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高式安全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设施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全高式安全门。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地铁的发展,安全门被广泛应用,一般的安全门包括:立柱组件,底部与站台连接,用于形成支撑;横梁,设置在立柱组件的顶部;驱动部分,连接在横梁上;支撑梁,连接在立柱组件之间;外罩组件,连接在立柱组件和支撑梁上,用于挡住驱动部分;轨道,连接在站台上,并且与立柱组件和横梁之间形成空间;以及门体,设置在空间处,底部与轨道连接,顶部与驱动部分连接,在驱动部分的带动下,门体顺着轨道移动位置,打开或者关闭;比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920257115.7,专利主题名称为一种轨道交通安全门及其安全系统的现有技术;又比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720043949.5,专利主题名称为无上部支撑的全高式安全门的现有技术;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发现还是存在至少如下不足,传统的安全门,高度较低,有被乘客翻越的情况,安全性较差,而且在维护驱动部分时,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高式安全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高度较低,有被乘客翻越的情况,安全性较差,而且在维护驱动部分时,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实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高式安全门,包括:若干个立柱组件,间隔设置;以及若干个外罩组件,与所述立柱组件连接,用于罩住驱动部分;所述外罩组件到站台之间的距离尺寸a为2.7米;
所述外罩组件包括:前盖板组件,连接在所述立柱组件的一侧上,并且远离地铁轨道;
后盖板组件,通过连接板连接在所述立柱组件的另一侧上,与所述前盖板组件对面设置,并且靠近所述地铁轨道;
以及顶部盖板,一端与所述前盖板组件的顶部接触,并且与所述立柱组件的一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后盖板组件的顶部接触,并且与所述连接板连接,中间部位与支撑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立柱组件包括:底板,底部连接有三个断面为“u”形的座体;地脚螺栓,连接在其中两个所述座体上,用于与所述站台连接;立柱管,连接在所述底板的顶部;以及第一型材件,连接在所述立柱管上,用于连接所述外罩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厚度为二十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立柱管的断面尺寸规格为长180毫米×宽100毫米×壁厚8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前盖板组件包括:第一折弯型材;
两个第一边板,对称连接在所述第一折弯型材的两端;
两个第一折弯板,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边板上;
以及两个第二折弯型材,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折弯板上,用于与所述立柱组件的侧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后盖板组件包括:第五折弯型材,顶部与所述连接板连接;
第六折弯型材,连接在所述第五折弯型材的底部内壁上;
以及挡板,插接在所述第六折弯型材上,与所述第五折弯型材之间形成夹角,与所述前盖板组件间隔设置,并且与所述顶部盖板对面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顶部盖板包括:第三折弯型材,一端与所述前盖板组件的顶部接触,另一端与所述后盖板组件的顶部接触,并且与所述连接板连接,中间部位与所述支撑梁连接;
四个第二边板,具有卡槽,两个为一组,对称连接在所述第三折弯型材的两端;
以及第四折弯型材,一侧通过螺栓组件与所述卡槽钩挂,另一侧与所述立柱组件连接。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一种全高式安全门,与相关技术相比,设置有外罩组件,连接在立柱组件顶部,外罩组件到站台之间的距离尺寸为2.7米,能够增加翻越的难度,防止乘客翻越,并且外罩组件为组装式结构,可以拆卸,在维修驱动部分时,只需打开前盖板组件拆下外罩组件,就能够对驱动部分进行维修,操作相对方便,安全可靠性较好;从而克服了高度较低,有被乘客翻越的情况,安全性较差,而且在维护驱动部分时,不方便的技术问题,达到了能够防止乘客翻越,安全性相对较好,而且维护驱动部分时相对方便的技术效果,具有实用性,有利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际使用状态的三维总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际使用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立柱组件和外罩组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4为立柱组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为立柱组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为图5中的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外罩组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8为外罩组件的爆炸图;
图9为前盖板组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后盖板组件的爆炸图;
图11为顶部盖板的爆炸图;
图12为顶部盖板上的第二边板,第四折弯型材和螺栓组件的爆炸图;
图中:10.立柱组件,11.底板,12.座体,13.地脚螺栓,14.立柱管,15.第一型材件,20.外罩组件,21.前盖板组件,211.第一折弯型材,212.第一边板,213.第一折弯板,214.第二折弯型材,22.后盖板组件,221.第五折弯型材,222.第六折弯型材,223.挡板,23.连接板,24.顶部盖板,241.第三折弯型材,242.第二边板,242-1.卡槽,243.第四折弯型材,244.螺栓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全高式安全门,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高度较低,有被乘客翻越的情况,安全性较差,而且在维护驱动部分时,不方便的技术问题,能够被制造和使用,达到了能够防止乘客翻越,安全性相对较好,而且维护驱动部分时相对方便的积极效果,总体思路如下:
一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7、图8所示;一种全高式安全门,包括:若干个立柱组件10,间隔设置;以及若干个外罩组件20,与所述立柱组件10连接,用于罩住驱动部分;所述外罩组件20到站台之间的距离尺寸a为2.7米;
所述外罩组件20包括:前盖板组件21,连接在所述立柱组件10的一侧上,并且远离地铁轨道;
后盖板组件22,通过连接板23连接在所述立柱组件10的另一侧上,与所述前盖板组件21对面设置,并且靠近所述地铁轨道;
以及顶部盖板24,一端与所述前盖板组件21的顶部接触,并且与所述立柱组件10的一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后盖板组件22的顶部接触,并且与所述连接板23连接,中间部位与支撑梁连接;
具体来说,实施时,设置有外罩组件20,连接在立柱组件10的顶部,外罩组件20到站台之间的距离尺寸为2.7米,能够增加翻越的难度,防止乘客翻越,并且外罩组件20为组装式结构,可以拆卸,在维修驱动部分时,只需打开前盖板组件21拆下外罩组件20,就能够对驱动部分进行维修,操作相对方便,安全可靠性较好;从而克服了高度较低,有被乘客翻越的情况,安全性较差,而且在维护驱动部分时,不方便的技术问题,达到了能够防止乘客翻越,安全性相对较好,而且维护驱动部分时相对方便的技术效果;
另一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实施时,所述立柱组件10包括:底板11,底部连接有三个断面为“u”形的座体12;地脚螺栓13,连接在其中两个所述座体12上,用于与所述站台连接;立柱管14,连接在所述底板11的顶部;以及第一型材件15,连接在所述立柱管14上,用于连接所述外罩组件20;所述底板11的厚度为二十毫米,外形为四方形;所述座体12采用厚度为十二毫米的板材折弯而成,与底板11之间焊接,便于连接地脚螺栓13;所述地脚螺栓13与座体12连接后,预埋在站台中,使得立柱组件10能够形成可靠地支撑;所述立柱管14采用空心方管,断面尺寸规格为长180毫米×宽100毫米×壁厚8毫米,一端与底板11之间焊接,形成了安装其他部件的支撑结构;所述第一型材件15采用板材折弯,比如外形大致为l形,z形,四方体形等,用于穿入外六角螺栓件连接外罩组件20,以及安全门上的其他部件,安装较方便;
另一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所示;实施时,所述前盖板组件21包括:第一折弯型材211;两个第一边板212,对称连接在所述第一折弯型材211的两端;两个第一折弯板213,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边板212上;以及两个第二折弯型材214,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折弯板213上,用于与所述立柱组件10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一折弯型材211通过板材折弯、冲压而成;第一边板212与第一折弯型材211之间焊接,提高了第一折弯型材211的结构强度;第一折弯板213通过长条状板材折弯后,与第一边板212之间焊接,便于与第二折弯型材214连接;第二折弯型材214通过长条状板材折弯后,断面大致为“]”形结构,一端与第一折弯板213焊接,另一端通过外六角螺栓件与立柱管14连接;所述前盖板组件21在驱动部分的一侧形成阻挡,并且可以单独拆卸,不但可以保护驱动部分,而且在维护时,拆卸较方便;
实施时,所述后盖板组件22包括:第五折弯型材221,顶部与所述连接板23连接;第六折弯型材222,连接在所述第五折弯型材221的底部内壁上;以及挡板223,插接在所述第六折弯型材222上,与所述第五折弯型材221之间形成90°左右的夹角,与所述前盖板组件21间隔设置,并且与所述顶部盖板24对面设置;第五折弯型材221通过板材折弯、冲压而成,断面大致为“l”形;第六折弯型材222通过板材折弯、冲压而成,断面大致为“f”形,一侧与第五折弯型材221之间通过外六角螺栓件连接,另一侧与挡板223插接;所述挡板223为长方形板材;所述后盖板组件22能够在驱动部分的另一侧形成阻挡,并且可以单独拆卸,不但可以保护驱动部分,而且在维护时,拆卸较方便;
实施时,所述连接板23为折弯结构,断面为“l”形,与第一型材件15之间通过外六角螺栓件连接,形成了后盖板组件22和顶部盖板24的搭接平台,便于连接定位后盖板组件22,使得后盖板组件22和顶部盖板24之间搭接的更加紧密,结构强度更高;
实施时,所述顶部盖板24包括:第三折弯型材241,一端与所述前盖板组件21的顶部接触,另一端与所述后盖板组件22的顶部接触,并且与所述连接板23连接,中间部位与所述支撑梁连接;四个第二边板242,具有卡槽242-1,两个为一组,对称连接在所述第三折弯型材241的两端;以及第四折弯型材243,一侧通过螺栓组件244与所述卡槽242-1钩挂,另一侧与所述立柱组件10连接;第三折弯型材241过板材折弯、冲压而成,断面大致为“7”形结构;第二边板242的外形为长方形,与第三折弯型材241焊接;卡槽242-1大致为“<”形结构;第四折弯型材243通过长条状板材折弯后,断面大致为“]”形结构,一端连接螺栓组件244,另一端与通过外六角螺栓件与立柱管14连接;螺栓组件244包括螺栓、螺母和垫片,螺栓的中间部位与卡槽242-1插接;顶部盖板24在驱动部分的顶部形成阻挡,并且可以单独拆卸,不但可以保护驱动部分,而且在维护时,拆卸较方便;
顶部盖板24上的第三折弯型材241,还通过外六角螺栓件与支撑梁连接,使得顶部盖板24的定位可靠性更好;支撑梁为一段空心方管,两端分别通过l形的型材,穿入外六角螺栓件连接在立柱管14上,形成了顶部盖板24的支撑平台,保证了连接的可靠性;
另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立柱组件10数量为六个,外罩组件20为五个;立柱组件10之间间隔设置,由左往右,依次排布固定门30,滑动门40,应急门50,滑动门40和固定门30,驱动部分安装在外罩组件20内;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看到公开的内容后,能够直接地、毫无疑义地知晓如何设置固定门30,滑动门40,应急门50,驱动部分,并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也不需要进行过度的试验,而且固定门30,滑动门40,应急门50,驱动部分并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只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工作原理如下:实施时,设置有外罩组件20,连接在立柱组件10顶部,外罩组件20到站台之间的距离尺寸为2.7米,能够增加翻越的难度,防止乘客翻越,并且外罩组件20为组装式结构,可以拆卸,在维修驱动部分时,只需拆下外罩组件20,就能够对驱动部分进行维修,操作相对方便,安全可靠性较好。
在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述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必须具有的特定的方位;实施例中描述的操作过程不是绝对的使用步骤,实际使用时,可以做相应的调整。
除非个别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决定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需根据实施例的内容确定。
以上所述,仅为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的保护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