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路货车用橡胶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铁路货车用橡胶堆。
背景技术:
橡胶堆一般采用橡胶与上下端板、隔板等金属复合而成,安装在铁路货车的副构架与承载鞍之间,是副构架与承载鞍的连接装置,主要用于将机车上部质量均匀分配到转向架上以保证轴重的均匀分配、横向力的正常传递,在列车运行过程中能够起到定位、减振和吸收冲击能量的作用,减小轮对和轨道间的作用力,降低轮辊间的磨耗,降低簧下质量。因此,为了保证机车具有较好的运行平稳性和稳定性,橡胶堆既要有合适的垂向刚度、又要有合适的纵向刚度和横向刚度。
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01136506y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铁路货车转向架橡胶堆,该橡胶堆包括上板、下板、衬板和填充物,上板和下板之间分布有衬板,在上、下板和衬板之间、衬板和衬板之间填有填充物。
但是,在货车提高载重和速度后,产品动力学性能已不在适应新的运行要求,因此还需对橡胶堆进行进一步改进,以保证橡胶堆的垂向刚度、纵向刚度和横线刚度满足,以及提高橡胶堆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合适的垂向、纵向和横线的刚度,且使用寿命长的铁路货车用橡胶堆。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铁路货车用橡胶堆,其包括:上板、橡胶体、水平隔板、下板和铜导线,所述橡胶堆由所述上板、所述下板、所述水平隔板和所述橡胶体硫化而成,所述橡胶体位于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之间,所述水平隔板设置于所述橡胶体的内部,且与位于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的中部,所述铜导线依次穿过所述上板、所述橡胶体和所述下板;
所述上板和所述橡胶体、所述橡胶体和所述下板的接触面的纵向截面呈向上凸起的梯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板包括第一中间板和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中间板的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所述下板包括支撑腿、第二中间板、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中间板的第三斜板和第四斜板,所述第一中间板和所述第二中间板均为水平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中间板的底部设有连接所述第一斜板和所述第二斜板的第一加强筋;所述水平隔板的中部上下两侧对称设置有两条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中间板的顶部设有第三加强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橡胶体的两侧均向内凹形成圆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橡胶体包括中间部分、以及对称设置于所述中间部分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斜板和所述第三斜板之间,所述中间部分位于第一中间板和所述第二中间板之间,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斜板和所述第四斜板之间,所述水平隔板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间部分上设有横向盲孔,所述横向盲孔位于所述水平隔板和所述第二中间板之间,所述横向盲孔的孔径范围为φ20mm-φ30mm,深度为10mm-4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上均设有纵向盲孔,所述纵向盲孔的孔径范围为φ30mm-φ45mm,深度为30mm-8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间部分的中心处设有中心盲孔,所述中心盲孔的孔径范围为φ30mm-φ55mm,深度为30mm-7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中间板的中心处设置有第一上板通孔,在所述第一上板通孔和所述第一加强筋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第二上板通孔,所述第一斜板上设置有第三上板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两条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中部设置有第一隔板通孔,所述第一隔板通孔的孔径大于所示第二加强筋的宽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铁路货车用橡胶堆,上板和橡胶体、橡胶体和下板的接触面的纵向截面呈向上凸起的梯形,当橡胶堆受到挤压时,上板、下板和橡胶体的挤压面由一个面分解为梯形中的两个腰面和一个底面,使得橡胶堆在承受纵向载荷和横向载荷时纵向、横向都有受力面,再加上由于橡胶体本身就具有垂向减振功能,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铁路货车用橡胶堆能同时满足横向刚度、纵向刚度和垂向刚度的要求。
另外,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计算预先得到每条加强筋的高度、每个盲孔的孔径和深度,以及每个通孔的孔径大小,进而在制备过程中按照上述制备得到的参数以得到符合要求的橡胶堆,进而在应用到铁路或称上时,能够保证该橡胶堆的横向刚度、纵向刚度和垂向刚度均满足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铁路货车用橡胶堆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板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板的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板的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板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橡胶体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平隔板的剖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平隔板的俯视图。
其中,图中的标号分别表示:
1-上板,11-第一中间板,111-第一上板通孔,112-第二上板通孔,12-第一斜板,121-第三上板通孔,13-第二斜板,14-第一加强筋,2-橡胶体,20-圆弧,21-中间部分,211-横向盲孔,212-中心盲孔,213-橡胶体连接柱,22-第一部分,221-纵向盲孔,23-第二部分,3-水平隔板,31-第二加强筋,32-第一隔板通孔,33-第二隔板通孔,4-下板,41-支撑腿,42-第二中间板,43-第三斜板,431-下板通孔,44-第四斜板,45-第三加强筋,5-铜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铁路货车用橡胶堆的纵向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a指代垂向,箭头b指代纵向,如图1所示,其包括:上板1、橡胶体2、水平隔板3、下板4和铜导线5,橡胶体2由上板1、下板4、水平隔板3和橡胶体2硫化而成,橡胶体2位于上板1和下板4之间,水平隔板3设置于橡胶体2的内部,且与位于上板1和下板4的中部,铜导线5依次穿过上板1、橡胶体2和下板4。
上板1和橡胶体2、橡胶体2和下板4的接触面的纵向截面呈向上凸起的梯形,当橡胶堆受到挤压时,上板1、下板4和橡胶体2的挤压面由一个面分解为梯形中的两个腰面和一个底面,使得橡胶堆在承受纵向载荷和横向载荷时纵向、横向都有受力面,再加上由于橡胶体2本身就具有垂向减振功能,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铁路货车用橡胶堆能同时满足横向刚度、纵向刚度和垂向刚度的要求。
关于上板1和下板4的结构,如图1-图5所示,上板1包括第一中间板11和对称设置于第一中间板11的第一斜板12和第二斜板13,下板4包括支撑腿41、第二中间板42、对称设置于第二中间板42的第三斜板43和第四斜板44,第一中间板11和第二中间板42均为水平板。
关于橡胶体2的结构,如图1所示,橡胶体2的两侧均向内凹形成圆弧20,具体地,橡胶体2中纵向方向的两侧均向内凹形成圆弧,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图6所示,橡胶体2包括中间部分21、以及对称设置于中间部分21的第一部分22和第二部分23,第一部分22位于第一斜板12和第三斜板43之间,第二中间部分21位于第一中间板11和第二中间板42之间,第二部分23位于第二斜板13和第四斜板44之间。
则水平隔板3设置于第一部分22的内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水平隔板3的具体位置不作具体限定,示例性地,如图1所示,水平隔板3位于第一部分22的中部,即,水平隔板3与第一中间板11之间的距离,与水平隔板3与第三隔板之间的距离相等。其中,水平隔板3与第一中间板11之间的距离指代的是水平隔板3的上平面与第一中间板11的下平面之间的距离;水平隔板3与第二中间板42之间的距离指代的是水平隔板3的下平面与第二中间板42的上平面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还可以对橡胶堆的结构进行改进以保证该橡胶堆能够满足横向刚度的要求,其改进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种:
第一种、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中间板11的底部设有连接第一斜板12和第二斜板13的第一加强筋14;水平隔板3的中部上下两侧对称设置有两条第二加强筋31;第二中间板42的顶部设有第三加强筋45,该加强筋的存在能够提高橡胶堆的横向刚度。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第一加强筋14和第三加强筋45的数量,以及第一加强筋14、第二加强筋31和第三加强筋45的长度不作具体限定,示例性地,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加强筋14和第三加强筋45的数量均为2条,且每条第一加强筋14、第二加强筋31和第三加强筋45的高度范围均为13mm-20mm。
第二种、如图6所示,在橡胶体2的中间部分21上设有横向盲孔211,横向盲孔211位于水平隔板3和第二中间板42之间。该横向盲孔211可以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于第一部分22的两个自由面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横向盲孔211的大小和深度不作具体限定,示例性地,横向盲孔211的孔径范围为φ20mm-φ30mm,深度为10mm-40mm。
另外,还可以对橡胶堆的结构进行改进以保证该橡胶堆能够满足纵向刚度的要求,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6所示,在橡胶体2的第一部分22和第二部分23上均设有纵向盲孔221,例如:纵向盲孔221分别设置于第一部分22的自由面的中部和第二部分23的自由面的中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纵向盲孔221的大小和深度不作具体限定,示例性地,纵向盲孔221的孔径范围为φ30mm-φ45mm,深度为30mm-80mm。
另外,还可以对橡胶堆的结构进行改进以保证该橡胶堆能够满足垂向刚度的要求,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6所示,中心部分21的中心处设有中心盲孔212,中心盲孔212的孔径范围为φ30mm-φ55mm,深度为30mm-70mm。
为进一步保证橡胶堆能同时满足横向刚度、纵向刚度和垂向刚度的要求,在上板1、水平隔板3和下板4上还设置有通孔。
针对上板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3所示,第一中间板11的中心处设置有第一上板通孔111,在第一上板通孔111和第一加强筋14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第二上板通孔112,第一斜板12上设置有第三上板通孔121。其中,第二上板通孔112的数量可以为4个。
针对水平隔板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7和图8所示,在两条第二加强筋31的中部设置有第一隔板通孔32,该第一隔板通孔32的孔径大于第二加强筋31的宽度,该第一隔板通孔32与第一上板通孔111对应,即,第一隔板通孔32位于第一上板通孔111的下方。水平隔板3上也设置有与第二上板通孔112对应的第二隔板通孔33,当第二上板通孔112的数量为4个时,第二隔板通孔33的数量也为4个。
针对橡胶体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6所示,其中箭头c指向横向,橡胶体2上设置有和第二隔板通孔33对应的橡胶体连接柱213,当第二上板通孔112和第二隔板通孔33的数量均为4个时,橡胶体连接柱213的数量也为4个。
针对下板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5所示,第三斜板43上设置有下板通孔431,该下板通孔431与第三上板通孔121对应,即,下板通孔431位于第三上板通孔121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上述通孔的孔径不作具体限定,示例性地,第一上板通孔111、第一隔板通孔32和橡胶体2的第一部分22上设置的中心盲孔212的孔径相等,则,第一上板通孔111和第二隔板通孔33的孔径范围为φ30mm-φ55mm;第二上板通孔112、第二隔板通孔33和橡胶体2通孔的孔径相同,且孔径范围为φ10mm-φ16mm;第三上板通孔121和下板通孔431的孔径相同,且孔径范围为φ8mm-φ12m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铁路货车用橡胶堆,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计算预先得到每条加强筋的高度、每个盲孔的孔径和深度,以及每个通孔的孔径大小,进而在制备过程中按照上述制备得到的参数以得到负荷要求的橡胶堆,进而在应用到铁路货车上时,能够保证该橡胶堆的横向刚度、纵向刚度和垂向刚度均满足要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