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油芯分离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2021-01-07 15:01:06|295|起点商标网
油芯分离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油芯分离雾化器。



背景技术:

预灌装好雾化油的雾化器,在使用者使用之前,往往因为长途运输、搬运或长时间放置,导致雾化油已经缓慢渗透到雾化芯里面了,产生雾化油堆积,导致使用者在第一次使用时,由于雾化油过多,体验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油芯分离雾化器,可使得使用者在第一次使用时具有较佳的抽吸体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油芯分离雾化器,包括油杯、吸嘴及安装到油杯内的雾化芯,所述吸嘴安装到所述油杯的顶端,所述雾化芯包括雾化管及安装到雾化管内的发热体,所述雾化管外侧与油杯的内壁之间形成储油腔,雾化管具有进油孔,还包括安装到所述油杯内的雾化底座和导向圈,所述雾化管一端安装到所述雾化底座,另一端套设有所述导向圈,所述导向圈与所述吸嘴连接并具有与所述储油腔连通的进油口,吸嘴可相对油杯进行轴向向下移动,导向圈可随吸嘴沿所述雾化管移动;所述雾化管上套设有防护圈,所述防护圈在第一位置时覆盖所述进油孔用于阻断所述储油腔与进油孔之间的连通,所述防护圈位于所述导向圈的下方并可在所述导向圈的推动下沿雾化管移动到第二位置,所述防护圈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储油腔通过所述进油口与进油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底座的上端具有安装位,所述雾化管的一端安装到所述安装位内;所述安装位的开口端内壁形成有限位环槽,当所述防护圈在第一位置时,防护圈部分位于所述限位环槽内;当所述防护圈在第二位置时,防护圈位于所述限位环槽内且防护圈的远离导向圈的一端抵接到所述限位环槽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环槽的开口处形成有收容槽位,所述防护圈的靠近所述导向圈的一端外周形成有凸环,当防护圈在第二位置时,所述凸环搁置到所述收容槽位的底部,所述导向圈的靠近防护圈的一端端部位于收容槽位内。

进一步地,所述进油孔靠近所述雾化底座的上端,所述导向圈的靠近防护圈的一端端部具有缺口,所述缺口形成所述进油口。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管上在位于所述进油孔的上方和下方位置分别套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油杯内的顶部具有安装孔,所述导向圈部分伸入所述安装孔内,且导向圈的远离防护圈的一端端部抵接到所述安装孔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的内壁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圈的外周设有与所述导向槽配合的导向凸块,所述导向凸块可沿对应的导向槽向下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吸嘴包括吸气部及连接在吸气部一端的连接部;所述油杯的顶端具有吸嘴安装槽,所述吸嘴安装槽的底部具有与所述安装孔连通的连接孔,所述吸气部设置在所述吸嘴安装槽内且吸气部部分凸出于吸嘴安装槽,吸气部可沿吸嘴安装槽向下移动,当所述防护圈在第二位置时,吸气部完全收容于吸嘴安装槽内;所述连接部的末端穿过所述连接孔并与所述导向圈的远离防护圈的一端连接,连接部可沿连接孔向下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圈的远离防护圈的一端形成有若干卡爪,若干卡爪呈环形排列,所述连接部的末端伸入所述若干卡爪内并被所述若干卡爪夹持。

进一步地,所述吸嘴安装槽的两侧分别具有导向滑槽,所述吸气部的两侧分别具有与所述导向滑槽配合的滑块,所述滑块可沿对应的导向滑槽向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雾化管上的位于进油孔的位置套设防护圈,从而可阻断储油腔与进油孔之间的连通,在使用者第一次使用前,储油腔内的雾化油不会进入到雾化芯,从而不会产生雾化油堆积,使用者在第一次使用时会具有较佳的抽吸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芯分离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油芯分离雾化器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油芯分离雾化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油芯分离雾化器的进油口位于储油腔和进油孔之间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油芯分离雾化器的吸嘴和油杯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考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油芯分离雾化器,包括油杯10、吸嘴20、电极底座30、雾化芯40、雾化底座50、导向圈70和保护套60。吸嘴20和电极底座30分别安装到油杯10的顶端和底端。雾化芯40、雾化底座50和导向圈70安装到油杯10内。油杯10的底端安装有保护套60,电极底座30收容于保护套60内,从而对电极底座30起到保护作用。

雾化芯40包括雾化管41及安装到雾化管41内的陶瓷发热体42。雾化管41外侧与油杯10的内壁之间形成储油腔11用于储存雾化油。雾化管41具有进油孔411,发热体42对应进油孔411。雾化管41一端安装到雾化底座50,另一端套设有所述导向圈70。

导向圈70与吸嘴20连接并具有与储油腔11连通的进油口71。吸嘴20可相对油杯10进行轴向向下移动(轴向即雾化管41的轴向),导向圈70可随吸嘴20沿雾化管41向下移动。

雾化管41上在位于进油孔411的位置套设有防护圈80。用户正式使用雾化器之前,防护圈80在第一位置,防护圈80在第一位置时覆盖进油孔411用于阻断储油腔11与进油孔411之间的连通,因此,储油腔11内的雾化油不会进入到进油孔411,进而不会进入到发热体42内,从而起到隔离雾化油和雾化芯40的作用,即使雾化器经过长途运输、搬运或长期放置,雾化油也不会进入到进油孔411内,从而使得发热体42不会堆积雾化油,也不会出现漏油现象,因此,使用者在第一次使用时会具有较佳的抽吸体验。防护圈80位于导向圈70的下方并可在导向圈70的推动下沿雾化管41移动到第二位置。在使用者第一次使用时,可通过向下按压吸嘴20使吸嘴20向下移动,导向圈70在吸嘴20的带动下可沿雾化管41向下移动并推动防护圈80沿雾化管41向下移动到第二位置,此时导向圈70的进油口71与进油孔411重叠,从而储油腔11通过进油口71与进油孔411连通如图4所示,如此使用者即可使用了,当使用者在吸嘴20处抽吸时,储油腔11内的雾化油会经进油口71进入到进油孔411,再进入到发热体42从而被发热体42加热雾化,加热雾化后的气体从雾化管41出来后经导向圈70进入到吸嘴20,从而最终被使用者抽吸。

优选地,防护圈80的靠近导向圈70的一端抵接到导向圈70,结构紧凑,同时方便导向圈70推动防护圈80。

本实施例中,雾化底座50的上端具有安装位51,雾化管41一端安装到安装位51内。雾化底座50的下端安装到电极底座30内。进油孔411优选靠近雾化底座50的上端。导向圈70的靠近防护圈80的一端端部具有缺口701,该缺口701形成所述进油口71。进油口71的尺寸优选大于进油孔411的尺寸,以使得储油腔11内的雾化油能顺利地进入到进油孔411。优选地,进油口71为两个,两个进油口71呈相对设置,进油孔411也为两个,两个进油孔411呈相对设置。

雾化管41上在位于进油孔411的上方和下方位置分别套设有密封圈412、413,以防储油腔11内的雾化油经防护圈80的两端进入到进油孔411。密封圈412、413位于雾化管41和防护圈80之间。当进油口71位于储油腔11与进油孔411之间的位置时,即当防护圈80在第二位置时,如图4所示,密封圈412位于雾化管41和导向圈70之间,密封圈413位于雾化管41、导向圈70和防护圈80之间。雾化管41的远离雾化底座50的一端设有密封圈414,以防经发热体42加热雾化后的气体从导向圈70和雾化管41之间漏出。

导向圈70的内壁形成有台阶74(见图2),当进油口71位于储油腔11与进油孔411之间的位置时,即当防护圈80在第二位置时,如图4所示,雾化管41的远离雾化底座50的一端端部抵接到台阶74,从而对导向圈70向下移动的位置进行限位,以确保进油口71位于储油腔11和进油孔411之间。

安装位51的开口端内壁形成有限位环槽52,当防护圈80在第一位置时,防护圈80部分位于限位环槽52内。当进油口71位于储油腔11与进油孔411之间的位置时,即当防护圈80在第二位置时,如图4所示,防护圈80位于限位环槽52内且防护圈80的远离导向圈70的一端抵接到限位环槽52的底部,从而对防护圈80向下移动的位置进行限位,以确保进油口71位于储油腔11和进油孔411之间。

限位环槽52的开口处形成有收容槽位53,防护圈80的靠近导向圈70的一端外周形成有凸环81,当进油口71位于储油腔11与进油孔411之间的位置时,即当防护圈80在第二位置时,如图4所示,凸环81搁置到收容槽位53的底部,从而可对防护圈80向下移动的位置进行进一步限位,导向圈70的靠近防护圈80的一端端部位于收容槽位53内,结构紧凑。

导向圈70与吸嘴20连接的具体结构为:油杯10内的顶部具有安装孔12,导向圈70部分伸入安装孔12内,且导向圈70的远离防护圈80的一端端部抵接到安装孔12的底部。油杯10的顶端具有吸嘴安装槽13,吸嘴安装槽13的底部具有与安装孔12连通的连接孔14。吸嘴20包括吸气部21及连接在吸气部21一端的连接部22。吸气部21设置在吸嘴安装槽13内且吸气部21部分凸出于吸嘴安装槽13,吸气部21可沿吸嘴安装槽13的轴向向下移动。当进油口71位于储油腔11与进油孔411之间的位置时,即当防护圈80在第二位置时,如图4所示,吸气部21完全收容于吸嘴安装槽13内以便使用者抽吸。连接部22的末端穿过连接孔14并与导向圈70的远离防护圈80的一端连接,连接部22可沿连接孔14的轴向向下移动,从而导向圈70可随吸嘴20向下移动。

进一步地,安装孔12的内壁设有导向槽,导向圈70的外周设有与导向槽配合的导向凸块72,导向凸块72可沿对应的导向槽向下移动。导向凸块72和导向槽的设置,对导向圈70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导向凸块72为两组,两组导向凸块72呈并排设置。

连接孔14的靠近吸嘴安装槽13的一端形成有凹位,凹位内安装有硅胶件16,硅胶件16套设到连接部22的外周,硅胶件16起到密封作用,可防漏气、漏油。硅胶件16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到凹位内,以防向上拉动吸气部21时,硅胶件16被拉出。

进一步地,吸嘴安装槽13的两侧分别具有导向滑槽15,如图3和图5所示,吸气部21的两侧分别具有与导向滑槽15配合的滑块211,滑块211可沿对应的导向滑槽15向下移动。导向滑槽15和滑块211的设置,对吸气部21在吸嘴安装槽13内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

优选地,导向圈70的远离防护圈80的一端边缘位置形成有若干卡爪73,若干卡爪73间隔设置并呈环形排列。连接部22的末端伸入若干卡爪73内并被若干卡爪73夹持,便于装配导向圈70和连接部22。在实际装配时,在卡爪73自身的弹性作用下,只需将连接部22压入若干卡爪73内即可。卡爪73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卡爪73包括形成在导向圈70的远离防护圈80的一端卡爪本体731及形成在卡爪本体731内周面的截面形状呈圆状的卡块732,卡爪本体731的外周面呈弧状,连接部22的末端设有卡槽,若干卡爪73的卡块732卡设到卡槽内,从而连接部22的末端被若干卡爪73夹持。

本实用新型在实际装配时,先装配雾化芯40和雾化底座50:将发热体42安装到雾化管41内,在雾化管41上对应位置套装密封圈412、413、414;然后将雾化管41的一端安装到雾化底座50上端的安装位51内,再将防护圈80套设到雾化管41上的设置进油孔411的位置以覆盖进油孔411,此时的防护圈80在第一位置。然后装配吸嘴20和导向圈70:先将吸嘴20的吸气部21及连接部22分别对准吸嘴安装槽13及连接孔14用力压入,使吸气部21完全收容于吸嘴安装槽13内、连接部22位于连接孔14中且连接部22的末端位于油杯10的安装孔12内,使硅胶件16套设到连接部22的外周,使吸嘴20的吸气部21两侧的滑块211与吸嘴安装槽13两侧的导向滑槽15配合;然后将导向圈70部分安装到油杯10的安装孔12内,使导向凸块72与对应的导向槽配合,并将导向圈70的若干卡爪73用力压入连接部22的末端,从而使导向圈70和吸嘴20连接;再将吸气部21向上拉动,直到导向圈70的若干卡爪73的末端抵接到安装孔12的底部为止,此时吸气部21部分凸出于吸嘴安装槽13。再将装配好的雾化芯40和雾化底座50安装到油杯10内,并将雾化管41的远离雾化底座50的一端套装到导向圈70内,最后将电极底座30和保护套60安装到油杯10,使雾化底座50的下端安装到电极底座30内,使电极底座30收容于保护套60内,如此,本实用新型的雾化器即装配完成,如图1和图2所示,装配简单,易操作。防护圈80由于覆盖了进油孔411从而阻断了储油腔11与进油孔411之间的连通,储油腔11内的雾化油不会进入到进油孔411,从而发热体42不会产生雾化油堆积。

在使用者第一次使用时,先将吸气部21用力压下,直到吸气部21两侧的滑块211底端抵接到对应的导向滑槽15的底部为止,此时吸气部21完全收容于吸嘴安装槽13内,吸气部21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带动导向圈70沿雾化管41向下移动,导向圈70沿雾化管41向下移动时推动防护圈80沿雾化管41向下移动,当吸气部21两侧的滑块211底端抵接到对应的导向滑槽15的底部时,如图4所示,防护圈80的远离导向圈70的一端同时抵接到限位环槽52的底部,防护圈80的凸环81同时搁置到收容槽位53的底部,此时的防护圈80在第二位置,且进油口71同时位于储油腔11和进油孔411之间,如此储油腔11内的雾化油可经进油口71进入到进油孔411,最后进入到发热体42,使用者在吸气部21处抽吸时,发热体42可对进入到其内的雾化油进行加热雾化,加热雾化后的气体从雾化管41出来后经导向圈70进入到连接部22内、吸气部21内,最后被使用者抽吸。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如对各个实施例中的不同特征进行组合等,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雾化器保护套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