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吨位起重机压装角箱和车轮柔性装配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起重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大吨位起重机压装角箱和车轮柔性装配线。
背景技术:
起重机车轮组主要用来支撑起重机和载荷,并在轨道上使起重机往复行驶的装置。起重机车轮组由不同的零部件装配而成,包括角型轴承箱、轴承、通盖、闷盖等,在传统装配中,各个零部件之间装配的时候通过手动搬运并手动对中,耗时耗力且装配精度低,严重制约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大吨位起重机压装角箱和车轮柔性装配线,可以将不同尺寸的角箱轴承组与车轮进行大量、快速、精准的装配,大大提高整个车轮组装配线的装配效率,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吨位起重机压装角箱和车轮柔性装配线,包括车轮辊道、底板、压床和角箱辊道;所述车轮辊道设有两组且对称分布在压床的两侧,两组车轮辊道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并与压床相垂直,其中一组车轮辊道为进料端,且该组车轮辊道的两侧对称设有与其相平行的角箱辊道,另外一组车轮辊道为出料端;所述车轮辊道和角箱辊道设置在底板上;
所述车轮辊道包括多组升降底座一和用于承托车轮的两组平行设置的托板;每一组升降底座一的上部均设有支撑框架,两组平行设置的托板置于多组支撑框架的上部,每一组支撑框架的两相背侧均设有端板,且两侧的端板对应位于两组托板的外侧,两侧的端板之间转动连接有双向丝杆,双向丝杆的两反向螺纹段分别与两组托板对应螺纹配合,其中一侧的端板设有驱动双向丝杆旋转的手柄,两侧的端板之间还设有与两组托板滑动配合的导杆;两组所述托板的两相背侧均设有对应支撑车轮两轴端的支撑架;
所述压床包括机壳;所述机壳设有中空的腔室,腔室底部设有两组平行设置的轨道,轨道滑动有用于承托对应角箱的两组提升装置,轨道上还滑动有用于承托车轮的定位装置,且定位装置位于两组提升装置之间;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底板平台,底板平台的下部四角均设有与轨道适配的滚轮,底板平台的上部设有定位台,定位台的上部对称开设有两个定位车轮轮沿的放置槽;所述机壳的一侧贯穿设有液压缸,液压缸的伸缩端伸入到腔室且端部套设有压套,所述机壳的另一侧设有与液压缸同轴线的法兰筒,法兰筒的一端伸入到腔室且端部套设有角箱压套;
所述角箱辊道包括多组升降底座二,多组升降底座二的上部设有平板,平板的上部设有辊架。
优选的,所述升降底座一包括底座一,底座一的上部设有套管,套管的上端活动套接有螺纹座一,螺纹座一的外壁设有转把,螺纹座一螺纹配合连接有升降丝杆,升降丝杆的上端与支撑框架的下部活动套接,升降丝杆的下端伸入到套管内。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包括多组与托板固定连接的固定座一,固定座一插接有竖直设置的连接杆,且固定座一的上部通过连接杆固定有与其相对应的固定座二,多个固定座二固定有水平设置的横杆。
优选的,所述提升装置包括输送辊架、升降结构和平台;所述平台的上部通过升降结构连接有输送辊架,且升降结构驱动输送辊架升降;所述输送辊架包括两组竖直且平行设置的滑道侧板,两组滑道侧板之间间隔设有多组辊子;所述升降结构为剪叉式升降结构;所述平台的下部四角均设有与轨道适配的滚轮。
优选的,所述升降结构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交叉单元,两组交叉单元底部同向的两端与平台上的两个固定座对应转动连接,两组交叉单元底部同向的另外两端转动连接有同一个转轴,所述平台的上表面靠近转轴设有框架,框架的两相对侧板贯穿设有滑槽,转轴的两端穿过滑槽并在滑槽内滑动;所述框架的一侧壁螺纹连接有丝杆,丝杆的一端靠近其端部设有窄轴部,窄轴部与转轴轴身上设置的通孔活动配合。
优选的,两组所述交叉单元上部同向的两端与两组滑道侧板对应转动连接,两组交叉单元上部同向的另外两端与两组滑道侧板上设置的滑槽对应滑动配合。
优选的,所述底板平台与定位台通过销轴和销孔配合,底板平台上开设有销孔,定位台上设有与销孔配合的销轴。
优选的,所述压套与液压缸同轴设置。
优选的,所述角箱压套与法兰筒同轴设置。
优选的,所述升降底座二包括底座二,底座二的上部设有套管,套管的上端活动套接有螺纹座二,螺纹座二的外壁设有转把,螺纹座二螺纹配合连接有升降丝杆,升降丝杆的上端与平板的下部活动套接,升降丝杆的下端伸入到套管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角箱和车轮分别通过角箱辊道和车轮辊道移动到压床附近,将两侧角箱移至提升装置、车轮移到定位装置上;分别通过两侧的提升装置升降角箱的高度,人工对中角箱压套、压套、两侧的角箱和车轮,使其同轴;液压缸动作开始进行角箱与车轮之间的压装,液压缸活塞开始活动,与其连接的压套推动该侧角箱压入车轮轴;随后推动角箱和车轮通过提升装置和定位装置滑向另一侧角箱方向;液压缸继续工作,直至整体压装完成,随后将装配好的车轮组沿车轮辊道滑出压床,即可进行下一组车轮组的装配,相比传统人工组装,大大提高整个车轮组装配线的装配效率。其中,角箱的尺寸有所变动时,可通过提升装置进行高度方向的调节;车轮部分尺寸发生变化时,可通过在定位装置上更换不同尺寸的定位台来调节车轮组中心高的作用;活塞杆连接套头和压套进行整体模块化替换,使之与不同结构尺寸的车轮组配合,实现车轮组的柔性装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车轮辊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车轮辊道前视图;
图5为本发明角箱辊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压床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压床前视图;
图8为本发明提升装置结构示意图一;
图9为本发明提升装置结构示意图二;
图10为本发明定位装置结构示意图一;
图11为本发明定位装置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1车轮辊道、1.1横杆、1.2连接杆、1.3固定座一、1.4底座一、1.5螺纹座一、1.6支撑框架、1.7端板、1.8双向丝杆、1.9手柄、1.10托板、1.11导杆、2底板、3压床、3.1机壳、3.2液压缸、3.3轨道、3.4提升装置、3.41输送辊架、3.42升降结构、3.43平台、3.44转轴、3.45框架、3.46丝杆、3.5定位装置、3.51定位台、3.52底板平台、3.53放置槽、3.6法兰筒、3.7角箱压套、3.8压套、4角箱辊道、4.1辊架、4.2平板、4.3螺纹座二、4.4底座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大吨位起重机压装角箱和车轮柔性装配线,包括车轮辊道1、底板2、压床3和角箱辊道4;车轮辊道1设有两组且对称分布在压床3的两侧,两组车轮辊道1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并与压床3相垂直,其中一组车轮辊道1为进料端,且该组车轮辊道1的两侧对称设有与其相平行的角箱辊道4,另外一组车轮辊道1为出料端;车轮辊道1和角箱辊道4设置在底板2上;
如图3和图4所示,车轮辊道1包括多组升降底座一和用于承托车轮的两组平行设置的托板1.10,车轮在两组托板1.10上滚动;每一组升降底座一的上部均设有支撑框架1.6,可以通过升降底座一调整支撑框架1.6的高度,两组平行设置的托板1.10置于多组支撑框架1.6的上部,每一组支撑框架1.6的两相背侧均设有端板1.7,且两侧的端板1.7对应位于两组托板1.10的外侧,两侧的端板1.7之间转动连接有双向丝杆1.8,双向丝杆1.8的两反向螺纹段分别与两组托板1.10对应螺纹配合,其中一侧的端板1.7设有驱动双向丝杆1.8旋转的手柄1.9,两侧的端板1.7之间还设有与两组托板1.10滑动配合的导杆1.11,通过转动手柄1.9,双向丝杆1.8旋转,从而带动两组托板1.10靠近或远离,使其适用于不同规格的车轮;两组托板1.10的两相背侧均设有对应支撑车轮两轴端的支撑架,为了避免车轮掉落,使用支撑架支撑;
如图6和图7所示,压床3包括机壳3.1;机壳3.1设有中空的腔室,腔室底部设有两组平行设置的轨道3.3,轨道3.3滑动有用于承托对应角箱的两组提升装置3.4,轨道3.3上还滑动有用于承托车轮的定位装置3.5,且定位装置3.5位于两组提升装置3.4之间;定位装置3.5包括底板平台3.52,底板平台3.52的下部四角均设有与轨道3.3适配的滚轮,底板平台3.52的上部设有定位台3.51,定位台3.51的上部对称开设有两个定位车轮轮沿的放置槽3.53;机壳3.1的一侧贯穿设有液压缸3.2,液压缸3.2的伸缩端伸入到腔室且端部套设有压套3.8,机壳3.1的另一侧设有与液压缸3.2同轴线的法兰筒3.6,法兰筒3.6的一端伸入到腔室且端部套设有角箱压套3.7;将两侧角箱移至提升装置3.4、车轮移到定位装置3.5上;分别通过两侧的提升装置3.4升降角箱的高度,人工对中角箱压套3.7、压套3.8、两侧的角箱和车轮,使其同轴;液压缸3.2动作开始进行角箱与车轮之间的压装,液压缸3.2活塞开始活动,与其连接的压套3.8推动该侧角箱压入车轮轴;随后推动角箱和车轮通过提升装置3.4和定位装置3.5滑向另一侧角箱方向;液压缸3.2继续工作,直至整体压装完成,随后将装配好的车轮组沿车轮辊道1滑出压床,即可进行下一组车轮组的装配,相比传统人工组装,大大提高整个车轮组装配线的装配效率;
如图5所示,角箱辊道4包括多组升降底座二,多组升降底座二的上部设有平板4.2,平板4.2的上部设有辊架4.1,通过升降底座二可以调整辊架4.1的位置;升降底座二包括底座二4.4,底座二4.4的上部设有套管,套管的上端活动套接有螺纹座二4.3,螺纹座二4.3的外壁设有转把,螺纹座二4.3螺纹配合连接有升降丝杆,升降丝杆的上端与平板4.2的下部活动套接,升降丝杆的下端伸入到套管内,通过旋转螺纹座二4.3,螺纹座二4.3带动升降丝杆升降,实现高度调整;
如图3和图4所示,升降底座一包括底座一1.4,底座一1.4的上部设有套管,套管的上端活动套接有螺纹座一1.5,螺纹座一1.5的外壁设有转把,螺纹座一1.5螺纹配合连接有升降丝杆,升降丝杆的上端与支撑框架1.6的下部活动套接,升降丝杆的下端伸入到套管内;通过旋转螺纹座一1.5,螺纹座一1.5带动升降丝杆升降,实现高度调整;支撑架包括多组与托板1.10固定连接的固定座一1.3,固定座一1.3插接有竖直设置的连接杆1.2,且固定座一1.3的上部通过连接杆1.2固定有与其相对应的固定座二,多个固定座二固定有水平设置的横杆1.1,横杆1.1用于支撑车轮轴端,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连接杆1.2高度,进而调节横杆1.1高度,使其适应不同规格的车轮;
如图8和图9所示,提升装置3.4包括输送辊架3.41、升降结构3.42和平台3.43;平台3.43的上部通过升降结构3.42连接有输送辊架3.41,且升降结构3.42驱动输送辊架3.41升降;输送辊架3.41包括两组竖直且平行设置的滑道侧板,两组滑道侧板之间间隔设有多组辊子;升降结构3.42为剪叉式升降结构;平台3.43的下部四角均设有与轨道3.3适配的滚轮;升降结构3.42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交叉单元,两组交叉单元底部同向的两端与平台3.43上的两个固定座对应转动连接,两组交叉单元底部同向的另外两端转动连接有同一个转轴3.44,平台3.43的上表面靠近转轴3.44设有框架3.45,框架3.45的两相对侧板贯穿设有滑槽,转轴3.44的两端穿过滑槽并在滑槽内滑动;框架3.45的一侧壁螺纹连接有丝杆3.46,丝杆3.46的一端靠近其端部设有窄轴部,窄轴部与转轴3.44轴身上设置的通孔活动配合;两组交叉单元上部同向的两端与两组滑道侧板对应转动连接,两组交叉单元上部同向的另外两端与两组滑道侧板上设置的滑槽对应滑动配合;通过旋转丝杆3.46,丝杆3.46带动转轴3.44移动,对交叉单元进行调整,实现对输送辊架3.41高度的调整,在装配角箱过程中,对零部件进行位置的调整,达到快速对中的作用;
如图10和图11所示,底板平台3.52与定位台3.51通过销轴和销孔配合,底板平台3.52上开设有销孔,定位台3.51上设有与销孔配合的销轴;方便拆卸,可以根据不同规格的车轮选择不同的定位台3.51,方便调节车轮组中心高;
为了保证压装精度,压套3.8与液压缸3.2同轴设置;角箱压套3.7与法兰筒3.6同轴设置。
工作原理:在使用时,角箱和车轮分别通过进料端的角箱辊道4和车轮辊道1移动到压床3附近,将两侧角箱移至提升装置3.4、车轮移到定位装置3.5上;分别通过两侧的提升装置3.4升降角箱的高度,人工对中角箱压套、压套、两侧的角箱和车轮,使其同轴;液压缸3.2动作开始进行角箱与车轮之间的压装,液压缸3.2活塞开始活动,与其连接的压套3.8推动该侧角箱压入车轮轴;随后推动角箱和车轮通过提升装置3.4和定位装置3.5滑向另一侧角箱方向;液压缸继续工作,直至整体压装完成,随后将装配好的车轮组沿出料端的车轮辊道1滑出压床,即可进行下一组车轮组的装配;
其中,角箱的尺寸有所变动时,可通过提升装置3.4进行高度方向的调节;车轮部分尺寸发生变化时,可通过在定位装置3.5上更换不同尺寸的定位台3.51来调节车轮组中心高的作用;活塞杆连接套头和压套3.8进行整体模块化替换,使之与不同结构尺寸的车轮组配合,实现车轮组的柔性装配。
本发明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