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折叠车的制作方法

2021-02-07 11:02:33|270|起点商标网
折叠车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车,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简单、收折方便的折叠车。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动车已从一种单纯的出行代步工具发展成为一种医疗助行工具,越来越受到部分残疾人的喜爱。现有的可折叠电动车,其折叠结构比较为复杂,折叠后的体积仍然较大,而且对车身进行折叠时,操作步骤繁琐,特别针对一些身体行动本就不方便的人士,要做如此复杂的折叠工作会更加困难吃力,使用便利性不高。
[0003]
基于上述的不足,因此,需要一种结构简单、收折方便的折叠车。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收折方便的折叠车。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车包括前轮支架、前车架、后轮支架及后车架,所述前车架的前端与所述前轮支架枢接,所述后车架的后端与所述后轮支架枢接,所述前车架的后端与所述后车架的前端通过第一枢接轴枢接;其中,所述折叠车还包括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前车架通过第二枢接轴枢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通过第三枢接轴枢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后车架通过第四枢接轴枢接;在展开时,所述前车架的后端与所述后车架的前端抵触。
[000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使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前车架枢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后车架枢接,并且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枢接,从而使所述前车架、后车架、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四者形成一可变形的四边形,使得所述折叠车实现可折叠。并且,通过使所述前车架的后端与所述后车架的前端抵触,从而使四边形达到稳定展开的状态,实现折叠车打开。因此,折叠车的结构十分简单,并且只需要驱动四边形的其中一边即达到收折或展开的效果,使用十分方便。
[0007]
较佳地,所述前车架的后端设有第一枢接座,所述后车架的前端设有第二枢接座,所述第一枢接座及第二枢接座通过所述第一枢接轴枢接。利用所述第一枢接座及第二枢接座使所述前车架与后车架枢接,可以使得所述前车架的后端及所述后车架的前端能有效抵触不会被干涉,提高折叠车结构的合理性及紧凑性。
[0008]
较佳地,所述第一枢接轴位于所述前车架及所述后车架的下方。这样可以使得前车架及后车架之间的连接结构都位于折叠车的下方,保证折叠车上方的简洁,避免与使用者的脚发生意外接触,提高使用的舒适性及折叠车的美观性。
[0009]
较佳地,所述第三枢接轴位于所述前车架及所述后车架的下方,并且位于所述第一枢接轴的下方。
[0010]
较佳地,所述第三枢接轴位于所述前车架及所述后车架的上方,并且位于所述第
一枢接轴的上方。
[0011]
较佳地,所述前车架的后端设有第三枢接座,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前车架通过所述第二枢接轴枢接于所述第三枢接座上。
[0012]
较佳地,所述折叠车还包括座椅支架,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座椅支架枢接。所述驱动件可以在折叠车收折或展开时同步驱动所述座椅支架收折或展开,使座椅支架与所述折叠车达到联动的目的,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0013]
具体地,所述座椅支架包括座板、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及第三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二支撑件呈交叉地枢接,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后轮支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上端枢接于所述座板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下端与所述驱动件枢接,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支撑件的下端枢接,所述第三支撑件的上端与所述座板枢接。
[0014]
具体地,所述第三支撑件延伸出背靠件。
[0015]
较佳地,所述折叠车还包括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枢接于通过第五枢接轴枢接于所述后车架,另一端枢接于所述前轮支架。由于所述拉杆与所述后车架连接,因此,当所述后车架收时,所述后车架可以拉动所述拉杆,从而使所述拉杆拉动所述前轮支架,进而使所述前轮支架及所述前车架逐渐向所述后车架方向靠拢,达到收折的目的。
[0016]
具体地,所述折叠车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一端枢接于所述后车架,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驱动件。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折叠车的立体图。
[0018]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折叠车展开时的侧视图。
[0019]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折叠车的分解图。
[0020]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折叠车收折时各个部件的运动状态图。
[0021]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折叠车收折后的状态图。
[0022]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折叠车的立体图。
[0023]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折叠车展开时的侧视图。
[0024]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折叠车收折时各个部件的运动状态图。
[0025]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折叠车收折后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27]
如图1至图5所示,图中展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折叠车100的结构。
[0028]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折叠车100包括前轮支架1、前车架2、后轮支架3、后车架4、第一连接件5及第二连接件6,所述前轮支架1、前车架2、后轮支架3及后车架4、第一连接件5及第二连接件6左、右对称地设置于所述折叠车100的两侧。所述前车架2的前端与所述前轮支架1枢接,所述后车架4的后端与所述后轮支架3枢接,所述前车架2的后端与所述后车架4的前端通过第一枢接轴a枢接。所述第一连接件5的一端与所述前车架2通过第二
枢接轴b枢接,所述第一连接件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6的一端通过第三枢接轴c枢接,所述第二连接件6的另一端与所述后车架4通过第四枢接轴d枢接。所述前车架2、后车架4、第二连接件6及第二连接件6四者形成一可变形的四边形结构。在展开时,所述前车架2的后端端面2a与所述后车架4的前端端面4a抵触。具体地,所述前车架2的后端下侧设有第一枢接座21,所述后车架4的前端下侧设有第二枢接座41,所述第一枢接座21及第二枢接座41通过所述第一枢接轴a枢接。利用所述第一枢接座21及第二枢接座41使所述前车架2与后车架4枢接,可以使得所述前车架2的后端及所述后车架4的前端能有效抵触不会被干涉,提高折叠车100结构的合理性及紧凑性。所述第一枢接轴a位于所述前车架2及所述后车架4的下方。所述第三枢接轴c位于所述前车架2及所述后车架4的下方,并且位于所述第一枢接轴a的下方。这样可以使得前车架2及后车架4之间的连接结构都位于折叠车100的下方,保证折叠车100上方的简洁,避免与使用者的脚发生意外接触,提高使用的舒适性及折叠车100的美观性。
[0029]
再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折叠车100还包括座椅支架7,所述第二连接件6具有驱动件61,所述驱动件61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件6上。所述第二连接件6整体呈长形的杆件状结构,且所述驱动件61位于所述后车架4的上方。所述驱动件61与所述座椅支架7枢接。所述驱动件61可以在折叠车100收折或展开时同步驱动所述座椅支架7收折或展开,使座椅支架7与所述折叠车100达到联动的目的,提高使用的便利性。所述座椅支架7包括座板71、第一支撑件72、第二支撑件73及第三支撑件74,第一支撑件72、第二支撑件73及第三支撑件74对称地设置于所述折叠车100架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二支撑件呈交叉地设置且交叉点通过第六枢接轴f枢接。所述第一支撑件72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后轮支架3,所述第一支撑件72的上端通过第七枢接轴g枢接于所述座板71的前端,所述第二支撑件73的下端通过第八枢接轴h与所述驱动件61枢接,所述第二支撑件73的上端通过第九枢接轴i与所述第三支撑件74的下端枢接,所述第三支撑件74的上端与所述座板71通过第十枢接轴j枢接。所述第三支撑件74向上延伸出背靠件75。所述驱动件61、第一支撑件72的下半段、第二支撑件73的下半段及后车架4四者形成一可变形的四边形结构。
[0030]
再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折叠车100还包括拉杆8,所述拉杆8的一端枢接于通过第五枢接轴e枢接于所述后车架4的第二枢接座41上,另一端枢接于所述前轮支架1。由于所述拉杆8与所述后车架4连接,因此,当所述后车架4收时,所述后车架4可以拉动所述拉杆8,从而使所述拉杆8拉动所述前轮支架1,进而使所述前轮支架1及所述前车架2逐渐向所述后车架4方向靠拢,达到收折的目的。
[0031]
所述折叠车100还包括驱动装置(图中未示),所述驱动装置为电动推杆,所述驱动装置的一端枢接于所述后车架4,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驱动件61或所述第二支撑件73任一者。所述驱动装置与设置于折叠车100上的电池电连接。
[0032]
综合上述并结合图2至图5,下面对本实施例的折叠车100的收折过程进行详细描述,如下:
[0033]
当需要将打开的折叠车100收折时,启动所述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伸出并带动所述驱动件61向前摆动,所述驱动件61带动所述后车架4向上摆动并向所述第一支撑件72靠拢。这时,所述后车架4带动所述前车、第一连接件5及第二连接件6变形调整,同时所述后车架4拉动所述拉杆8,所述拉杆8拉动所述前轮支架1。此时,前车架2向上摆动同
时所述前轮支架1向所述后轮支架3方向移动靠拢。与此同时,所述驱动件61带动所述第二支撑件73的下半段沿顺时针方向摆动,使得所述第二支撑件73的上半段带动所述第三支撑件74摆动,所述第三支撑件74带动所述背靠件75向前并向所述座板71靠拢,同时所述座板71向所述第一支撑件72靠拢。最后,所述前轮支架1、前车架2、后轮支架3、后车架4、座板71及背靠件75均靠拢在一起。折叠车100收折完成。当需要将收折的折叠车100打开时,只需要启动所述驱动装置,使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收缩,折叠车100的各个部件即沿上述收折方向的反向摆动,即可达到展开的目的。
[003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连接件5及第二连接件6,使所述第一连接件5与所述前车架2枢接,所述第二连接件6与所述后车架4枢接,并且所述第一连接件5与所述第二连接件6枢接,从而使所述前车架2、后车架4、第一连接件5及第二连接件6四者形成一可变形的四边形,使得所述折叠车100实现可折叠。并且,通过使所述前车架2的后端与所述后车架4的前端抵触,从而使四边形达到稳定展开的状态,实现折叠车100打开。因此,折叠车100的结构十分简单,并且只需要驱动四边形的其中一边即达到收折或展开的效果,使用十分方便。
[0035]
如图6至图9所示,图中展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折叠车100的结构。
[0036]
请参阅图6及图7,本实施例的折叠车100

包括前轮支架1

、前车架2

、后轮支架3

、后车架4

、第一连接件5

及第二连接件6

。所述前车架2

的前端与所述前轮支架1

枢接,所述后车架4

的后端与所述后轮支架3

枢接,所述前车架2

的后端与所述后车架4

的前端通过第一枢接轴a

枢接。具体地,所述前车架2

的后端下侧设有第一枢接座21

,所述后车架4

的前端下侧设有第二枢接座41

,所述第一枢接座21

及第二枢接座41

通过所述第一枢接轴a

枢接。所述前车架2

的后端上侧设有第三枢接座22,所述第一连接件5

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枢接座22通过所述第二枢接轴b

枢接,所述第一连接件5

位于所述前车架2

的上方。所述第一连接件5

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6

的一端通过第三枢接轴c

枢接,所述第二连接件6

的另一端与所述后车架4

通过第四枢接轴d

枢接。所述第二连接件6

位于所述后车架4的上方。所述前车架2

、后车架4

、第一连接件5

及第二连接件6

四者形成一可变形的四边形结构。在展开时,所述前车架2

的后端端面2a

与所述后车架4

的前端端面4a

抵触。所述第一枢接轴a

位于所述前车架2

及所述后车架4

的下方。所述第三枢接轴c

位于所述前车架2

及所述后车架4

的上方,并且位于所述第一枢接轴a

的上方。
[0037]
再请参阅图6及图7,所述折叠车100

还包括座椅支架7

,所述第二连接件6

具有驱动件61

,所述驱动件61

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件6

上。所述第二连接件6

整体呈倒三角形结构。所述三角形结构位于所述后车架4

的上方,其中三角形结构的一条边作为所述驱动件61

。所述座椅支架7

包括座板71

、第一支撑件72

、第二支撑件73

及第三支撑件74

,所述座椅支架7

的结构及与实施例一的座椅支架7

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重复描述。所述驱动件61

与所述座椅支架7

的第二支撑件73

的下端枢接。
[0038]
请参阅图6至图9,所述折叠车100

还包括驱动装置9,所述驱动装置9为电动推杆,所述驱动装置9的一端枢接于所述后车架4,所述驱动装置9的输出端与一摆杆10的一端枢接,所述摆杆10的一另一端固定于一中轴110上,所述中轴110的两侧连接于折叠车100

两侧的所述驱动件61

上。所述驱动装置9与设置于折叠车100

上的电池电连接。本实施例驱动驱动装置9驱动摆杆10,摆杆10带动中轴110,中轴110驱动所述驱动件61

,进而使所述驱
动件61

带动所述折叠车100

收折或展开,所述折叠车100

收折或展开的具体过程与实施例一的基本相同,在此不再描述。
[0039]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折叠车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