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救援船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涉水救援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无人救援船。
背景技术:
雨季和洪涝灾害期间落水溺水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在洪涝灾害发生期间会组织河边救援巡查,发现落水及时救援,为方便救援巡查,救援队所使用的救援船为一个冲浪板形船体,有经验的救援人员在遇到落水人员后利用冲浪板形船体滑行至落水人员身边,通过先将船体倒置,使落水者把持船体边沿,救援者跳下水,再通过翻转船体利用船体转动实现将落水者抬起并转移至船体上,从而实现落水者的救援,整个救援操作过程需要施救者具有很高的救援技巧、体力和良好水性,而真正洪灾发生时由于需要监控水域面积大,救援人员数量少,因此此类救援方式以及救援设备还存在明显不足之处,因此现阶段急需一种可单独进行救援且落水者在简单的操作下即可轻松登船的救援船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无人救援船,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救援船结构简单,落实者不能自主登船需要经验丰富的救生员辅助,从而造成救生员缺口大、救生员劳动强度大,救生员职业安全风险大的问题。
其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包括一个冲浪板形的船体,船体从中间沿宽度方向分为左右两部分,船体左右两部分之间经固定轴连接,固定轴上套有一个可绕其轴线转动套筒,套筒外圆面的上下两端各固定有一个沿其径向的支撑柱,两个支撑柱轴线重合,下端的支撑柱的自由端固定有一个硬质的腔体,腔体的中间设有一个弹性隔膜,弹性隔膜将腔体分为互不连通的两部分,腔体的左侧设有第一软管,第一软管的一端与腔体左半部连通,另一端口固定在船体上方,上端的支撑柱上固定有一个截面为矩形的且左右两端均封闭的活塞缸,腔体自重大于活塞缸自重,活塞缸内设有一个活塞,活塞的右端部固定有一个螺纹杆,螺纹杆的右端从活塞缸的右端部穿出,活塞缸的右端部转动连接有一个旋装在螺纹杆上的第一带轮,第一齿轮内缘面设有与螺纹杆配合的内螺纹,活塞缸的上端面固定有一个经电机驱动的第二带轮,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经皮带连接,活塞缸的左端不设有一个压力阀,活塞缸的左端部还设有一个第二软管,第二软管的一端与活塞缸的左端部连通,另一端与腔体的右端部连通,第二软管上设有介质可单向从腔体向活塞缸流动的单向阀。
本发明构思新颖,结构巧妙,实用性强,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救援船结构简单,落实者不能自主登船需要经验丰富的救生员辅助,从而造成救生员缺口大、救生员劳动强度大,救生员职业安全风险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支撑柱竖直时的主视剖面图。
图2为本发明支撑柱竖直时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支撑柱转动至水平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3可知,本发明包括一个冲浪板形的船体1,船体1从中间沿宽度方向分为左右两部分,船体1左右两部分之间经固定轴2连接,固定轴2上套有一个可绕其轴线转动套筒3,套筒3外圆面的上下两端各固定有一个沿其径向的支撑柱4,两个支撑柱4轴线重合,下端的支撑柱4的自由端固定有一个硬质的腔体5,腔体5的中间设有一个弹性隔膜6,弹性隔膜6将腔体5分为互不连通的两部分,腔体5的左侧设有第一软管7,第一软管7的一端与腔体5左半部连通,另一端口固定在船体1上方,上端的支撑柱4上固定有一个截面为矩形的且左右两端均封闭的活塞缸8,腔体5自重大于活塞缸8自重,活塞缸8内设有一个活塞9,活塞9的右端部固定有一个螺纹杆10,螺纹杆10的右端从活塞缸8的右端部穿出,活塞缸8的右端部转动连接有一个旋装在螺纹杆10上的第一带轮11,第一齿轮内缘面设有与螺纹杆10配合的内螺纹,活塞缸8的上端面固定有一个经电机驱动的第二带轮12,第一带轮11与第二带轮12经皮带连接,活塞缸8的左端不设有一个压力阀13,活塞缸8的左端部还设有一个第二软管14,第二软管14的一端与活塞缸8的左端部连通,另一端与腔体5的右端部连通,第二软管14上设有介质可单向从腔体5向活塞缸8流动的单向阀15。
为了实现落水者的支撑,所述每个支撑柱4的左右两个各间隔均布有多个横向的支撑杆。
为方便第二软管14的安装,所述第二软管14的中间段部分从支撑柱4内部穿过,在通过套筒3时从支撑柱4内部穿出并从套筒3外侧绕过,第一软管7和第二软管14在负压状态下均能保持管径不变形。
为了实现第二软管14始终能抽吸到腔体5右端部的水,所述第二软管14与腔体5连接的一端置于到腔体5内并在第二软管14端部固定有一个配重块16。
为了实现活塞缸8的进排气,所述活塞缸8的右端设有第三软管17,第三软管17的一端与活塞缸8的右端部连通,另一端连接有一个漂浮块18,第三软管17的另一端始终漂浮在水面上。
为了方便固定轴2与船体1左右两部分的安装,所述固定的左右两部分各固定有一个硬质连接件,船体1的左右两部分与硬质连接件固定连接。
为了方便下端的腔体5的进排水,所述下端的腔体5的右半部设有第一阀门19。
为了方便本装置的驱动,所述本装置上安装可遥控驱动的动力系统,动力系统通过防水处理的蓄电池供能,动力系统包括叶轮和转向板,蓄电池为电机供能,电机外侧设有防水罩,船体1上设有电机的正转开关和反转开关。
本发明的具体工作过程:本装置在使用时通过遥控驱动实现本装置的移动,同时还可将本装置经绳索固定在易发生落水事故的水域,落水人员可漂浮接近本装置,或经遥控驱动本装置至落水者身边,初始状态下,第一阀门19关闭,腔体5的右侧为水,左侧为气体,且保证右侧水体积远多于左侧的空气体积,此时腔体5的隔膜向左端膨胀,此时活塞9置于活塞缸8的最左端位置,在此状态下,腔体5重,活塞缸8轻,在船体1漂浮支撑作用下实现两个支撑柱4处于竖直状态,此时落水人员也能从远处轻松看到救援船。
当救援船与落实人员靠近时,落水人员把持船体1边沿并踩踏在下端的支撑柱4上的支撑杆,并按压电机正转开关,电机正转经第二带轮12驱动第一带轮11转动,第一带轮11转动使其内缘面上端额内螺纹带动螺纹杆10向右移动,此过程中活塞9沿活塞缸8向右移动,此时活塞缸8的左端腔体5内形成负压,此负压不能打开压力阀13,同时负压将腔体5右半部的水经第二软管14和单向阀15吸引至活塞缸8的左端,实现活塞缸8内水量逐渐增加,而腔体5右端的水量逐渐减少,同时气体从外界经第一软管7进入到腔体5的左半部,使得腔体5左半部的体积大于右半部的体积,弹性隔膜6逐渐向右膨起,活塞缸8内水量增多质量增大,腔体5水量减少气体量增大,因此活塞缸8变重腔体5变轻且浮力增大,使得两个支撑柱4有逐渐趋于水平状态,支撑柱4在转动时转动方向可经落水者手动导向,从而实现腔体5从落水者的方向向上浮起,在下端的腔体5向上浮起时,将落水者逐渐抬出水面,落水者出水面后可沿支撑柱4上支撑杆爬行至船体1上,并关闭电机正转开关。
此时落水者从原本位于下端的腔体5上移动到船体1上,此时原来位于下方的腔体5内气体多,原来位于上方的活塞缸8内的液体多,当人爬行到浮体上时,活塞缸8和腔体5呈现前高后低的状态,不能有效的辅助支撑浮体稳定,此时落水者可打开电机反转开关,电机经皮带轮组驱动第二带轮12反转,使的螺纹杆10向左驱动活塞9挤压活塞缸8内的水,随着挤压力的增大,压力阀13被打开水通过压力阀13排出,同时活塞缸8右端经第三软管17进气,第三软管17在漂浮块18的作用下使得第三软管17的自由端始终置于水面之上,此时活塞缸8内液体排出气体增加浮力增大,此时观察活塞缸8和腔体5高度,在两个支撑柱4趋于水平时关闭电机反转开关,此时两个腔体5和活塞缸8对船体1有辅助支撑和稳定的作用,在控制浮体移动至岸边,落水者即获救,为方便落实者进行操作,船体1上或可安装指示性语音播报或文字性提示。
当本装置完成落水者的施救,将活塞缸8内的水完全排除,将原下端的腔体5内的气体排出一部分并通过第一阀门19向腔体5右侧注水,使得下端的弹性隔膜6再次向左端膨起复位即可实现支撑柱4再次立起,方便下次施救。
本装置对比传统设备有以下好处:
1、本装置通过将下端的腔体5的右半部分的水在活塞9向右移动时产生的负压吸引至活塞缸8的左半部,使得腔体5空气增多浮力变大,活塞缸8内的水增多,重力变大,此过程中原本竖直的支撑柱4逐渐有变成水平的趋势,此过程中落水者被支撑柱4上的支撑杆抬起辅助落水者脱离水面并爬上船体1。
2、当落实者爬上船体1后,落水者的重力转移,此时原下端的腔体5内气体量多,因此浮力大,使得原下端的腔体5高于活塞缸8,此时支撑柱4不水平,因此对船体1不能起到有效的支撑平衡作用,此时已经基本获救的落实者载通过电机的反转开关实现活塞9的左移,将活塞缸8内气体排出一部分并,从而实现活塞缸8和腔体5的浮力趋于一致,最终可实现对船体1进行辅助支撑和稳定效果。
3、本装置在将水中的落水者向船体1救助时,无需专业人员进行牵拉,也不用翻转船体1,在落水者的简单操作下即可实现自救,采用水本身的重力和浮力相结合,因地制宜,使得本装置更加高效合理且方便实用。
本发明构思新颖,结构巧妙,实用性强,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救援船结构简单,落实者不能自主登船需要经验丰富的救生员辅助,从而造成救生员缺口大、救生员劳动强度大,救生员职业安全风险大的问题。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