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牵引装置及其调整方法与流程
本公开涉及铁路机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机车牵引装置及其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z字形低位斜拉杆牵引装置在机车上广泛应用,因其牵引点高度较低,所以机车轴重转移量小、黏着利用率高。
但是,该牵引装置随着车轮磨耗而牵引点高度发生变化,需要定期调整牵引装置位置保证合适的牵引点高度,组装后需保证机车在直线线路时两个拐臂上的四个牵引销在同一直线上。
目前,只能通过手动调整螺母调整牵引装置四个牵引销位置,由目测确定调整后四个牵引销在一条直线上,该操作随机性较大,存在牵引装置四个牵引销位置不正的可能,牵引装置位置不正会造成轮缘偏磨。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自动检测与自动调整的机车牵引装置以及机车牵引装置的调整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机车牵引装置,该牵引装置包括:
牵引组件,包括第一牵引座与第二牵引座以及依次铰接的第一斜牵引杆、第一水平牵引杆、第一拐臂、横向牵引杆、第二拐臂、第二水平牵引杆与第二斜牵引杆;所述第一牵引座与所述第一斜牵引杆远离所述第一水平牵引杆的端部连接,形成对所述第一斜牵引杆的悬挂;所述第二牵引座与所述第二斜牵引杆远离所述第二水平牵引杆的端部连接,形成对所述第二斜牵引杆的悬挂;
机车运行路线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机车的运行路线,并输出一路线信号;
第一偏转量检测组件与第二偏转量检测组件,用于分别检测所述第一拐臂与所述第二拐臂的偏转量,并输出一偏转量信号;
位置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拐臂或所述第二拐臂的位置,并输出一位置信号;
控制组件,用于接收所述路线信号、所述偏转量信号与所述位置信号,并能根据所述路线信号、所述偏转量信号与所述位置信号输出一调整信号;
第一调整组件与第二调整组件,所述第一调整组件与所述第一斜牵引杆的端部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牵引座远离所述第一斜牵引杆的一侧,用于接收所述调整信号并根据所述调整信号对所述第一斜牵引杆的位置进行调整;所述第二调整组件与所述第二斜牵引杆的端部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二牵引座远离所述第二斜牵引杆的一侧,用于接收所述调整信号并根据所述调整信号对所述第二斜牵引杆的位置进行调整。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机车运行路线检测组件包括陀螺仪,所述陀螺仪用于检测机车是否处于直线运行状态。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偏转量检测组件包括第一旋转编码器-计数器和设于所述第一拐臂上的第一齿条,所述第二偏转量检测组件包括第二旋转编码器-计数器和设于所述第二拐臂上的第二齿条;
所述第一旋转编码器-计数器与所述第一齿条用于检所述第一拐臂的偏转量,所述第二旋转编码器-计数器与所述第二齿条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拐臂的偏转量。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位置检测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拐臂或所述第二拐臂上的激光发射器与用于设于机车机架上的激光接收器,通过所述激光发射器与所述激光接收器识别位置记录点。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整组件与所述第二调整组件均包括电机安装板、电机、旋转外壳与螺母;
所述电机安装板设于斜牵引杆远离水平牵引杆的一端上;所述螺母位于牵引座与所述电机安装板之间斜牵引杆上,且与斜牵引杆螺纹连接;所述电机的定子与所述电机安装板连接,所述旋转外壳套设在所述电机与所述电机安装板上,所述旋转外壳与所述电机的转子连接,所述旋转外壳上设置与所述螺母匹配的卡接部;所述螺母位于所述卡接部中,并能够在所述旋转外壳的驱动下在所述斜牵引杆上旋转,以使斜牵引杆相对所述牵引座移动。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整组件与所述第二调整组件均还包括位于所述旋转外壳内的第一配电盘与第二配电盘;所述第一配电盘还位于所述螺母靠近所述电机的一侧,且与所述螺母靠近所述卡接,所述第二配电盘固定在所述电机安装板上与所述电机相反的一侧。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整组件与所述第二调整组件均还包括橡胶垫,设于牵引座与斜牵引杆之间。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机车牵引装置的调整方法,该调整方法包括:
判断机车的运行状态;
当机车的速度大于零时,向机车的位置检测组件和机车运行线路检测组件发送检测命令;
当所述位置检测组件检测到位置信息时,记录所述第一偏转量检测组件的获取的第一偏转信息,以及第二偏转量检测组件的获取的第二偏转信息;
当所述机车运行线路检测组件检测到机车处于直线运行状态时,记录所述第一偏转量检测组件的获取的第三偏转信息,以及第二偏转量检测组件的获取的第四偏转信息;
判断所述第一偏转信息与所述第三偏转信息之间差值的绝对值与所述第二偏转信息与所述第四偏转信息之间差值的绝对值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值;
若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则记录第一偏转信息与第二偏转信息的平均值以及第三偏转信息与第四偏转信息的平均值;
判断两个平均值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小于第二预设值;
若不小于第二预设值,通过控制组件计算并输出一调整信号;
判断机车的牵引组件是否处于可调整状态;
若是,通过调整组件并根据所述调整信号对所述牵引组件进行调整。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所述通过控制组件计算并输出一调整信号之后,所述判断机车的牵引组件是否处于可调整状态之前,所述调整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调整信号是否在预设范围内;
若是,则判断机车的牵引组件处于可调整状态。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调整方法还包括:
若两个平均值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二预设值,则所述牵引组件无需进行调整。
本公开提供的机车牵引装置,“控制组件”接收“机车运行线路检测组件”、“位置检测组件”和“偏转量检测组件”输出的信号,对信号进行识别与排查,向“调整组件”输出调整信号,通过“调整装置”将牵引装置调整至良好位置,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调整位置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保证精度、自动检测与自动调整的装置。此外,冗余布置的“偏转量检测装置”保证了检测参数的正确性,控制系统具备严格的数据识别与判断功能,安全、正确指导各装置动作,进一步保证牵引装置位置状态良好,避免因牵引装置位置不正引起的机车轮缘偏磨问题,保证了机车的运行安全,降低了机车的维护成本。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机车牵引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偏转量检测组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调节组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调节组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旋转外壳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旋转外壳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电机安装板的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配电盘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配电盘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机车牵引装置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12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机车牵引装置的调整方法的控制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技术方案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用语“一个”、“一”、“该”和“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第二”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首先提供了一种机车牵引装置,如图1-图10所示,该机车牵引装置包括牵引组件、机车运行路线检测组件、第一偏转量检测组件41、第二偏转量检测组件42、位置检测组件、控制组件及调整组件。
具体地,牵引组件包括第一牵引座21与第二牵引座29以及依次铰接的第一斜牵引杆22、第一水平牵引杆23、第一拐臂24、横向牵引杆25、第二拐臂26、第二水平牵引杆27与第二斜牵引杆28,第一牵引座21与第一斜牵引杆22远离第一水平牵引杆23的端部连接,形成对第一斜牵引杆22的悬挂;第二牵引座29与第二斜牵引杆28远离第二水平牵引杆27的端部连接,形成对第二斜牵引杆28的悬挂;机车运行路线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机车的运行路线,并输出一路线信号;第一偏转量检测组件41和第二偏转量检测组件42用于分别检测第一拐臂24与第二拐臂25的偏转量,并输出一偏转量信号;位置检测组件用于检测第一拐臂24或第二拐臂26的位置,并输出一位置信号;控制组件用于接收路线信号、偏转量信号与位置信号,并能根据路线信号、偏转量信号与位置信号输出一调整信号;第一调整组件31与第一斜牵引杆22的端部连接且位于第一牵引座21远离第一斜牵引杆22的一侧,用于接收调整信号并根据调整信号对第一斜牵引杆22的位置进行调整;第二调整组件32与第二斜牵引杆28的端部连接且位于第二牵引座29远离第二斜牵引杆28的一侧,用于接收调整信号并根据调整信号对第二斜牵引杆28的位置进行调整。
本公开提供的机车牵引装置,“控制组件”接收“机车运行线路检测组件”、“位置检测组件”和“偏转量检测组件”输出的信号,对信号进行识别与排查,向“调整组件”输出调整信号,通过“调整装置”将牵引装置调整至良好位置,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调整位置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保证精度、自动检测与自动调整的装置。此外,冗余布置的“偏转量检测装置”保证了检测参数的正确性,控制系统具备严格的数据识别与判断功能,安全、正确指导各装置动作,进一步保证牵引装置位置状态良好,避免因牵引装置位置不正引起的机车轮缘偏磨问题,保证了机车的运行安全,降低了机车的维护成本。
如图1所示,牵引组件包括依次铰接的第一斜牵引杆22、第一水平牵引杆23、第一拐臂24、横向牵引杆25、第二拐臂26、第二水平牵引杆27与第二斜牵引杆28,牵引组件整体呈z字形,其中各杆的直径、长度以及杆的形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具体地,机车运行路线检测组件包括陀螺仪,陀螺仪用于检测机车是否处于直线运行状态。陀螺仪布置在车体内部,能够通过其信号变化,检测机车是否处于直线通过状态,并且向控制系统实时传送运行状态数据。判定牵引组件位置正确有两个条件:机车处于直线线路和四个牵引销在一条直线上。
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偏转量检测组件41包括第一旋转编码器-计数器411和设于第一拐臂24上的第一齿条412,第二偏转量检测组件42包括第二旋转编码器-计数器和设于第二拐臂26上的第二齿条;第一旋转编码器-计数器411与第一齿条412用于检第一拐臂24的偏转量,第二旋转编码器-计数器与第二齿条用于检测第二拐臂26的偏转量。第一偏转量检测组件41与第二偏转量检测组件42对称布置,互为冗余备份,能够进行数据校验。
旋转编码器是用来测量转速并配合pwm(脉宽调制,pulsewidthmodulation)技术可以实现快速调速的装置,光电式旋转编码器通过光电转换,可将输出轴的角位移、角速度等机械量转换成相应的电脉冲以数字量输出;采用旋转编码器配合计数器等侧梁拐臂的偏转量,相对于接近开关,光电开关等方法,主要优点在于它精确,因为编码器可以再转动一圈中产生几十、几百、几千,甚至几万个脉冲信号,比接近开关等检测物要多的多,其能实现的精度也就高的多。
旋转编码器-计数器411上的齿轮与齿条412相啮合,旋转编码器的轴上有与齿条相啮合的齿轮。随着机车的运行,拐臂会与拐臂座发生相对转动,齿轮、齿条机构可以带动旋转编码器旋转,记录拐臂的相对旋转角度,并将数值回传至控制组件,以供进行调整量的数值计算。
具体地,位置检测组件包括设于第一拐臂24或第二拐臂26上的激光发射器51与用于设于机车机架上的激光接收器52,通过激光发射器51与激光接收器52识别位置记录点。在控制组件发出检测指令后,随着机车的运行四个牵引销会出现多次在同一条直线的时刻,此时接收装置可以接收到信号,并将该时刻回传至控制组件进行记录。激光的发射与接收精度较高,能够准确判断出四个牵引销是否处于同一条直线上。
如图1所示,位置检测装置由激光发射装置和激光接收装置组成,激光发射装置固定在第一拐臂24上,激光接收装置固定在机车构架10的横梁上,通过激光的发射与接收识别位置记录点,将信号回传至控制组件进行逻辑判断。
具体地,调整组件包括用于对第一斜牵引杆22进行调整的第一调整组件31和用于对第二斜牵引杆28进行调整的第二调整组件32,第一调整组件31与第二调整组件32均包括电机安装板316、电机313、旋转外壳311、螺母与牵引座。
如图1-图4所示,牵引座套设在斜牵引杆上,电机313安装设于板斜牵引杆远离水平牵引杆的一端上;螺母位于牵引座与电机313安装板之间斜牵引杆上,且与斜牵引杆螺纹连接;电机313的定子与电机313安装板连接,旋转外壳311套设在电机313与电机313安装板上,旋转外壳311与电机313的转子连接,旋转外壳311上设置与螺母匹配的卡接部3111;螺母位于卡接部3111中,并能够在旋转外壳311的驱动下在斜牵引杆上旋转,以使斜牵引杆相对牵引座移动。
如图4-图10所示,调整组件由步进电机313、旋转外壳311、第一配电盘3121、第二配电盘3122、第一线缆3123、第二线缆3124、电机313安装板、键319、第一螺栓317、第二螺栓318、第一螺母314和第二螺母315组成,步进电机313接收到控制组件给定的调整信号后,按控制组件计算的旋转角度值对牵引装置螺母进行调整,实现自动调整机车z字形低位斜拉杆牵引组件与构架10相对位置的功能。
其中,布置在斜牵引杆末端的自动调整组件中的步进电机313可旋转控制系统指定的角度,对螺母进行调整;调整组件内部有配电盘312,该组件在紧凑的空间下完成了步进电机313所的供电和信号输入、输出,解决了供电线与机械结构的干涉问题;调整装置内部第一配电盘3121通过机械卡扣结构实现与牵引组件螺母同步转动,第二配电盘3122通过与电机313安装板螺栓连接实现同步转动;旋转外壳311与牵引组件的连接方式,使得调整组件工作时旋转外壳311与第一配电盘3121不发生接触,以防止在较大扭矩传递下强度较低部件的损坏;旋转外壳311将内部机构包裹起来,起到防尘、防水溅、防飞石等作用;步进电机313一端通过电机313安装板与斜牵引杆螺栓连接,输出轴与旋转外壳311键319连接。
此外,旋转外壳311与牵引组件调节螺母三面接触,另三面为圆弧,圆弧内部空间为配电盘312一的三爪卡扣,独特的连接方式使得调整组件工作时旋转外壳311与第一配电盘3121不发生接触,防止在较大扭矩传递下强度较低部件的损坏。
此外,第一调整组件31与第二调整组件32均还包括橡胶垫,设于牵引座与斜牵引杆之间,用于形成牵引座与斜牵引杆之间的缓冲。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机车牵引装置的调整方法,如图11所示,该调整方法包括:
步骤s100、判断机车的运行状态;
步骤s200、当机车的速度大于零时,向机车的位置检测组件和机车运行线路检测组件发送检测命令;
步骤s300、当位置检测组件检测到位置信息时,记录第一偏转量检测组件的获取的第一偏转信息,以及第二偏转量检测组件的获取的第二偏转信息;
步骤s400、当机车运行线路检测组件检测到机车处于直线运行状态时,记录第一偏转量检测组件的获取的第三偏转信息,以及第二偏转量检测组件的获取的第四偏转信息;
步骤s500、判断第一偏转信息与第三偏转信息之间差值的绝对值与第二偏转信息与第四偏转信息之间差值的绝对值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值;
步骤s600、若小于第一预设值,则记录第一偏转信息与第二偏转信息的平均值以及第三偏转信息与第四偏转信息的平均值;
步骤s700、判断两个平均值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小于第二预设值;
步骤s800、若不小于第二预设值,通过控制组件计算并输出一调整信号;
步骤s900、判断机车的牵引组件是否处于可调整状态;
步骤s1000、若是,通过调整组件并根据调整信号对牵引组件进行调整。
本公开提供的调整方法,控制组件通过接收机车运行线路检测组件、位置检测组件、偏转量检测组件检测的信号,通过逻辑与数值计算,将调整装置所需的旋转角度值输出。当识别出冗余检测组件信号不统一时,控制整套装置停止工作,并输出报警信号,保护牵引组件不被错误调整;当识别出需调整组件调整量超过允许调整量时,输出人为复检等具体信号,既保护调整组件也保护牵引组件不被错误调整;冗余布置的偏转量检测组件保证了检测参数的正确性,控制组件具备严格的数据识别与判断功能,安全、正确指导各装置动作,保证牵引组件位置状态良好。
下面,将对本示例实施方式中的机车牵引装置的调整方法的各步骤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在步骤s100中,判断机车的运行状态。
具体地,通过车载陀螺仪检测机车是否处于运行状态。
在步骤s200中,当机车的速度大于零时,向机车的位置检测组件和机车运行线路检测组件发送检测命令。
具体地,当判断机车速度大于零时,即机车处于运行状态时,向机车的位置检测组件和机车运行线路检测组件发送检测命令。
在步骤s300中,当位置检测组件检测到位置信息时,记录第一偏转量检测组件的获取的第一偏转信息,以及第二偏转量检测组件的获取的第二偏转信息。
具体地,随着机车的运行,拐臂会与拐臂座发生相对转动,齿轮、齿条机构可以带动旋转编码器旋转,记录拐臂的相对旋转角度,并将数值回传至控制组件,以供进行调整量的数值计算。偏转量检测装置沿着机车纵向中心线对称布置两套,互为冗余备份,同时可以进行数据校验。
在步骤s500中,判断第一偏转信息与第三偏转信息之间差值的绝对值与第二偏转信息与第四偏转信息之间差值的绝对值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值。
具体地,识别出机车处于运行状态(即速度大于0)时向位置检测组件和机车运行线路检测组件发送检测命令,激光发射器51开始动作,当激光接收器52收到信号后将信号传递至控制组件,控制组件记录此时两套编码器-计数器读数a1和a2;机车运行线路检测组件检测出机车处于直线运行状态时将信号传递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记录此时两套编码器-计数器读数b1和b2;当采集出a1、a2、b1和b2后控制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与运算,即||a1-b1|-|a2-b2||<δ,δ为第一预设值。
此外。若大于预设值δ,则输出一报警信号,保护牵引组件不被错误调整。
在步骤s600中,若小于第一预设值,则记录第一偏转信息与第二偏转信息的平均值以及第三偏转信息与第四偏转信息的平均值。
具体地,若小于第一预设值,则记录第一偏转信息与第二偏转信息的平均值
在步骤s700中、判断两个平均值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小于第二预设值。
具体地,判断两个平均值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小于第二预设值e。
在步骤s800中,若不小于第二预设值,通过控制组件计算并输出一调整信号。
具体地,若两个平均值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二预设值,通过控制组件计算并输出一调整信号;若两个平均值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不小于第二预设值,则输出无需调节的信号。
在步骤s900中,判断机车的牵引组件是否处于可调整状态。
具体地,在通过控制组件计算并输出一调整信号之后,判断机车的牵引组件是否处于可调整状态之前,调整方法还包括:
判断调整信号是否在预设范围内;
若是,则判断机车的牵引组件处于可调整状态。
若不是,则识别出需调整装置调整量超过允许调整量时,输出人为复检等具体信号,既保护调整装置也保护牵引组件不被错误调整。
在步骤s1000中,若机车的牵引组件处于可调整状态,通过调整组件并根据调整信号对牵引组件进行调整。
具体地,控制组件输出需要调整组件对牵引组件螺母调整的旋转量,当控制系统识别出机车处于可调整状态时由调整组件按计算量调节牵引组件螺母,将牵引组件位置调整正确。
若判断机车的牵引组件没有处于可调整状态,则继续重复对牵引组件是否处于可调整状态进行判断。
如图12所示,识别出机车处于运行状态(即速度大于0)时向位置检测组件和机车运行线路检测组件发送检测命令,激光发射器51开始动作,当激光接收器52收到信号后将信号传递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记录此时两套编码器-计数器读数a1和a2;机车运行线路检测组件检测出机车处于直线运行状态时将信号传递至控制组件,控制组件记录此时两套编码器-计数器读数b1和b2;当采集出a1、a2、b1和b2后控制组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与运算,判定牵引组件位置是否正确,如牵引组件位置不正确,输出需要调整组件对牵引组件螺母调整的旋转量,当控制组件识别出机车处于可调整状态时由调整组件按计算量调节牵引组件螺母,将牵引组件位置调整正确。在图12控制系统示意图中可以看出,该控制系统同时具备节能功能、保护功能和报警功能,当机车处于等待状态时,系统控制整套组件停止工作,节约能源;当识别出冗余检测组件信号不统一时,控制整套组件停止工作,并输出报警信号,保护牵引组件不被错误调整;当识别出需调整组件调整量超过允许调整量时,输出人为复检等具体信号,既保护调整组件也保护牵引组件不被错误调整。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此外,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公开中方法的各个步骤,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步骤,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步骤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附加的或备选的,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以及/或者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