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准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装定位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对准规。
背景技术:
为了减少钢轨和车轮轮缘磨耗的目的,城市轨道车辆普遍采用了干式轮缘润滑装置,干式轮缘润滑的安装需要满足轮缘润滑块伸出长度及安装角度的要求。
目前,轮缘润滑块伸出长度普遍采用钢板尺测量,角度采用角度样板测量。因此,轮缘润滑安装需要经过两个步骤进行安装及测量:即需要分别测量润滑块的伸出长度和轮缘润滑安装角度,无法同时进行,因而造成干式轮缘润滑测量及安装效率低,同时还可能存在尺寸测量误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准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轮缘润滑装置的安装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对准规,该对准规包括对准主体,对准主体包括:第一定位面,第一定位面用于与车轮的轮缘侧面贴合;第二定位面,第二定位面用于与轮缘润滑装置的外壳的第一壳体部贴合,第二定位面与第一定位面之间呈第一预定夹角设置;第三定位面,第三定位面用于与轮缘润滑装置的外壳的第二壳体部贴合,第三定位面与第二定位面之间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第二定位面与第三定位面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轮缘润滑装置的外壳具有凸缘部,第二壳体部为凸缘部的端面;对准主体上设置有让位凹槽,第三定位面为让位凹槽的槽壁面,通过让位凹槽对凸缘部进行让位。
进一步地,对准主体还包括第四定位面,第四定位面位于让位凹槽远离第二定位面的一侧;第三定位面和第四定位面之间形成限位台阶结构,第四定位面与轮缘润滑装置的轮缘润滑块相对并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对准主体包括主板体和设置在主板体上的副板体,第二定位面和第三定位面均设置在主板体上,第一定位面设置在副板体上。
进一步地,主板体和副板体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第二定位面和第三定位面均为主板体的侧壁面。
进一步地,第一定位面为副板体的一个板面。
进一步地,主板体包括第一板段和第二板段,副板体设置在第一板段上,第二定位面和第三定位面均设置在第二板段上;第一板段上设置有第一减重孔,第二板段上设置有第二减重孔。
进一步地,副板体上设置有第三减重孔,第三减重孔沿垂直于主板体的方向延伸设置。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该对准规包括对准主体,对准主体包括第一定位面、第二定位面以及第三定位面,第一定位面用于与车轮的轮缘侧面贴合;第二定位面用于与轮缘润滑装置的外壳的第一壳体部贴合,第二定位面与第一定位面之间呈第一预定夹角设置;第三定位面用于与轮缘润滑装置的外壳的第二壳体部贴合,第三定位面与第二定位面之间间隔设置。通过设置第一定位面、第二定位面以及第三定位面,并使第一定位面与车轮的轮缘侧面贴合,使第二定位面和第三定位面分别与轮缘润滑装置的外壳的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贴合,以对轮缘润滑装置进行定位,这就避免了在车轮上安装轮缘润滑装置前需要对轮缘润滑装置的轮缘润滑块的伸出长度和轮缘润滑装置的安装角度进行测量,由于省去了前期测量工作,使得轮缘润滑装置的安装时间减少,且避免了因测量误差而造成的安装问题。可见,在车轮上安装轮缘润滑装置时,使用本对准规能够使得轮缘润滑装置的安装快速、准确,节省大量的安装时间,进而提高轮缘润滑装置的安装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轮缘润滑装置的安装效率较低的问题;另外,本对准规还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通用性强的特点。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对准规的实施例的对准规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对准规的俯视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对准规的前视图;
图4示出了图1中的对准规的右视图;以及
图5示出了图1中的对准规与轮缘润滑装置和车轮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0、对准规;
10、对准主体;12、主板体;121、第一板段;1211、第一减重孔;122、第二板段;1221、第二定位面;1223、第三定位面;1224、第四定位面;1225、第二减重孔;123、让位凹槽;13、副板体;131、第一定位面;132、第三减重孔;
20、轮缘润滑装置;21、凸缘部;23、轮缘润滑块;24、第一壳体部;25、第二壳体部;
30、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对准规100,请参考图1至图5,该对准规100包括对准主体10,对准主体10包括第一定位面131、第二定位面1221以及第三定位面1223,第一定位面131用于与车轮30的轮缘侧面贴合;第二定位面1221用于与轮缘润滑装置20的外壳的第一壳体部24贴合,第二定位面1221与第一定位面131之间呈第一预定夹角设置;第三定位面1223用于与轮缘润滑装置20的外壳的第二壳体部25贴合,第三定位面1223与第二定位面1221之间间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对准规100中,通过设置第一定位面131、第二定位面1221以及第三定位面1223,并使第一定位面131与车轮30的轮缘侧面贴合,使第二定位面1221和第三定位面1223分别与轮缘润滑装置20的外壳的第一壳体部24和第二壳体部25贴合,以对轮缘润滑装置20进行定位,这就避免了在车轮30上安装轮缘润滑装置20前需要对轮缘润滑装置20的轮缘润滑块23的伸出长度和轮缘润滑装置20的安装角度进行测量,由于省去了前期测量工作,使得轮缘润滑装置20的安装时间减少,且避免了因测量误差而造成的安装问题。可见,在车轮30上安装轮缘润滑装置20时,使用本对准规100能够使得轮缘润滑装置20的安装快速、准确,节省大量的安装时间,进而提高轮缘润滑装置20的安装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轮缘润滑装置的安装效率较低的问题;另外,本对准规100还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通用性强的特点。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预定夹角的取值范围为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以配合轮缘润滑装置20与车轮30之间的装配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轮缘润滑装置20的外壳的第一壳体部24和第二壳体部25之间为垂直设置,因此,第二定位面1221与第三定位面1223垂直设置。
具体地,轮缘润滑装置20的外壳具有凸缘部21,第二壳体部25为凸缘部21的端面。可选地,第二壳体部25为凸缘部21的朝向车轮30的端面。对准主体10上设置有让位凹槽123,第三定位面1223为让位凹槽123的槽壁面,通过让位凹槽123对凸缘部21进行让位。可选地,第三定位面1223为让位凹槽123的远离第二定位面1221的槽壁面。
为了配合轮缘润滑装置20的轮缘润滑块23和凸缘部21的装配结构,对准主体10还包括第四定位面1224,第四定位面1224位于让位凹槽123远离第二定位面1221的一侧;第三定位面1223和第四定位面1224之间形成限位台阶结构,第四定位面1224与轮缘润滑装置20的轮缘润滑块23相对并间隔设置。
可选地,第四定位面1224和第二定位面1221平行设置;或者,第四定位面1224和第二定位面1221处于同一平面。
为了实现第一定位面131、第二定位面1221和第三定位面1223对轮缘润滑装置20的定位,对准主体10包括主板体12和设置在主板体12上的副板体13,第二定位面1221和第三定位面1223均设置在主板体12上,第一定位面131设置在副板体13上。可选地,副板体13为矩形板。
在本实施例中,主板体12和副板体13垂直设置。
具体地,第二定位面1221和第三定位面1223均为主板体12的侧壁面。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定位面1221和第三定位面1223位于主板体12的同一侧壁面,该侧壁面为主板体12的朝向副板体13的侧壁面,第四定位面1224也位于该侧壁面。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主板体12的结构作如下设计,主板体12包括第一板段121和第二板段122,第一板段121和第二板段122连接以形成主板体12,副板体13设置在第一板段121上,第二定位面1221和第三定位面1223设置在第二板段122上,即第二定位面1221和第三定位面1223均位于第二板段122的朝向副板体13的侧壁面上。可选地,第一板段121为矩形板。
为了增强对准规100的整体结构强度,副板体13和主板体12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地,第二板段122包括三角形板段和多边形板段,该三角形板段和多边形板段拼接形成第二板段122;其中,第二定位面1221位于三角形板段的朝向副板体13的侧边,第三定位面1223位于多边形板段的朝向副板体13的侧边中的靠近三角形板段的侧边。
具体地,第一定位面131为副板体13的一个板面。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定位面131为副板体13的朝向第二板段122的板面。
为了减轻主板体12的重量,进而减轻对准规100的整体重量,第一板段121上设置有第一减重孔1211,第二板段122上设置有第二减重孔1225。
可选地,第一减重孔1211为条形通孔,第一减重孔1211沿垂直于第二板段122的延伸方向设置,即当第一板段121为矩形板时,第一减重孔1211沿该矩形板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第二减重孔1225为圆形通孔,第二减重孔1225位于多边形板段上。
为了减轻副板体13的重量,进而减轻对准规100的整体重量,副板体13上设置有第三减重孔132,第三减重孔132沿垂直于主板体12的方向延伸设置。可选地,第三减重孔132为条形通孔。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对准规100中,该对准规100包括对准主体10,对准主体10包括第一定位面131、第二定位面1221以及第三定位面1223,第一定位面131用于与车轮30的轮缘侧面贴合;第二定位面1221用于与轮缘润滑装置20的外壳的第一壳体部24贴合,第二定位面1221与第一定位面131之间呈第一预定夹角设置;第三定位面1223用于与轮缘润滑装置20的外壳的第二壳体部25贴合,第三定位面1223与第二定位面1221之间间隔设置。通过设置第一定位面131、第二定位面1221以及第三定位面1223,并使第一定位面131与车轮30的轮缘侧面贴合,使第二定位面1221和第三定位面1223分别与轮缘润滑装置20的外壳的第一壳体部24和第二壳体部25贴合,以对轮缘润滑装置20进行定位,这就避免了在车轮30上安装轮缘润滑装置20前需要对轮缘润滑装置20的轮缘润滑块23的伸出长度和轮缘润滑装置20的安装角度进行测量,由于省去了前期测量工作,使得轮缘润滑装置20的安装时间减少,且避免了因测量误差而造成的安装问题。可见,在车轮30上安装轮缘润滑装置20时,使用本对准规100能够使得轮缘润滑装置20的安装快速、准确,节省大量的安装时间,进而提高轮缘润滑装置20的安装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轮缘润滑装置的安装效率较低的问题;另外,本对准规100还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通用性强的特点。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