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履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在芯部件设置向履带周向突出的脱轮防止突起的环带状的弹性履带。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一种弹性履带,其在由橡胶等弹性体构成的履带主体内埋设多个芯部件与抗拉体。芯部件作为履带宽度方向的加强部件发挥功能,并配置为沿履带周向隔开间隔。另外,抗拉体作为履带周向的加强部件发挥功能,并由在比上述芯部件靠履带外周侧的位置通过并沿履带周向延伸的帘线构成。
这种弹性履带在邻接的芯部件之间容易产生横向偏离(履带宽度方向的偏离)。而且,由于横向偏离,而产生车体侧的滚轮从芯部件侧的引导突起脱落而引起脱轮的问题。
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为了防止脱轮,而在芯部件设置向履带周向的一侧突出的一对第1突起以及向另一侧突出的一对第2突起的方案。在该弹性履带中,在履带周向邻接的一侧的芯部件的第1突起与另一侧的芯部件的第2突起在履带宽度方向的外侧重合,由此抑制芯部件之间的横向偏离。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93878号公报
然而,若因在向突起物攀爬时、转弯时等情况下作用的外力,而导致在邻接的芯部件之间产生弯曲、扭转等,则有时会导致第1突起与第2突起的卡合脱离,而产生脱轮。
作为这样的弯曲、扭转等所引起的脱轮对策,提出使第1突起、第2突起大型化等方案,但这导致芯部件重量的增大等,而残留改善的余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弹性履带,其能够抑制芯部件重量的增加,并且抑制弯曲、扭转等所引起的脱轮。
本发明提供一种弹性履带,其包含:环带状的履带主体,其由弹性体构成;
芯部件,其沿履带周向隔开间隔地埋设在上述履带主体,并且由比上述弹性体硬质的材料构成;以及
抗拉体,其埋设于上述履带主体,并且由在比上述芯部件更靠履带外周侧的位置通过并沿履带周向延伸的帘线构成,
上述弹性履带的特征在于,
上述芯部件包含:
芯部件主体,其沿履带宽度方向延伸;以及
脱轮防止突起,其从上述芯部件主体的履带周向的一侧以及另一侧的侧面分别向履带周向突出,
上述脱轮防止突起的履带外周侧部分包含比上述抗拉体更向履带外周侧突出的部分。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弹性履带中,优选上述脱轮防止突起的履带厚度方向的中心j1与上述抗拉体的履带厚度方向的中心j2的在履带厚度方向上的距离lz为,上述脱轮防止突起的履带厚度方向的高度h的1/2以下。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弹性履带中,优选上述脱轮防止突起的上述履带外周侧部分包含从上述芯部件主体的履带外周侧的面隆起并且沿着履带周向延伸的延长部分。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弹性履带中,优选上述延长部分的从上述芯部件主体的上述侧面开始的履带周向长度为上述芯部件主体的履带周向宽度的50~60%。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弹性履带中,优选上述脱轮防止突起包含从上述芯部件主体的一侧的侧面突出的履带宽度方向两侧的一对第1脱轮防止突起、以及从上述芯部件主体的另一侧的侧面突出的履带宽度方向两侧的一对第2脱轮防止突起,
在履带周向上邻接的一侧的上述芯部件的各上述第1脱轮防止突起与另一侧的上述芯部件的各上述第2脱轮防止突起在履带宽度方向的外侧重合。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弹性履带中,优选上述第1脱轮防止突起的履带宽度方向的向内面以及上述第2脱轮防止突起的履带宽度方向的向外面分别由与履带宽度方向垂直的面构成。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弹性履带中,优选上述第1脱轮防止突起的履带宽度方向的向外面由朝向履带宽度方向外侧凸出的v字状面构成,上述第2脱轮防止突起的履带宽度方向的向内面由朝向履带宽度方向内侧凸出的v字状面构成。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弹性履带中,优选上述第1脱轮防止突起的履带宽度方向的向外面由朝向履带宽度方向外侧凸出的圆弧面构成,上述第2脱轮防止突起的履带宽度方向的向内面由朝向履带宽度方向内侧凸出的圆弧面构成。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弹性履带中,优选上述芯部件包含从上述芯部件主体的履带内周侧的面突出的履带宽度方向两侧的一对引导突起,上述第1脱轮防止突起位于比上述引导突起的履带宽度方向外侧面更靠履带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芯部件中,对于从芯部件主体的履带周向的一侧以及另一侧的侧面分别突出的脱轮防止突起而言,该脱轮防止突起的履带外周侧部分包含比抗拉体更向履带外周侧突出的部分。即,抗拉体在脱轮防止突起的履带厚度方向的中央侧通过。
这里,当在弹性履带中在芯部件之间产生弯曲、扭转等时,由于抗拉体不伸长,因此越接近该抗拉体,变形导致的位移越小。即,脱轮防止突起与芯部件之间的弯曲、扭转等对应地移动的范围变小,从而难以产生脱轮防止突起之间的脱离。其结果,能够抑制芯部件重量的增加,并且抑制脱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弹性履带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芯部件的立体图。
图3是放大表示芯部件的履带宽度方向的一半的主视图。
图4的(a)是芯部件的仰视图,图4的(b)是其a-a线剖视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芯部件的排列状态的大致俯视图。
图6的(a)、(b)是表示脱轮防止突起的剖面形状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图7是具有v字状面的脱轮防止突起的作用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弹性履带;2...履带主体;3...芯部件;4...抗拉体;7...芯部件主体;8...脱轮防止突起;8a...第1脱轮防止突起;8b...第2脱轮防止突起;10...引导突起;10so...外侧面;11...帘线;12...履带外周侧部分;12a...突出的部分;12a...延长部分;15...垂直的面;16...v字状面;17...圆弧面;s1、s2...侧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1是弹性履带1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包含由橡胶等弹性体构成的环带状的履带主体2、埋设于履带主体2的多个芯部件3以及埋设于履带主体2的抗拉体4。
在本说明书中,履带周向是弹性履带1的旋转方向,相当于图1的由附图标记x表示的方向。另外,履带宽度方向是将弹性履带1安装于车辆时的驱动轮的轴向,相当于图1的由附图标记y表示的方向。另外,履带厚度方向是与履带周向x以及履带宽度方向y正交的方向,相当于图1的由附图标记z表示的方向。履带厚度方向z中的、环带状的弹性履带1的内侧形成履带内周侧zi,外侧形成履带外周侧zo。
履带主体2具有大致恒定的宽度并沿履带周向x连续地延伸。在履带主体2的履带外周侧zo的面2o,突出地设置有沿履带周向x具有间隔排列的多条突块5。突块5沿履带宽度方向y延伸,而提高不平整地面行驶时的牵引性。在履带主体2的履带内周侧zi的面2i形成有由多个突起6a构成并沿履带周向x延伸的2列突起列6。在该突起列6、6之间引导车体侧的驱动轮、惰轮、滚轮等。此外,突起6a被设置于芯部件3的引导突起10加强。
芯部件3作为履带宽度方向y的加强部件发挥功能,并沿履带周向x隔开间隔配置。芯部件3由比上述弹性体硬质的材料构成,作为该硬质的材料,例如适当地采用钢、铸铁等金属材料。此外,无需芯部件3的整体埋设于履带主体2,也可以其一部分例如引导突起10从履带主体2露出。
图2是芯部件3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芯部件3包含沿履带宽度方向y延伸的芯部件主体7以及从芯部件主体7的履带周向x的一侧、另一侧的侧面s1、s2分别向履带周向x突出的脱轮防止突起8。
芯部件主体7包含配置于履带宽度方向y的中央的卡合部7a、以及配置于该卡合部7a的履带宽度方向y的两外侧的翼部7b。卡合部7a的履带内周侧zi的面由向履带内周侧zi凸出的圆弧面20形成,以便例如与驱动轮的齿沟部啮合。
芯部件3包含从芯部件主体7的履带内周侧zi的面7si向履带厚度方向z突出的一对引导突起10、10。该引导突起10、10在卡合部7a的履带宽度方向y两侧立起。于是,在该引导突起10、10之间夹着驱动轮、惰轮、滚轮,来对驱动轮、惰轮、滚轮进行引导。
接下来,在本例中,脱轮防止突起8包含从上述一侧的侧面s1突出的一对第1脱轮防止突起8a、8a以及从另一侧的侧面s2突出的一对第2脱轮防止突起8b、8b。一对第1脱轮防止突起8a、8a在履带宽度方向y的两侧隔开间隔配置。另外,一对第2脱轮防止突起8b、8b也在履带宽度方向y的两侧隔开间隔配置。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芯部件3的排列状态的大致俯视图。在该图5中,省略引导突起10来描述。如图5所示,在弹性履带1中,在履带周向x邻接的一侧的芯部件31的第1脱轮防止突起8a与另一侧的芯部件32的第2脱轮防止突起8b在履带宽度方向y的外侧重合并卡合。由此,抑制芯部件31、32之间的横向偏离(履带宽度方向y的偏离)。
如图2所示,抗拉体4由在比芯部件3靠履带外周侧zo的位置通过并沿履带周向x延伸的帘线11构成。作为抗拉体4,例如能够通过在履带周向x上卷绕使多条帘线11在履带宽度方向y并排的带状的帘线排列体而形成。另外,作为抗拉体4,也能够通过在履带周向x呈螺旋状地卷绕多次1根或者数根帘线11而形成。该抗拉体4配置于比第1脱轮防止突起8a靠履带宽度方向y的外侧的位置。
作为帘线11,能够适当地采用钢帘线等金属帘线,但例如也能够采用芳纶、聚酯、尼龙、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有机纤维帘线。
图3是放大表示芯部件3的一部分的主视图。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中,脱轮防止突起8的履带外周侧部分12包含比抗拉体4向履带外周侧zo突出的部分12a。
履带外周侧部分12被定义为在脱轮防止突起8中向履带外周侧zo越过芯部件主体7的履带外周侧zo的面7so的部分。另外,突出的部分12a被定义为在履带外周侧部分12中向履带外周侧zo越过抗拉体4的部分。
这样,在脱轮防止突起8包含突出的部分12a的情况下,抗拉体4在脱轮防止突起8的履带厚度方向z的中央侧通过。
这里,在弹性履带1中,当在芯部件3、3之间产生弯曲、扭转等时,由于抗拉体4不伸长,因此越接近该抗拉体4,变形导致的位移越小。即,脱轮防止突起8与芯部件3、3之间的弯曲、扭转等对应地移动的范围变小,从而难以产生脱轮防止突起8a、8b之间的卡合脱离。其结果,能够抑制芯部件重量的增加,并且抑制脱轮。
从这样的观点来看,脱轮防止突起8的履带厚度方向的中心j1与抗拉体4的履带厚度方向的中心j2的在履带厚度方向上的距离lz优选为脱轮防止突起8的履带厚度方向的高度h的1/2以下,优选尽可能小。在本例中,示出了上述中心j1与面7so被配置于相同高度位置的情况。但是,中心j1也能够位于比面7so靠履带外周侧zo的位置,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将距离lz形成0。
另外,脱轮防止突起8越接近芯部件主体7的履带宽度方向中心cy,扭转导致的履带厚度方向z的脱轮防止突起8的偏离量越小。其结果,难以产生脱轮防止突起8a、8b之间的卡合脱离。从这样的观点来看,第1脱轮防止突起8a优选位于比引导突起10的履带宽度方向外侧面10so靠履带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此外,在外侧面10so倾斜的情况下,第1脱轮防止突起8a优选位于比引导突起10的上述外侧面10so的延长线与芯部件主体7的上述面7si的延长线的交点位置p靠履带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
图4的(a)是芯部件3的仰视图,图4的(b)是其a-a线剖视图。如图4的(a)、(b)所示,脱轮防止突起8的履带外周侧部分12包含从芯部件主体7的履带外周侧的面7so隆起并且沿着履带周向x延伸的延长部分12a。
通过该延长部分12a,能够抑制芯部件重量的增加,并且提高脱轮防止突起8的强度。延长部分12a优选从芯部件主体7的侧面s开始的履带周向长度lx为芯部件主体7的履带周向宽度wx的50~60%。若长度lx小于宽度wx的50%,则存在无法获得充分的强度的担忧,相反若超过60%,则导致芯部件重量的不必要的增加。
图6的(a)、(b)表示第1脱轮防止突起8a、第2脱轮防止突起8b的优选的剖面形状。如图6的(a)、(b)所示,第1脱轮防止突起8a的履带宽度方向y的向内面ai以及第2脱轮防止突起8b的履带宽度方向y的向外面bo分别优选由与履带宽度方向y垂直的面15构成。
由此,能够使第1脱轮防止突起8a、第2脱轮防止突起8b的卡合难以脱离。
另外,如图6的(a)所示,优选第1脱轮防止突起8a的履带宽度方向y的向外面ao由朝向履带宽度方向外侧凸出的v字状面16形成,第2脱轮防止突起8b的履带宽度方向y的向内面bi由朝向履带宽度方向内侧凸出的v字状面16形成。
此外,如图6的(b)所示,也优选第1脱轮防止突起8a的履带宽度方向y的向外面ao由朝向履带宽度方向外侧凸出的圆弧面17形成,第2脱轮防止突起8b的履带宽度方向y的向内面bi由朝向履带宽度方向内侧凸出的圆弧面17形成。
如图7代表地表示的那样,当在第1脱轮防止突起8a、第2脱轮防止突起8b之间引起卡合脱离的情况下,第2脱轮防止突起8b的v字状面16的斜面16s容易沿着第1脱轮防止突起8a的v字状面16的斜面16a移动。即,能够获得第2脱轮防止突起8b越过第1脱轮防止突起8a而容易返回原来的卡合状态的效果。此外,在图6的(b)的圆弧面17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相同的效果。
以上,对本发明的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述,但本发明不限定于图示的实施方式,能够变形成各种方式并实施。
【实施例】
为了确认本发明的效果,基于表1的规格试制了具有图1、图2所示的构造的弹性履带。然后,将各试制品安装于小型挖土机的行驶装置,进行包含向突起物的攀爬以及转弯的行驶试验,评价了耐脱轮性。另外,通过实车耐久试验评价了耐久性。比较例以及实施例的脱轮防止突起的剖面形状以及剖面尺寸分别相同,作为剖面形状,使用图6的(a)的形状。
(1)耐脱轮性:
在行驶后,利用三级显示弹性履带从滚轮脱离而产生脱轮的件数。数值越大越优越。
(2)耐久性:
在行驶后,拆开弹性履带,利用三级显示脱轮防止突起的破损数。数值越大越优越。
【表1】
如表所示,能够确认实施例的弹性履带能够起到相对于脱轮的抑制效果。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