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两个缆索环路之间的中继结构的索道设施的制作方法
2021-02-04 04:02:39|286|起点商标网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缆索运输设施,该缆索运输设施包括一个或多个由缆索环路支承和驱动的用于运输人员或货物的车辆(例如吊厢或吊椅)。
技术背景
[0002]
本发明涉及运输设施,更具体地,涉及旨在确保端站(分别是出发站和到达站)之间的空中运输的设施。
[0003]
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通过连续运行的牵引缆索来连接两个端站的吊厢缆车或缆椅设施,以及在进入站房的入口处耦合到缆线以及从缆索上脱离的吊厢或吊椅。
[0004]
每个站房都配备有缆索从中穿过的端滑轮、吊厢在站房的出口处重新耦合到缆索前在其上循环的转移轨道,以及用于乘客上车和/或下车的站台。
[0005]
具有可脱离式吊厢或吊椅类型的运输设施,可以通过轻型基础设施实现运输高吞吐量。
[0006]
特别地,由于吊厢的尺寸和数量的增加以及具有重要高度差的路线的延长,增加了运输的载荷,这暗示着牵引缆索的重要区段。这些重要区段带来了技术问题,特别地,为了确保缆索在滑轮上的可靠且安全的走向,那么对于缆索的要求就会变得过于严格。
[0007]
吊厢缆车设施在中间站的任一侧均包括两个连续的区段,其中能够通过在两个区段上和在已知的两个方向上循环的吊厢。每个区段构成具有牵引缆索和驱动马达的独立设施。在站房(特别是中间站)的入口处,吊厢从缆索上脱离并减慢速度,以便乘客上车和/或下车。
[0008]
该设施的中间站包括半环路空转轨道,该半环路空转轨道用于在重新加速后,在站房的出口处将吊厢重新耦合到同一区段的缆索的迂回绞线,以及两个区段之间的连接轨道,该连接轨道在耦合到缆索之前使吊厢能够转移到下一个重新加速的区段。因此,乘客可以在不离开其吊厢的情况下,连续地通过两个区段。
[0009]
然而,两个区段之间的中间站的存在使整个设施复杂化并增加成本。此外,吊厢在中间站的减速延长了行程的时长,并给乘客带来了不舒适的制动和重新加速阶段。
[0010]
ep0491632描述了一种吊厢缆车设施,其包括彼此相继延伸的第一环路和第二环路、安装在两个环路的接口处的设有第一环路的空转轮和第二环路的空转轮的技术中继以及两个连接轨道,该连接轨道确保在两个环路之间转移吊厢,同时避开空转轮。
[0011]
张紧系统是两个环路共用的,通过在技术中继中提供从一个环路到另一个环路的张力转移,并由另一个环路接受张力。为此,空转轮由吊厢的支撑台车支承,该支撑台车在连接轨道上沿缆索方向移动。用于接收张力的千斤顶装载台车。
[0012]
因此,吊厢从一个环路上脱离,并通过台车转移到另一个它们重新接合到其上的环路。
[0013]
在缆线上集成的技术中继,以及将牵引缆索划分成两个独立的闭合环路,这两个闭合的环路分别在下游站和技术中继之间以及在技术中继和上游站之间延伸,从而在不修
改设施的情况下,可以显着减少缆索的区段。
[0014]
然而,在该设施中,由于从一个环路到另一个环路的张力的转移和接受,在两个环路上共同地对缆索的张紧进行调节是很困难的。
[0015]
然而,为了在技术中继的水平上具有令人满意的能力来调节缆索的张力,有必要在该中继内移动空转轮,这带来了重要长度的技术中继。
[0016]
此外,连接轨道由独立于空转轮支撑台车的结构支撑,这就在车辆的脱离和接合阶段之间带来协调问题。
[0017]
另一个缺点在于技术中继的配置。实际上,只有空转轮支撑台车是可移动的,而其他结构元件是固定的,这在固定元件和可移动元件之间带来紧密性、机械连接和内聚力的问题。
[0018]
最后,由于该技术中继不需要上车和/或下车站台,因此无法将其用于中间站,甚至在发生故障或事故时无法疏散乘客。
技术实现要素:
[0019]
本发明旨在通过简化用于从一个缆索环路转移到另一缆索环路的技术中继的结构,同时减小技术中继的长度来克服这些技术问题。
[0020]
该目的是通过一种用于通过可脱离式车辆和牵引缆索来运输人员的设施来实现的,该设施包括:
[0021]-第一端滑轮,
[0022]-第二端滑轮,
[0023]-中继结构,其配备有第一空转轮和第二空转轮,
[0024]-第一缆索环路,其与第一端滑轮和第一空转轮相接合,
[0025]-第二缆索环路,其与第二端滑轮和第二空转轮相接合,
[0026]-至少一个车辆,能够通过可脱离式耦合装置交替地耦合到第一缆索环路和第二缆索环路。
[0027]
中继结构包括用于将从第一缆索环路和从第二缆索环路上解耦的车辆从第一缆索环路转移到第二缆索环路的转移系统。中继结构以显着的方式包括固定导轨,该固定导轨支撑相对于固定导轨平移可移动结构,该可移动结构支承第一空转轮、第二空转轮和车辆转移系统。
[0028]
因此,根据本发明,技术中继成为完全可移动并且包括所有基本机械部件,特别是空转轮、车辆转移系统以及用于接合/脱离缆索的装置。由于采用了可移动结构,技术中继随着形成两个独立环路的缆索的载荷而移动。
[0029]
设施的端滑轮可以定位在端站或其他中继结构中。
[0030]
根据有利的特征,转移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连接轨道,该连接轨道确保车辆在两个缆索环路之间通过。
[0031]
根据一个实施例,该转移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能够将车辆从所述第一缆索环路上解耦的脱离装置,该脱离装置优选地位于第一端滑轮和第一空转轮之间,以及能够将车辆耦合到第二缆索环路的接合装置,该接合装置优选地位于第二空转轮和第二端滑轮之间。
[0032]
根据另一特征,可移动结构与例如布置在固定导轨上方或下方的力平衡构件接
合。该力平衡构件旨在确保在使用情况下缆索环路的标称张力。该力平衡构件可以特别地包括连接到可移动结构的千斤顶,该千斤顶例如可以是液压的、气动的或电动机械的。以替代或补充的方式,该力平衡构件可包括悬挂平衡块。
[0033]
根据本发明的特定替代方案,可移动结构包括台车,该台车配备有至少一组能够在固定导轨上滚动的轮。
[0034]
优选地,可移动结构在其两个纵向端是敞开的,以使运输中的车辆能够通过。
[0035]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替代实施例,第一空转轮相对于可移动结构围绕第一旋转轴线旋转地导向,以及第二空转轮相对于可移动结构围绕第二旋转轴线旋转地导向,该第二旋转轴线位于与第一旋转轴线相距一定距离处,并且优选地平行于第一旋转轴线。
[0036]
根据替代方案,第一空转轮相对于可移动结构围绕第一旋转轴线旋转地导向,以及第二空转轮相对于可移动结构围绕与第一旋转轴线合并的第二旋转轴线旋转地导向。
[0037]
可选地,该可移动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站台,该站台能够进行乘客的上车或下车或装货。即使在不旨在将可移动结构构成中间站的假设下,该可移动结构也可以将配备为在发生损坏或恶劣天气的情况下能够疏散乘客或下车。
[0038]
优选地,该站台随后被集成到转移系统中。
[0039]
根据本发明,还设有由支撑件在高处支撑的固定导轨。
[0040]
旨在集成在本发明的设施中的中继结构特别紧密并且包括自主的可移动结构,其能够可靠地和精确地调整两个环路之间的缆索张力,以及在连续区段的两个环路之间安全地和快速地转移车辆。
[0041]
此外,在该中继结构内部,机械部件、车辆以及乘客在通过可移动结构时都能很好地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这使本发明的设施特别适合于植入潜在的严苛气象条件盛行的高山中。
[0042]
本发明的设施可以使用减少区段的牵引缆索,同时保留了设施的简单性、保证了吞吐量和保持了现有布局的优点。
[0043]
因此,该设施通过可移动结构的简单位移和脱离,提供了极大的开发灵活性和维护设施,从而保证了最佳的利用率。
[0044]
本发明的设施在没有颠簸或制动的情况下,在行程的两个方向上以对称的方式运行,这避免了故障和意外的运输中断,从而使乘客的运输变得流畅、舒适和安全。
附图说明
[0045]
参考以下详细描述的附图,通过阅读以下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清楚。
[0046]
[图1]图1表示本发明的设施的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0047]
[图2]图2表示集成在本发明的设施中的中继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0048]
[图3]图3表示集成在本发明的设施中的中继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0049]
[图4]图4表示集成在本发明的设施中的中继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0050]
为了更加清楚,在所有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元件用相同的附图符号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0051]
图1表示本发明的设施的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0052]
一般地以及如ep 0491632中所述,该设施包括用于车辆(未示出)的牵引缆索。这些车辆特别地但以非限制性的方式由一个或多个吊厢缆车或一系列缆椅构成,其旨在在线路1上移动,该线路在第一端站1a(例如下游)和第二端站1b(例如位于第一端站上游)之间的闭合回路内延伸,同时通过布置在这些站房中的端轮101、102。
[0053]
传统上,线路1的缆索由支撑件和由支撑件(在此未示出)支承的压缩辊轮13支撑。车辆通过具有可脱离式抱卡(未示出)的台车耦合到缆索,该可脱离式抱卡在端站1a、1b的入口处敞开以使车辆从缆索上解耦。
[0054]
车辆在转移轨道(未表示)的端站1a、1b上减速循环,以便乘客上车和下车,然后在缆索的迂回绞线上的站房出口处重新加速并重新耦合到线路1。
[0055]
缆索的区段由不同的因素确定,其中主要取决于两个端站1a、1b与载荷之间的高度差,特别是通过线路1上的缆索环路来支撑的车辆的重量和数量。
[0056]
常规地,以及如图1所示,缆索线路1细分为两个环路11、12,其中一个环路11在界定线路1的第一区段的同时,在第一端站1a和由中继结构2形成的技术中继之间以闭合回路的形式延伸,而另一环路12在界定线路1的第二区段的同时,在该相同的中继结构2和第二端站1b之间延伸。
[0057]
第一缆索环路11一方面与第一端滑轮101接合,另一方面与第一空转轮110接合,而第二缆索环路12一方面与第二端滑轮102接合,另一方面与第二空转轮120接合。
[0058]
因此,每个环路11、12在安装在中继结构2中的空转轮(分别是第一空转轮110和第二空转轮120)上通过。缆索的区段因此可以显着地减少。
[0059]
中继结构2以已知的方式包括转移系统,该转移系统确保车辆从一个环路通向另一个环路。这些转移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连接轨道20,该连接轨道连接两个环路11、12,同时避开了两个空转轮110、120和装置14,从而确保了缆索上的车辆分别在连接轨道20的入口和出口端的脱离和接合。该连接轨道20脱离和接合的方式类似于配备有端站1a、1b的转移轨道的方式。
[0060]
图2、3和4以示意性和局部的方式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转移系统的中继结构2的不同实施例。
[0061]
根据本发明,中继结构2包括固定导轨22,该固定导轨支撑相对于固定导轨平移可移动的结构21。
[0062]
可移动结构21支承第一空转轮110、第二空转轮120以及装载车辆转移系统20,因此该车辆转移系统与该结构成一体并且能够随其移动。
[0063]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可移动结构21由配备有至少两组轮25的台车构成,该轮确保在其上表面基本平坦的导轨22上滚动。固定轨道22在高处由支架24或支柱来支撑,以使得其定位成尽可能靠近车辆到达和离开轨迹的平面。
[0064]
该台车在其两个纵向端处以隧道的方式具有开口211、212,以使车辆在遮掩下在形成缆索线路1的两个区段的环路11、12之间通过。
[0065]
根据未示出的替代方案,可以制造呈台车或站台支承形式的可移动结构21,特别是用于两个空转轮110、120和连接轨道20的支撑框架。
[0066]
该站台可以设有屋顶,从而可以保护机械部件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并且所有进入装置都可以允许安全和维护人员进行干预。
[0067]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空转轮110、120的轴线沿线路1的方向偏移。
[0068]
因此,第一空转轮110相对于可移动结构21围绕第一旋转轴线x1旋转地导向,并且第二空转轮120相对于可移动结构21围绕第二旋转轴线x2旋转地导向,该第二旋转轴线位于与第一旋转轴线相距一定距离处,以及优选地平行于第一旋转轴线。
[0069]
因此,当由耦合到端滑轮中的一个(例如下游站的滑轮)的马达(未表示)驱动两个环路11、12时,两个环路以相同的速度移动。每个环路11、12可包括驱动马达,通过任何适当的方式,特别是通过两个空转轮110、120之间的连接来确保同步。
[0070]
优选地,空转轮110、120处于空转状态,并且如图2、3和4所示的配置中所示,端站1a、1b确保了缆索的驱动。
[0071]
然而,根据未示出的替代方案,两个空转轮可以通过中间轴机械地耦合,从而以相同的方式同步转动。
[0072]
在图2和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空转轮110相对于可移动结构21围绕第一旋转轴线x1旋转地导向,以及第二空转轮120相对于可移动结构21围绕第二旋转轴线x2旋转地导向,该第二旋转轴线与第一旋转轴线x1合并。
[0073]
在未示出的另一实施例中,空转轮可以由具有两个叠加的凹槽或双凹槽的单滑轮构成,每个单滑轮与两个环路之一相关联。
[0074]
两个空转轮110、120可以在环路11、12的平面内,并且在这种情况下,连接轨道20向上偏移,或者偏移量共享,空转轮稍微向下偏移并且轨道向上偏移。这些布置不改变中继结构2的技术中继的运行。
[0075]
在本发明的两个实施例中,转移系统包括在环路11、12的延伸以直线方式延伸的连接轨道20,以保持车辆的均匀轨迹。轴线是倾斜的,并且辊轮在空转轮110、120的平面中偏离缆索1,为了不以本身公知的方式以及特别是在ep 0491632中描述的方式干扰车辆的轨迹。
[0076]
根据本发明,连接轨道20直接由可移动结构21支承,例如由其地板支承,并且配备有驱动装置(例如可选地配备有轮胎的辊轮),该驱动装置通过摩擦接合,而车辆的台车在与电缆脱离的同时在连接轨道20上移动。
[0077]
这些辊轮通过任何适当的方式通过在缆索上的作用力(未示出)来驱动,并以缆索的速度转动,使得车辆在不减速和不改变的情况下横越中继结构2的可移动结构21。
[0078]
每个环路11、12可包括其自身的缆索张紧系统,其与相应的端滑轮101、102配合,但在优选实施例中,具有配重或千斤顶的普通张紧系统与(例如上游站的)端滑轮之一配合。
[0079]
根据本发明,力平衡构件3承载可移动结构21以拉动或推动该可移动结构21,以便能够在两种意义上沿环路11、12的方向进行平移,以确保线路1的缆索张力被拉紧并在两个环路之间共享力。
[0080]
因此,可移动结构21与力平衡构件3接合,该力平衡构件优选地安装在固定导轨22的上方或下方,并且该力平衡构件被紧固到此处的台车,从而形成可移动结构21。
[0081]
在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力平衡构件3由液压千斤顶构成,其杆30固定至可移
动结构21的底盘23。
[0082]
在图4的实施例中,力平衡构件3包括至少一个形成压舱物的平衡块32,该平衡块一方面悬挂在固定到可移动结构21上的缆索31的端部,并通过一个角滑轮33,并且在另一方面,被引导到容纳在支撑件24中的垂直井中。
[0083]
在适当的情况下,将迂回构件(未表示)连接到与平衡构件3相对的一侧的可移动结构21,以弹性地抵消块33的作用。
[0084]
根据本发明的替代方案(未示出),可移动结构21包括至少一个站台(未示出),使得乘客能够在中继结构2中上车和下车,无论是在车辆停止时,还是在程控减速阶段,或者在发生故障时。该站台最好集成在位于可移动结构21中的转移系统20中。
[0085]
集成在中继结构2中的技术中继的操作按以下方式进行。
[0086]
在第一环路11上运输并到达中继结构2的车辆通过其纵向入口211进入可移动结构21。在该步骤,车辆的台车接合在连接轨道20上,而耦合抱卡敞开以将车辆从第一环路11的缆索上释放。
[0087]
车辆在第二轨道12的方向上被其在连接轨道20上的辊轮驱动,同时在可移动结构21内继续其行驶。当到达可移动结构21的连接轨道20上的行程终点时,通过在可移动结构21的纵向出口开口212的台阶交叉之前或之前关闭抱卡,将车辆连接到第二环路12的缆索上。
[0088]
以同样的方式,反向循环的车辆在移动结构21中以对称方式容纳的另一连接轨道20上滚动时,横穿中继结构2。在不会减慢并且不会显着改变路线的情况下,站房2中的通道因此在遮掩下实现,而这避免了车辆的振动和摇动。
[0089]
将可移动结构21集成到中继结构2中不会造成任何困难,因为它被放置在固定轨道22上并具有纵向平移的自由度,并且在发生故障或者在大型维护操作中被起重机脱离时,可能很容易地移动。
[0090]
中继结构2不一定位于两个区段的线路1之间的中点,在加强锚固的同时,可能在线路1的两个区段之间的站房平面上改变方向。
[0091]
本发明不限于更具体地描述和表示的实施例,而是扩展到在等效范围内的任何替代方案,特别地,在固定轨道上平移可移动的多个模块中布置的技术中继,或者在技术中继不包括在连接轨道20上驱动车辆的装置的情况下,这些装置主要是通过重力移动的。
[0092]
在适当的情况下,被描述为设施的端站的站房1a、1b中的一个和/或另一个站本身是类似于站房2的结构的中继结构,确保向设施的另一区段过渡。
[0093]
自然地,上面所示的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仅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给出。明确规定,这些不同的实施例和替代方案可以组合在一起以提出其他实施例和替代方案。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滑轮
热门咨询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