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上应急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救生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上应急救生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开始变得丰富多彩,旅游探险、出海垂钓等户外活动越来越普及,人们可能遇到的危险也在成倍增加,其中落水遇险是最常见也是最危险险情之一,即使会游泳的人也很难在水中长期漂浮,伴随着体温的流失,造成能量短缺,身体活力降低,人们的体力会急剧下降,虽然人们会提前准备好一些救生设备以备不时之需,但在事发突然的情况下,一般这些设备都起不到作用。目前市场上不乏有一些自胀式的救生设备,其能够在落水时充气形成救生圈以自救,但这些自胀式救生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其中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一、救生设备的外壳无法被胀开,最终导致救生衣不能展开;二、救生设备中的气胀装置被救生衣层层包裹,水无法流入气胀装置启动自胀功能;三、自胀装置对救生衣的充气量有限,随着等待救援时间的推移,救生衣内的气会慢慢流失直到无法支撑人体漂浮于水面;四、救生设备中的气胀装置不能被直观察觉,故无法判断气胀装置是否有效,即使是新买的产品,也有可能存在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
已有技术中,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9567060u所提供的“一种气胀式救生圈的抛投瓶罐”,包括左、右罐体壳和固定在左、右罐体壳上端的压紧螺杆,左、右罐体壳之间有救生圈腔,左、右罐体壳下端有进水口,特点:左、右罐体壳的上端面上设左、右连接耳,压紧螺杆上端有吊环,左、右连接耳和吊环之间通过绳圈连接,左、右罐体壳的外侧面上分别构成有左、右插座,右插座上设报警器,左罐体壳下端在朝向右罐体壳的一侧面上设置有一对嵌槽,右罐体壳在对应于一对嵌槽的位置处凸设有一对嵌脚,左、右罐体壳的下端在进水口的周围分别开设有左、右拉绳槽。其采用的是将救生衣与气胀装置包裹在一起放进瓶罐中并且瓶罐采用卡扣硬连接的结构,存在的不足是:瓶罐不仅无法被轻易胀开,而且被包裹的气胀装置也有可能无法遇水触发,更无法判断气胀装置是否生效,使用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鉴于上述情况,有必要设计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能够快速胀开外壳并有效触发气胀装置的水上应急救生装置。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水上应急救生装置,有助于改进壳体的连接结构来确保壳体在一般状态下能可靠合拢和固定并在内部气胀装置触发时能及时打开;有利于优化壳体结构来便于气胀装置的放置和触发,避免了气胀装置被救生衣包围而放置困难和难以触发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上应急救生装置,包括一下壳体、一罩设在下壳体上的上壳体、一设置在下壳体内的救生衣和一安装在救生衣上的气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与上壳体的左右两侧面上分别通过一对卡扣固定连接,所述上壳体在对应于气胀装置的安装位置处构成有一气胀装置固定腔,该气胀装置固定腔的一侧壁体上开设有一贯通下壳体且与气胀装置相对的进水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气胀装置包括一与救生衣充气连接的连接座、一与连接座一端固定连接的感应阀和一与连接座另一端连接的压缩气瓶;所述的气胀装置固定腔包括一与连接座相配合的连接座腔、一与连接座腔连通并与感应阀相配合的感应阀腔和一与连接座腔连通并与压缩气瓶相配合的综合腔,所述的进水孔开设在感应阀腔一端的侧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救生衣上延伸有一吹气管,该吹气管与压缩气瓶一起并排放置于综合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上壳体在对应于连接座的位置处开设有一观察口,该观察口的周围朝向连接座腔的一侧突设有一组限位柱,所述的观察口上从连接座腔一侧盖设有一透明盖板,该透明盖板的周围开设有一组与限位柱相配合的限位孔;所述连接座在朝向观察口的一侧设置有一状态检视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座的一侧构成有一手动气胀开关,该手动气胀开关上连接有一拉绳,该拉绳向后延伸并穿出下壳体和上壳体;所述下壳体的后侧面在靠近于上边沿处开设有一拉绳下让位槽,所述上壳体的后侧面并相对于拉绳下让位槽的边沿处开设有一拉绳上让位槽,所述拉绳从拉绳下让位槽和拉绳上让位槽之间穿出下壳体和上壳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体向上开设有一壳腔,所述的救生衣设置在壳腔内,所述壳腔上部的开口边沿形成有一圈嵌边;所述上壳体在与下壳体配合的一侧边沿形成有一圈与嵌边配合的嵌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体的左右两侧面上分别构成有一对下卡扣嵌槽,所述上壳体的左右两侧面上相对于下卡扣嵌槽的位置处分别构成有一对上卡扣嵌槽,所述卡扣分别设置在对应的下卡扣嵌槽和上卡扣嵌槽内,所述卡扣的上下两端分别构成有一卡钩,所述的卡钩分别卡固在下壳体的下端面和上壳体的上端面上,在卡扣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开设有一组断裂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体的后侧面上在靠近于上侧边的位置处开设有一下连接孔,所述上壳体的后侧面上在对应于下连接孔的位置处开设有一上连接孔,所述的下连接孔和上连接孔之间通过一连接绳串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体的下端面上开设有一挂钩连接孔,在所述挂钩连接孔下方的下壳体上连接有一便携式挂钩,该便携式挂钩上构成有一与挂钩连接孔嵌合固定的挂钩卡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体前侧面的上边沿处设置有一连接头,该连接头包括一设置在下壳体内侧的内连接座、一设置在下壳体外侧的外连接座和一构成在内连接座与外连接座之间的限位槽,所述下壳体在对应于限位槽的位置处构成有一连接头嵌槽,所述的内连接座通过一救生衣连接绳与救生衣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具有的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具有断裂槽的卡扣对下壳体和上壳体进行固定的结构,因而在救生衣胀开时卡扣能够通过断裂槽快速脱离,保证了救生衣能在第一时间打开,有效地提高了救生装置的可靠性;其次,由于采用了在上壳体上设置气胀装置固定腔并在对应位置开设进水孔的结构,因而气胀装置和吹气管有效地得到了管制并能够通过透明盖板观察气胀装置的状态,不仅提高了救生装置的安全性,而且避免了气胀装置被救生衣包围而放置困难和难以触发的问题;第三,方便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1.下壳体、11.壳腔、12.嵌边、13.下卡扣嵌槽、14.连接头嵌槽、15.拉绳下让位槽、16.下连接孔、17.挂钩连接孔;2.上壳体、21.气胀装置固定腔、211.连接座腔、212.感应阀腔、213.综合腔、214.观察口、2141.限位柱、215.透明盖板、2151.限位孔、22.进水孔、23.拉绳上让位槽、24.嵌槽、25.上卡扣嵌槽、26.上连接孔;3.救生衣、31.吹气管;4.气胀装置、41.连接座、42.感应阀、43.压缩气瓶、44.状态检视口、45.手动气胀开关、451.拉绳;5.卡扣、51.卡钩、52.断裂槽;6.连接头、61.内连接座、62.外连接座、63.限位槽、64.救生衣连接绳;7.便携式挂钩、71.挂钩卡脚;8.连接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图1所示的位置为基准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上应急救生装置,包括一下壳体1、一罩设在下壳体1上的上壳体2、一设置在下壳体1内的救生衣3和一安装在救生衣3上的气胀装置4,前述下壳体1与上壳体2的左右两侧面上分别通过一对卡扣5固定连接,前述上壳体2在对应于气胀装置4的安装位置处构成有一气胀装置固定腔21,该气胀装置固定腔21的一侧壁体上开设有一贯通下壳体1且与气胀装置4相对的进水孔22。前述下壳体1的左右两侧面上分别构成有一对下卡扣嵌槽13,前述上壳体2的左右两侧面上相对于下卡扣嵌槽13的位置处分别构成有一对上卡扣嵌槽25,前述卡扣5分别设置在对应的下卡扣嵌槽13和上卡扣嵌槽25内,前述卡扣5的上下两端分别构成有一卡钩51,前述的卡钩51分别卡固在下壳体1的下端面和上壳体2的上端面上,在卡扣5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开设有一组断裂槽52。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下壳体1、上壳体2、卡扣5优选为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材质制作。
进一步地,前述的气胀装置4包括一与救生衣充气连接的连接座41、一与连接座41一端固定连接的感应阀42和一与连接座41另一端连接的压缩气瓶43;前述的气胀装置固定腔21包括一与连接座41相配合的连接座腔211、一与连接座腔211连通并与感应阀42相配合的感应阀腔212和一与连接座腔211连通并与压缩气瓶43相配合的综合腔213,前述的进水孔22开设在感应阀腔212一端的侧壁上。前述的救生衣3上延伸有一吹气管31,该吹气管31与压缩气瓶43一起并排放置于综合腔213内。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吹气管31优选采用pp(聚丙烯)材质制作。
进一步地,前述的上壳体2在对应于连接座41的位置处开设有一观察口214,该观察口214的周围朝向连接座腔211的一侧突设有一组限位柱2141,前述的观察口214上从连接座腔211一侧盖设有一透明盖板215,该透明盖板215优选采用聚碳酸酯高透明材质制作,其周围开设有一组与限位柱2141相配合的限位孔2151;前述连接座41在朝向观察口214的一侧设置有一状态检视口44。
进一步地,前述连接座41的一侧构成有一手动气胀开关45,该手动气胀开关45上连接有一拉绳451,该拉绳451向后延伸并穿出下壳体1和上壳体2,前述拉绳451优选采用丙纶材质,构为高强度浮力绳;前述下壳体1的后侧面在靠近于上边沿处开设有一拉绳下让位槽15,前述上壳体2的后侧面并相对于拉绳下让位槽15的边沿处开设有一拉绳上让位槽23,前述拉绳451从拉绳下让位槽15和拉绳上让位槽23之间穿出下壳体1和上壳体2。
进一步,前述下壳体1向上开设有一壳腔11,前述的救生衣3设置在壳腔11内,前述壳腔11上部的开口边沿形成有一圈嵌边12;前述上壳体2在与下壳体1配合的一侧边沿形成有一圈与嵌边12配合的嵌槽24。
进一步地,前述下壳体1的后侧面上在靠近于上侧边的位置处开设有一下连接孔16,前述上壳体2的后侧面上在对应于下连接孔16的位置处开设有一上连接孔26,前述的下连接孔16和上连接孔26之间通过一连接绳8串连。
进一步地,前述下壳体1的下端面上开设有一挂钩连接孔17,在前述挂钩连接孔17下方的下壳体1上连接有一便携式挂钩7,该便携式挂钩7上构成有一与挂钩连接孔17嵌合固定的挂钩卡脚71。
进一步地,前述下壳体1前侧面的上边沿处设置有一连接头6,该连接头6包括一设置在下壳体1内侧的内连接座61、一设置在下壳体1外侧的外连接座62和一构成在内连接座61与外连接座62之间的限位槽63,前述下壳体1在对应于限位槽63的位置处构成有一连接头嵌槽14,前述的内连接座61通过一救生衣连接绳64与救生衣3连接,前述救生衣连接绳64同样优选采用丙纶材质。
请继续参阅图1并结合图2,当需要对救生装置进行装配时,先将前述的救生衣3折叠并使气胀装置4及吹气管31向上设置,将折叠好的救生衣3放入前述的壳腔11内,将与前述救生衣3连接的连接头6卡设在连接头嵌槽14上,前述气胀装置4上的拉绳451通出拉绳下让位槽15,然后把前述的上壳体2盖设在上壳体1上使嵌边12和嵌槽24相互嵌合,此时,前述的气胀装置4与吹气管31分别被罩设在上壳体2的气胀装置固定腔21内,前述气胀装置4的感应阀42正对进水孔22,接着将前述的卡扣5分别卡固在对应的下卡扣嵌槽13和上卡扣嵌槽25上,最后把前述的便携式挂钩7固定在挂钩连接孔17上,从而完成救生装置的整个装配过程。当需要使用救生装置时,先透过前述的透明盖板215观察气胀装置4上的状态检视口44来判断救生装置是否生效,生效可用的话则通过前述的便携式挂钩7将救生装置固定在腰部位置处,将前述的外连接座62用绳索或挂钩与自身连接,当不慎落水时,水通过前述进水孔22迅速流入气胀装置4的感应阀42内使连接座41打开压缩气瓶43对救生衣3充气,前述救生衣3充气顶开下壳体1和上壳体2,在这一过程中,前述卡扣5的卡钩51受力能够沿断裂槽52快速张开使下壳体1和上壳体2迅速分离,由于前述连接座6的两端分别与人体和救生衣3连接,胀开的救生衣3能够带着遇险人员快速浮出水面,如果前述的感应阀42发生故障而无法使连接座41打开压缩气瓶43时,也可以拉动前述的拉绳451使手动气胀开关45打开压缩气瓶43,在遇险人员等待救生过程中如果遇到救生衣3缓慢漏气的问题,则可以通过前述吹气管31对救生衣3吹气。本实用新型除了上述的使用方式外,还可以将救生装置进行抛投以援救远处的遇险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壳体2上构成气胀装置固定腔21对气胀装置4进行固定安装的结构,以及采用了具有断裂槽52的卡扣5结构,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