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柜过门槛用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机柜过门槛用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船舶在内舾、内装过程中,许多设备进舱需要人工搬运或者人工采用葫芦吊运下梯的方式运输装备,由于安装的设备多,且部分设备较重,需要4-6人共同搬抬或者人工葫芦下放继续搬抬至指定位置,整个运输过程至少需要耗时两小时,且人员劳动强度较大,同时运输过程中不免有所磕碰损伤设备外观;另外一些,例如部分船台校装管路、电舾托盘等,都是人员逐根逐件抬扛,从船尾甲板抬扛到相应的施工部位,劳动强度大,效率低。
具体的,设备一般运输过程为:设备先集中吊运放置在船尾甲板,由4-6人共同搬抬将设备移动到下梯舱盖或开口附近位置,在下梯舱盖或开口上部的上层甲板底部结构位置悬挂葫芦,通过绑扎、捆绑或设备自带吊耳将设备吊起,垂直徐徐放下设备过程中,通过预先绑缚在设备上的引导绳控制设备前后左右姿态,一人收放葫芦升降设备,一人牵引引导绳控制设备姿态,另外需要两人在对应下部负责调整设备落地姿态及保护设备防止磕碰损伤设备,在过下梯舱盖或开口之后,设备落地,继续人工搬运运输到相应安装部位。这种运输过程中,根据设备大小轻重,一般需要4-6人,浪费人力,且劳动强度大;运输过程中需要不断保护设备,防止磕碰损伤;捆绑或设备自带吊耳需要不断调试寻找重心,防止设备倾覆扭转,还需拆卸吊耳吊带,吊带长短还需要通过卸扣不断调节。
综上,故需要设计一种机柜过门槛下梯吊运运输工装,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效,减少内装、内舾设备运输的周期,进而减少船台周期、水下周期,同时需要运输过程中有效保护设备外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机柜过门槛用运输装置,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效,减少内装、内舾设备运输的周期,进而减少船台周期、水下周期,同时运输过程中有效保护设备外观。
一种机柜过门槛用运输装置的技术方案,包括底盘和设在底盘下部的四个转轮结构,所述底盘的两端均设有推拉扶手,所述底盘的侧边设有多个吊耳;
所述底盘的下部固定设有四个分别用于与四个所述转轮结构一一对应安装的第一轮座,所述第一轮座的下部设有第一转轴,所述转轮结构包括转动设在第一转轴上的第二轮座,所述第二轮座上设有以所述第一转轴为中心均匀布置的三个第二转轴,各所述第二转轴上均安装有转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轮座包括两个呈倒三角形平行间隔设置在底盘底部的第一轮板,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第一轮板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轮座包括两个呈正三角形平行间隔设置在第一转轴两端的第二轮板,所述第二转轴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第二轮板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推拉扶手为呈u型的框架,所述u型框架的两个自由端连接在底盘的端部,且所述u型框架倾斜向上布置;所述底盘两端的推拉扶手结构相同且相对布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底盘的侧边靠近端部位置上、所述第一轮座的侧边均设有支撑推拉扶手的肋板。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吊耳设置有四个,各所述吊耳分别设在靠近底盘四角的侧边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底盘的侧边上下转动设有护板,所述护板的两端与推拉扶手匹配,所述护板的两端转动设有用于与所述推拉扶手可拆卸钩挂的挂钩。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底盘上设有底盘柔性垫,所述吊耳上设有吊带,所述吊带上设有吊带柔性垫;所述底盘的边角设有防护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机柜过门槛用运输装置在底盘的下部设有四个转轮结构,底盘下部设有第一轮座,转轮结构包括有第二轮座,第二轮座转动安装在第一轮座的第一转轴上,这样,第二轮座能够绕第一转轴转动,在第二轮座上设有三个第二转轴,以及在第二转轴上转动安装有转轮,这样,具体使用的时候,位于底部的两个转轮贴到地面转动,随推拉扶手的推动,底部的两个转轮转动,正常行走,在遇到门槛或者台阶时,持续推动推拉扶手,使第二轮座绕第一转轴转动,位于上部的一个转轮转动到下部使这个运输装置越过门槛或者上台阶,这样实现了平稳的过门槛或者上台阶,不需要人力搬运。
本实用新型的机柜过门槛运输装置采用三个呈三角形的转轮与门槛高度匹配,直接推拉过门槛,无需搬抬,使运输更顺畅;其中吊耳和吊带为统一设置,无需在设备上找吊点、重心,安全性更高;推拉扶手更便于推拉用力,更便于运输;本实用新型的运输装置的结构简单清晰、装配简单,操作简明易学,适于船舶行业使用,结构强度高,可涵盖全船95%设备布置过程的运输。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运输装置的工效更高,与现有技术的吊运运输需要4-6人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运输装置只需要2-3人便可实现。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机柜过门槛用运输装置能够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效,减少内装、内舾设备运输的周期,进而减少船台周期、水下周期,且运输过程中有效保护设备外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机柜过门槛用运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盘;2、推拉扶手;3、吊耳;4、第一轮座;41、第一轮板;5、第一转轴;6、第二轮座;61、第二轮板;7、第二转轴;8、转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本实用新型的机柜过门槛用运输装置的优选实施例,如图1所示,包括底盘1,底盘1具体为长方形板状结构,底盘1的下部安装有四个转轮结构,转轮结构用于带动底盘1移动,底盘1的两端均安装有推拉扶手2,两端安装的推拉扶手2能够同时实现推和拉运输装置,运输方便,一端推一端拉也便于本申请的运输装置的运输;底盘1的侧边设有吊耳3,吊耳3上设有吊带,便于起吊,且不需要重新找重心。
底盘1的下部固定设有四个分别用于与四个转轮结构一一对应安装的第一轮座4,第一轮座4的下部设有第一转轴5,转轮结构包括转动设在第一转轴5上的第二轮座6,第二轮座6上设有以所述第一转轴5为中心均匀布置的三个第二转轴7,各第二转轴7上均安装有转轮8,这样三个转轮8均绕第二转轴7转动,同时第二轮座6能够绕第一转轴5转动,具体使用的时候,位于底部的两个转轮8贴到地面转动,随推拉扶手2的推动,底部的两个转轮8转动,正常行走,在遇到门槛或者台阶时,持续推动推拉扶手2,使第二轮座6绕第一转轴5转动,位于上部的一个转轮8转动到下部使这个运输装置越过门槛或者上台阶,这样实现了平稳的过门槛或者上台阶,不需要人力搬运。
具体的,第一轮座4具体包括两个呈倒三角形平行间隔设置在底盘底部的第一轮板41,第一转轴5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第一轮板41上;第二轮座6包括两个呈正三角形平行间隔设置在第一转轴5两端的第二轮板61,第二转轴7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第二轮板61上,三个第二转轴7绕第一转轴5转动,三个第二转轴7分别设在第二轮板61的三角上。
其中,推拉扶手2为呈u型的框架,u型框架的两个自由端连接在底盘1的端部,且u型框架倾斜向上布置;底盘1两端的推拉扶手3结构相同且相对布置;底盘1的侧边靠近端部位置上、第一轮座4的侧边均设有支撑推拉扶手2的肋板,用于增加推拉扶手的强度。
具体的,吊耳3设置有四个,各吊耳3分别设在靠近底盘1四角的侧边上。
进一步的,为增强设备在底盘1上的稳定性,底盘1的侧边上下转动设有护板,护板的两端与推拉扶手2匹配,护板的两端转动设有用于与推拉扶手2可拆卸钩挂的挂钩,需要使用护板的时候,护板转动到底盘的上部,将护板端部的挂钩钩挂到推拉扶手2的侧边上,利用护板实现对设备的防护。
进一步的,底盘1上设有底盘柔性垫,所述吊耳3上设有吊带,吊带上设有吊带柔性垫;所述底盘1的边角设有防护垫。底盘柔性垫具体为胶皮垫,吊带柔性垫具体为吊带胶皮垫,增加对设备的防护,使设备运输保护更到位。
本申请中,底盘1主要采用25mm*25mm*5mm方管制成,底盘1的外形尺寸长800mm宽500mm,内设井字形加强结构;推拉扶手2采用外径20mm厚5mm圆钢管弯制而成,长500mm宽500mm门形框,设置三角150*50*5mm肋板横纵各两块共四块;吊耳3采用外径50*50*5mm半圆板内开25mm孔径,共布置4处分布在框架底盘四角外侧边缘并焊接5/5mm焊脚紧固,其中吊带长3500mm,通过卸扣连接在吊耳上;转轮8结构采用两片300mm等边三角板中轴及三角开孔安装三个180mm直径胶轮和中间轴承;第一轮座和第二轮座采用板厚10mm长250mm等边三角板,其中一边焊接5/5mm焊脚紧固在框架底盘四角底侧。
本实用新型的机柜过门槛运输装置的具体使用过程为:
1)将设备吊放在运输装置上;
2)通过绑扎固定设备,并将吊带拉敷好通过卸扣集中在设备顶部中心位置;
3)通过推拉扶手2推拉设备过门槛,运输到舱盖或开口附近位置,架设葫芦钩住设备顶部中心位置卸扣徐徐吊放设备至下层甲板;
4)重复推拉运输及吊运即可将设备运输至安装位置。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