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运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轨道交通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运维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交通行业的发展,利用城市轨道交通出行越来越成为主要的出行方式。城市轨道交通常是指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输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例如高铁。不同于汽车的检修,轨道车辆的检修经常需要使用柱式检查坑进行人工维修。
柱式检查坑的特点是轨道固定在立柱顶端,机车、车辆在轨道上停靠时,车底及车侧对地面有足够的高度空间供人员和设备通过及对机车设备进行操作,以方便检修作业。在实际检修作业中,根据检查工艺要求,人员或设备通常需要从一个检查坑到达另一个检查坑进行检修。由于检查坑一侧地面与坑底有高度落差,这种直接穿过的方式非常不便并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目前,为了方便人员通过,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在两立柱之间设置步梯或斜坡,步梯或斜坡的底端与坑底齐平,步梯或斜坡的顶端与柱式检查坑外侧地面齐平。但步梯或斜坡会占用检查坑外侧地面空间,导致外侧检查设备无法紧靠立柱直线通行,且走行方式对路面条件有限制的设备无法通行。因此,传统轨道车辆检修存在效率低,难度大和安全性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轨道车辆检修效率低、难度大和安全性低的问题,提供一种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运维系统。
一种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运维系统,包括:
巡检平台;
轨道,设置于所述巡检平台;
巡检凹槽,所述巡检凹槽设置于所述巡检平台,且所述巡检凹槽与所述轨道对应设置;
升降设备,安装于所述巡检凹槽,在顶升状态时,所述升降设备的顶部与所述巡检平台表面持平。
本申请提供的所述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运维系统,包括所述巡检平台、所述轨道、所述巡检凹槽和所述升降设备。所述轨道和所述巡检凹槽相对设置,所述升降设备底部安装于所述巡检凹槽,在顶升状态时,所述升降设备的顶部与所述巡检平台表面持平。巡检设备或巡检人员可利用所述升降设备从所述巡检平台下降至所述巡检凹槽,进而对轨道车辆的底部进行检修,也可以利用所述升降设备从所述巡检凹槽上升至所述巡检平台。本申请提供的所述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运维系统可解决传统轨道车辆检修效率低,难度大和安全性低的问题。
在其中一项实施例中,所述升降设备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轨道之间,所述升降设备与所述巡检凹槽两侧的内壁接触设置。在其中一项实施例中,所述升降设备包括:
提升式升降板;
底部安装框架,与所述提升式升降板相对设置;
提升导轨,一端安装于所述底部安装框架,另一端用于放置所述提升式升降板;所述提升导轨沿长度方向与所述巡检凹槽接触设置;
驱动器,安装于所述提升导轨,用于使所述提升式升降板沿所述提升导轨上下移动,以使在顶升状态时,所述提升式升降板与所述巡检平台表面持平。
在其中一项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器包括:
驱动箱本体;
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驱动箱本体的内部,且安装于所述驱动箱本体的壳体;
传动链,设置于所述驱动箱本体的内部,所述传动链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提升式升降板传动连接;
卷扬轮,设置于所述驱动箱本体的内部,且安装于所述驱动箱本体的壳体,所述传动链绕设于所述卷扬轮。
在其中一项实施例中,一组所述轨道的内侧或外侧分别设置至少一个所述升降设备,所述升降设备与所述巡检凹槽的一个内壁接触设置;其中,所述内侧为所述一组所述轨道对应的所述巡检凹槽侧,所述外侧为所述一组所述轨道对应的巡检平台侧;
所述一组所述轨道包括对应于一个所述巡检凹槽的两个相邻的所述轨道。
在其中一项实施例中,所述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运维系统包括至少两组所述轨道,至少两个所述巡检凹槽,至少两组所述升降设备;一组所述升降设备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一组所述轨道的内侧或外侧的两个所述升降设备。
在其中一项实施例中,至少两组所述升降设备沿垂直于轨道延伸的方向设置,并形成至少一个通路。
在其中一项实施例中,所述升降设备包括:
升降平台板,设置于每个所述轨道的侧部;
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升降平台板,用于驱动所述升降平台板垂直升降;
距离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升降平台板,用于检测所述升降平台板表面设备停靠状态;
控制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电连接,用于依照所述升降平台板表面设备停靠状态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启动或关闭。
在其中一项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升降机控制模块,与所述驱动装置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动作;
系统控制调度器,分别与所述距离传感器和所述升降机控制模块电连接,用于检测现场工况和所述升降平台板表面的设备停靠状况,并控制所述升降机控制模块动作。
在其中一项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机控制模块连接有报警单元,所述报警单元与所述系统控制调度器电连接,用于发出警报,提醒巡检设备、巡检人员或所述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运维系统停止作业。
在其中一项实施例中,所述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运维系统还包括多个支撑柱,每个所述支撑柱的底部设置于所述巡检凹槽,且顶部与所述轨道的底部相连,用于支撑所述轨道,所述升降设备设置于两个相邻的所述支撑柱之间。
在其中一项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轨道侧部设置的至少两个所述升降设备相接触设置,并沿垂直于所述轨道延伸的方向形成通路,且所述至少两个所述升降设备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轨道之间;
所述通路用于连通相邻两个所述巡检凹槽。
在其中一项实施例中,所述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运维系统还包括:
至少一个车底巡检设备,所述至少一个车底巡检设备与所述系统控制调度器电连接和信号连接;
所述至少一个车底巡检设备通过所述升降设备实现上升或下降操作,以便对轨道车辆进行检修和/或跨轨道检修。
本申请提供的所述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运维系统,可以利用所述系统控制调度器检测现场工况是否满足检修环境,以及利用所述系统控制调度器和所述距离传感器检测所述升降平台板表面的设备停靠状况。所述控制装置可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开启,以使所述升降平台板完全下降或完全上升。巡检设备和巡检人员可以通过完全下降的多个所述升降平台板在多个所述巡检凹槽之间穿行,实现轨道车辆的无障碍跨轨道检修。本申请提供的所述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运维系统可使检查设备或巡检人员通过所述至少两个升降设备安全到达所述巡检凹槽,解决了传统轨道车辆检修中存在的安全性低的问题。而巡检设备或巡检人员可以互相连接的所述至少两个升降设备进行跨轨道检修,解决了传统轨道车辆检修存在的难度大和检修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运维系统升降设备下降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运维系统升降设备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运维系统升降设备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升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其中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驱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升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升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运维系统10
支撑柱11
巡检平台100
轨道200
巡检凹槽300
升降设备400
升降平台板410
驱动装置420
距离传感器430
控制装置440
升降设备框架结构450
升降设备驱动器460
升降设备剪叉结构470
折叠支撑柱480
拉杆490
拉杆控制器491
升降设备低压支撑柱492
提升式升降板510
固定夹具511
底部安装框架520
提升导轨530
驱动器540
驱动箱本体541
驱动电机542
传动链543
卷扬轮544
驱动器610
框架结构620
剪叉式升降结构630
顶升式升降板640
低位支撑柱650
升降机控制模块20
系统控制调度器21
报警单元22
动作执行单元23
至少一个车底巡检设备30
具体实施方式
传统车辆的跨轨道检修存在效率低、难度大,且安全性低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运维系统。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运维系统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请参加图1,本申请提供一种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运维系统10,包括巡检平台100、轨道200、巡检凹槽300和升降设备400。
所述巡检平台100可以理解为与地面平行连接的检查面,也可以理解为高出地面的检查面。巡检设备或巡检人员可以在所述巡检平台100上走行,进行轨道车辆侧部的检修。所述巡检平台100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本申请不做限定。
所述轨道200设置于所述巡检平台100。具体地,所述轨道200可以安装于所述巡检平台100,也可以通过支撑柱或其他设备安装于所述巡检平台100的上部,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本申请不做限定。所述轨道200为轨道车辆的走行轨道,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子轨道,所述两个平行设置的子轨道之间的间隔距离是根据轨道车辆的规格来设置。对轨道车辆进行检修时,轨道车辆可沿着所述轨道200行驶至检修位置。所述轨道200的具体形状和材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本申请不做限定。
所述巡检凹槽300设置于所述巡检平台100,且所述巡检凹槽300与所述轨道200对应设置。所述巡检凹槽300为在垂直所述巡检平台100方向上与所述巡检平台100存在高度差的凹槽,即每个所述巡检凹槽300与所述巡检平台100平行对应设置。所述巡检凹槽300为巡检设备或巡检人员对轨道车辆的底部进行巡检时的走行平台。所述巡检凹槽300设置于所述轨道200的下部。举例说明,将三维空间用数学中常用的x轴、y轴和z轴进行划分表示,若将所述巡检平台100所在的平面表述为x轴与y轴组成的平面一,且所述平面一在z轴的数值为0。则所述巡检凹槽300所在的平面可以表述为x轴与y轴组成的平面二,且所述平面二在z轴的数值为负数,所述负数的绝对值即为所述巡检平台100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巡检凹槽300所在的平面的高度差。每个所述巡检凹槽300与每组所述轨道200对应设置。具体地,每组所述轨道200的下部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巡检凹槽300。在实际检修过程中,巡检设备或巡检人员可在所述巡检凹槽300中行走,以对轨道车辆的底部进行检修。
所述升降设备400的安装于所述巡检凹槽300,在顶升状态时,所述升降设备400的顶部与所述巡检平台100表面持平。所述顶升状态即为所述升降设备400中的升降板到达所述升降设备400的顶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设备400可以设置于一组所述轨道200正下方的所述巡检凹槽300中,也可以在所述轨道200的侧部,底部依然设置于所述巡检凹槽300。其中,所述一组所述轨道200包括一个所述巡检凹槽300上方的两个所述轨道200。所述侧部可以理解为一组所述轨道200靠近所述巡检平台100的侧部。在进行巡检过程中,巡检设备可以从所述巡检平台100通过所述升降设备400到达所述巡检凹槽300。若巡检设备需要重新回到所述巡检平台100,则又可以从所述巡检凹槽300通过所述升降设备400上升至所述巡检平台100。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升降设备400的数量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至少2个。若所述升降设备400的数量为1个,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所述升降设备400在一组所述轨道200的侧部,或者是一组所述轨道200的正下方。若所述升降设备400为至少两个,则可以将所述升降设备400的底部分别设置于两个相邻的所述巡检凹槽300,且让安装位置分别位于两个相邻的所述巡检凹槽300的所述升降设备400接触设置,此时巡检设备或巡检人员若需要从一个所述巡检凹槽300到达另一个所述巡检凹槽300,则可以通过接触设置的所述升降设备400直接从一个所述巡检凹槽300到达另一个所述巡检凹槽300。其中,所述接触设置指的是升降板接触设置。可以理解的是,每个所述升降设备400均具有一个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用于为巡检设备或巡检人员提供放置平台,在升降设备升起状态时,升降板与巡检平台的平面持平,供巡检设备或巡检人员行走,实现跨轨。
本申请提供一种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运维系统10,包括所述巡检平台100、所述轨道200、所述巡检凹槽300和所述升降设备400。所述轨道200和所述巡检凹槽300相对设置,所述升降设备400的底部安装于所述巡检凹槽300,每个所述升降设备400的顶部与所述巡检平台100表面持平。巡检设备或巡检人员可利用所述升降设备400从所述巡检平台100下降至所述巡检凹槽300,进而对轨道车辆的底部进行检修,也可以利用所述升降设备400从所述巡检凹槽300上升至所述巡检平台100。因此,本申请提供的所述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运维系统10可解决传统轨道车辆检修效率低,难度大和安全性低的问题。
请参见图1至图3,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运维系统10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升降设备400。所述至少两个所述升降设备400设置于所述轨道200的两侧,且所述升降设备400的底部安装于每个所述巡检凹槽300,所述升降设备400的顶部与所述巡检平台100表面持平。具体地,每个所述轨道200的一个侧部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升降设备400。所述升降设备400的底部安装于每个所述巡检凹槽300,所述升降设备400可在所述巡检凹槽300和所述巡检平台100之间升降。则,巡检设备或巡检人员可通过所述升降设备400从所述巡检平台100下降到所述巡检凹槽300中,以对轨道车辆的底部进行检修。且巡检设备或巡检人员可通过分别设置于所述轨道200两侧的至少两个所述升降设备400从所述轨道200的一侧到达所述轨道200的另一侧。
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至少两个所述升降设备400便于巡检设备或巡检人员从一个所述巡检凹槽300到达另一个所述巡检凹槽300。也便于巡检设备或巡检人员从所述轨道200的一侧到达所述轨道200的另一侧,而无需再次上升至所述巡检平台100。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至少两个所述升降设备400简化了巡检设备或巡检人员巡检工作的程序,降低了轨道车辆检修的难度,进而提高了轨道车辆检修的效率和安全性。
请参考图1至图3,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设备400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轨道200之间,所述升降设备400与所述巡检凹槽300两侧的内壁接触设置。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升降设备400处于顶升状态时,所述升降设备400上的整个升降板的相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巡检平台100接触,所述升降板与所述巡检平台100之间应该是连通的,这样巡检设备或巡检人员就可以通过所述升降设备400从所述巡检凹槽300到达所述巡检平台100。
请一并参见图4,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设备400包括提升式升降板510、底部安装框架520、提升导轨530和驱动器540。
所述提升式升降板510的形状和厚度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本申请不做限定。但是所述提升式升降板510的大小和形状需要适应所述巡检凹槽300的宽度。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提升式升降板520上可以设置固定夹具511,所述固定夹具511安装于所述提升式升降板520的板面。例如,所述提升式升降板520为矩形,则所述固定夹具511安装于所述矩形的四个角,所述驱动箱510可以通过连接所述固定夹具511与所述提升式升降板520连接。
所述底部安装框架520与所述提升式升降板510相对设置。所述底部安装框架520的形状和大小需要适应所述巡检凹槽300的宽度。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部安装框架520可以为矩形。
所述提升导轨530一端安装于所述底部安装框架520,另一端用于放置所述提升式升降板510。所述提升导轨530沿长度方向与所述巡检凹槽300接触设置。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提升导轨530的长度需要根据所述巡检凹槽300的深度进行选择。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提升导轨530的数量可以为4个,可以与所述底部安装框架520的形状相适应。
所述驱动箱540安装于所述提升导轨530,所述驱动箱540与所述提升式升降板510驱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提升式升降板510沿所述提升导轨530移动,以使所述提升式升降板510与所述巡检平台100表面持平。所述驱动箱540用于驱动所述提升式升降板510的边缘部分沿所述提升导轨530移动。当巡检设备需要从所述巡检凹槽300到达所述巡检平台100时,所述巡检设备可以移动至所述提升式升降板510上时,由所述驱动箱540控制所述提升式升降板510沿所述提升导轨540上升。所述驱动箱540可以由人工进行控制,也可以由所述控制装置440控制所述驱动箱540工作。
请一并参见图5,所述驱动箱540包括驱动箱本体541、驱动电机542、传动链543和卷扬轮544。
所述驱动箱本体541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本申请不做限定。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驱动箱本体541包括驱动箱壳体和由所述驱动箱壳体包围形成的容纳腔。所述驱动电机542设置于所述驱动箱540的内部,且安装于所述驱动箱540的壳体。即所述驱动电机542设置于所述驱动箱540的容纳腔,且安装于所述驱动箱壳体。所述驱动电机542的规格和型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本申请不做限定。所述传动链543设置于所述驱动箱540的内部,所述传动链543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542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固定夹具511与所述提升式升降板510传动连接。所述卷扬轮544设置于所述驱动箱540的内部,且安装于所述驱动箱540的壳体,所述卷扬轮544用于固定所述传动链543。
当巡检设备从所述巡检平台100要进入所述巡检凹槽300前,所述驱动电机542通过所述传动链543,驱动所述卷扬轮544旋转,拉动所述提升式升降机500平台提升到高位,巡检设备直接通过多个所述支撑柱11之间的间隙,走行到所述提升式升降机500上,升降下降,降低到低位后,巡检设备可以直接在所述提升式升降机500上工作,或者走行到地沟内工作面其他位置进行检修作业,完成工作面的切换。
请一并参见图6,所述升降设备400包括驱动器610、框架结构620、剪叉式升降结构640、顶升式升降板640和低位支撑柱650。
所述低位支撑柱650和所述剪叉式升降结构630均安装于所述框架结构62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架结构620的底部可以包括四条框架,所述四条框架依次连接组成一个矩形的框架结构,所述低位支撑柱650安装于矩形框架结构的四个角。
所述顶升式升降板640安装于所述剪叉式升降结构630,所述驱动器610与所述剪叉式升降结构630驱动连接,以使所述顶升式升降板640与所述巡检平台100表面持平。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剪叉式升降结构640开合时,所述顶升式升降板600上下移动。所述顶升式升降板640的大小和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本申请不做限定。
所述驱动器610可以由电动缸、液压缸、气缸气囊等构成,只要能驱动所述剪叉式升降结构640开合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常态下,所述升降设备400处于低位,即所述顶升式升降平台600与所述低位支撑柱650接触,形成刚性支撑的稳定结构,能支撑较大的重量,以方便其他设备及行人安全通过。当巡检设备需要进出所述巡检凹槽300的时候,所述升降设备400进行相应的举升动作。
例如,当巡检机器人从所述巡检平台100要进入所述巡检凹槽300前,所述顶升式升降板640提升到高位,巡检设备直接通过相邻的所述支撑柱11之间的间隙,走行到所述顶升式升降板640上,等降低到低位后,巡检设备可以直接在所述顶升式升降板640上工作,或者走行到所述巡检凹槽300的其他位置进行检修作业,完成工作面的切换。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一组所述轨道200的内侧或外侧分别设置至少一个所述升降设备400,所述升降设备400与所述巡检凹槽300的一个内壁接触设置。其中,所述内侧为所述一组所述轨道200对应的所述巡检凹槽300侧,所述外侧为所述一组所述轨道200对应的巡检平台100侧。所述一组所述轨道200包括对应于一个所述巡检凹槽300的两个相邻的所述轨道200。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升降设备400不需要接触所述巡检凹槽300的两个内壁。巡检设备可以通过分别设置于一个所述轨道200内侧和外侧的所述升降设备400在所述一个所述轨道200的两侧穿行。在实际检修中,巡检设备或巡检人员可以直接从所述轨道200的内侧到外侧,安全方便。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运维系统10包括至少两组所述轨道200,至少两个所述巡检凹槽300,至少两组所述升降设备400。其中,一组所述轨道200包括两个所述轨道200,所述两个所述轨道200对应于一个所述巡检凹槽300。一组所述升降设备400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一个所述轨道200的内侧和外侧的两个所述升降设备400。每组所述升降设备400分别设置于每个所述轨道200的两侧,且每个所述升降设备400的底部安装于每个所述巡检凹槽300,每个所述升降设备400的顶部与所述巡检平台100表面持平。具体地,每个所述至少两个升降设备400的底部固定安装于所述巡检凹槽300的侧部。
除此之外,至少两组所述升降设备400沿垂直于轨道延伸的方向设置,并形成至少一个通路。具体地,当需要跨轨道对轨道车辆底部进行检修时,因多个所述升降设备400沿垂直于轨道延伸的方向设置,并形成至少一个通路。则,巡检设备或巡检人员可以通过完全下降的多个所述升降设备400在至少两个所述巡检凹槽300之间穿行,而不用重新升到所述巡检平台100,即不用通过再次下降的方式进入到另一个所述巡检凹槽300。所述升降设备400可以为导轨式升降机,曲臂式升降机,剪叉式升降机,链条式升降机或其他,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本申请不做限定。综上,巡检设备或巡检人员还可利用完全下降的多个所述升降设备400在多个所述巡检凹槽300之间穿行,以达到跨轨道检修的目的。这就解决了传统轨道车辆检修效率低、难度大和安全性低的问题。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设备400包括升降平台板410、驱动装置420、距离传感器430和控制装置440。
所述升降平台板410安装于所述升降设备400,且设置于所述轨道200的侧部。所述升降平台板410处于完全上升状态时,所述升降平台板410应处于所述巡检平台100所在的平面。所述升降平台板410处于完全下降状态的标准为所述升降平台板410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巡检凹槽300所在的平面为同一平面。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升降平台板410只存在完全上升和完全下降两种状态,不在中间部分停留。所述升降平台板410为绝缘板,绝缘板的材料可以为无机绝缘材料、有机绝缘材料或混合绝缘材料。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本申请不做限定。所述升降平台板410的形状可以为矩形、梯形或多边形等,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除此之外,一个所述轨道200的所述升降平台板410与另一个所述轨道200的所述升降平台板410相接触设置。具体地,若所述升降平台板410完全下降,则可连接每个所述巡检凹槽300,即在所述巡检平台100上形成通路,巡检设备或巡检人员可在所述通路上穿行,达到跨轨道检修的目的。
所述驱动装置420安装于所述升降平台板410,用于驱动所述升降平台板410垂直升降。所述驱动装置420在所述升降平台板410的具体安装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所述驱动装置42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所述驱动装置420可以为液压式驱动装置,气压驱动装置,电器驱动装置,链条式驱动装置,或其他形式的驱动装置,只要能驱动所述升降平台板410垂直升降即可。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本申请不做限定。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420为液压驱动装置,与所述升降平台板410组合构成液压剪叉式升降平台。所述液压剪叉式升降平台为固定式液压剪叉式升降平台。所述固定式液压剪叉式升降平台的滚轴、滚珠、转盘等台面可以任意配置,满足实际使用要求。因此在实际使用中,所述驱动装置420更便于维修人员或使用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方便了所述升降设备400的使用。
所述距离传感器430安装于所述升降平台板410,用于检测所述升降平台板410表面设备停靠状态。当所述距离传感器430安装于所述升降平台板410时,所述距离传感器430的上表面与所述升降平台板410的上表面齐平。所述升降平台板410表面有设备停靠时,所述距离传感器430可进行距离检测,以生成检测信息,即所述升降平台板410表面是否有设备停靠的信息。所述距离距离传感器可以为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激光测距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本申请不做限定。所述距离传感器43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本申请不做限定。
所述控制装置440与所述驱动装置420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驱动装置420启动或关闭。所述控制装置440包括升降机控制模块20和系统控制调度器21。所述升降机控制模块20与所述驱动装置420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驱动装置420动作。所述系统控制调度器21分别与所述距离传感器430和所述升降机控制模块20电连接,用于检测现场工况和所述升降平台板410表面的设备停靠状况,并控制所述升降机控制模块20动作。所述升降机控制模块20连接有动作执行单元23和报警单元22。所述动作执行单元23分别与所述系统控制调度器30和所述驱动装置420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驱动装置420动作。所述报警单元22与所述系统控制调度器30电连接,用于发出警报,提醒巡检设备、巡检人员或所述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运维系统10停止作业。
具体地,所述系统控制调度器21接收到工况现场检测结果的反馈信息。若现场工况满足作业条件,所述系统控制调度器21发出作业的启动信号或使能信号。所述升降机控制模块20接收来自所述系统控制调度器21的启动信号或使能信号。所述升降机控制模块20启动所述动作执行单元23,控制所述驱动装置420启动。若现场工况不满足作业条件,所述系统控制调度器21发出作业的禁止信号或报警信号。所述升降机控制模块20接收来自所述系统控制调度器21的禁止信号或报警信号。所述升降机控制模块20启动所述报警单元22。所述所述报警单元22发出报警信号,提示现场工作人员目前工况不满足作业条件,所述升降设备10不会执行相应上升与下降动作。当有设备停靠于所述升降平台板410表面时,所述距离传感器430检测到设备停靠信号,并将检测结果反馈给所述系统控制调度器21。所述系统控制调度器21接收设备停靠信号,结合现场工况检测结果发出相应指令。若现场工况满足作业条件,且所述升降平台板410表面有设备停靠,则所述动作执行单元23控制所述驱动装置420开启,所述驱动装置420控制所述升降平台板410进行上升或下降动作。若现场工况不满足作业条件,当所述升降平台板410表面有设备停靠,所述报警单元22仍发出报警信号,禁止作业。
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运维系统10,可以利用所述系统控制调度器21检测现场工况是否满足检修环境,以及利用所述系统控制调度器21和所述距离传感器430检测所述升降平台板410表面的设备停靠状况。所述控制装置440可控制所述驱动装置420开启,以使多个所述升降平台板410完全下降。巡检设备和巡检人员可以通过完全下降的所述升降平台板410在多个所述巡检凹槽300之间穿行,实现轨道车辆的无障碍跨轨道检修。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运维系统10可使检查设备或巡检人员通过多个所述升降设备400安全到达所述巡检凹槽300,解决了传统轨道车辆检修中存在的安全性低的问题。而巡检设备或巡检人员可以通过互相接触的多个所述升降设备400进行跨轨道检修,解决了传统轨道车辆检修存在的难度大和检修效率低的问题。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运维系统10还包括多个支撑住11,每个支撑住11的底部设置于所述巡检凹槽300,且顶部与所述轨道200的底部相连,用于支撑所述轨道200,所述升降设备400设置于相邻的所述支撑住100之间。每个所述多个支撑体11可以为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体,或其他形式的柱体,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本申请不做限定。每个所述多个支撑体11的体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本申请不做限定。每个所述多个支撑体11可以由固体材料制成,具体地,每个所述多个支撑体11可以由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或有机高分子材料制成。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本申请不做限定。所述多个支撑体11的设置使所述轨道200可以高于所述巡检平台100设置,从而在对车底检修过程中,检修设备或检修人员也可以观察到车底的情况,进而为轨道车辆的检修提供多重保障。所述多个支撑体11的设计可以提高所述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运维系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轨道200两侧设置的所述至少两个所述升降设备400相对设置。所述相对设置可以为间隔所述巡检凹槽300平行设置,也可以为间隔所述巡检凹槽300非平行设置。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本申请不做限定。除此之外,相邻两个所述轨道200侧部设置的至少两个所述升降设备400相接触设置,并沿垂直于所述轨道200延伸的方向形成通路,且所述至少两个所述升降设备400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轨道200之间。所述通路用于连通相邻两个所述巡检凹槽300。因此,巡检设备或巡检人员可通过所述通路,从一个所述巡检凹槽300到达另一个所述巡检凹槽300,对车辆进行跨轨道检修。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运维系统10还包括至少一个车底巡检设备30,所述至少一个车底巡检设备30与所述系统控制调度器21电连接和信号连接,由所述系统控制调度器21控制动作。所述至少一个车底巡检设备30通过所述升降设备400实现上升或下降操作,以便对轨道车辆进行检修和/或跨轨道检修。所述至少一个车底巡检设备30为可移动时巡检设备。具体地,所述系统控制调度器21接收到工况现场检测结果的反馈信息,若现场工况满足作业条件,所述系统控制调度器21控制所述至少一个车底巡检设备30移动至所述升降平台板410,并通过多个所述升降设备400的上升或下降,在多个所述巡检凹槽300之间穿行,对多个轨道车辆底部进行检修。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系统控制调度器21也可以同时控制多个所述至少一个车底巡检设备30进行检修,具体可根据实际操作,本申请不做限定。本实施提供的所述至少一个车底巡检设备30可提高轨道车辆检修的便携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所述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运维系统10,可以利用所述系统控制调度器21检测现场工况是否满足检修环境,以及利用所述系统控制调度器21和所述距离传感器430检测所述升降平台板410表面的设备停靠状况。所述控制装置440可控制所述驱动装置420开启,以使所述升降平台板410完全下降或完全上升。巡检设备和巡检人员可以通过完全下降的多个所述升降平台板410在多个所述巡检凹槽300之间穿行,实现轨道车辆的无障碍跨轨道检修。本申请提供的所述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运维系统10可使检查设备或巡检人员通过所述升降设备400安全到达所述巡检凹槽,解决了传统轨道车辆检修中存在的安全性低的问题。而巡检设备或巡检人员可以互相连接的所述升降设备400进行跨轨道检修,解决了传统轨道车辆检修存在的难度大和检修效率低的问题。
请一并参见图7,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设备400包括升降设备框架结构450、升降设备驱动器460、升降设备剪叉结构470、升降设备升降板471、折叠支撑柱480、拉杆490和拉杆控制器491。所述升降设备剪叉结构470安装于所述升降设备框架结构450,所述升降设备驱动器460与所述升降设备剪叉结构470驱动连接。所述升降设备升降板471安装于所述升降设备剪叉结构470。所述折叠支撑柱480安装于所述升降设备框架结构450和所述升降设备升降板471之间,所述折叠支撑柱480设置有开合结构。所述拉杆490与所述折叠支撑柱480连接,用于闭合或打开所述开合结构。所述拉杆控制器491与所述拉杆490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拉杆490移动,以使所述开合结构闭合或打开。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开合结构可以理解为设置于所述折叠支撑柱480上的一个铰链,所述折叠支撑柱480通过所述开合结构可以对折。
所述升降设备剪叉结构470安装于所述升降设备框架结构450,与所述升降设备400相同,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架结构620的底部可以包括四条框架,所述四条框架依次连接组成一个矩形的框架结构。所述升降设备剪叉结构470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升降设备框架结构450,另一端用于安装所述升降设备升降板471。所述升降设备升降板471的大小和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本申请不做限定。
所述升降设备驱动器460可以由电动缸、液压缸、气缸气囊等构成。
所述升降设备升降板471常态下保持高位,即所述升降设备升降板471与所述巡检平台100齐平,此时,所述折叠支撑柱480在所述拉杆490的推动下,连接成一条直线,所述拉杆490通过所述拉杆控制器491锁定,因此,所述折叠支撑柱480形成刚性支撑的稳定结构,能支撑较大的重量,以方便其他设备及行人安全通过。当巡检设备需要进出地沟的时候,所述升降设备400进行相应的举升动作。
例如,当巡检设备从所述巡检平台100要进入所述巡检凹槽300前,所述巡检设备进入所述升降设备升降板471,所述升降设备升降板471下降。到达低位后,即所述升降设备升降板471与升降设备低位支撑柱492接触时,巡检设备直接通过相邻所述支撑柱11之间的间隙,走行到所述巡检凹槽300上,完成工作面的切换。从所述巡检凹槽300进入所述巡检平台100的过程,巡检设备进入所述升降设备升降板471,所述升降设备升降板471上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每个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每个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