浮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的水体上,被困人员通过套筒结构内部的逃生通道,从第二区域移动至第一区域,完成逃脱。

实施例3

参照图7,在本实施例中,风筒3为扁平结构。具体的,风筒3在展开后其在露出于水体的部分上至少具有一个大致平行于水体水平面的侧面,该侧面即为逃生通道,例如可以是扁平结构的上侧面。当风筒3展开后,被困人员可以在扁平结构的上侧面进行移动,完成逃脱。

为方便于被困人员的移动,提高对于被困人员的救援效率,可以在扁平结构的上侧面设置若干个抓持部11,该抓持部11可以指的是风筒3展开后直接形成的凹凸部,可以是设置在扁平结构的上侧面之上的把手,或是凸块。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