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换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02-03 15:02:42|282|起点商标网
[0001]
本申请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换热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常见的汽车空调系统夏季采用制冷剂制冷,鼓风机风道送风的形式来降低室内温度,冬季对于内燃机利用发动机余热采暖,新能源车则采用ptc加热或热泵采暖的形式通过鼓风机、风道、出风口向室内送风来调节车室内空气温度。
[0003]
此外,在驾驶和乘坐汽车的途中以及开车郊游时,车内人员经常需要进行饮水、饮食、等活动,需要汽车具有食物保鲜的功能,目前常见的解决方式为在车内放置单独的车载冰箱,以实现对食物冬季加热、夏季降温保鲜的功能。
[0004]
目前常用的空调系统经过机舱内散热器降温和节流阀减压的低温低压制冷剂,通过鼓风机推动空气流动与低温低压制冷剂强迫对流换热,从而使空气温度降低,达到调节车室内温度的目的,冬季供暖同样是使用鼓风机促进空气对流换热来实现室内供暖。
[0005]
然而,现有的空调系统存在以下问题:
[0006]
1.增加车室内噪声值。现有汽车空调系统多采用鼓风机增压,由于鼓风机一般放置于仪表板内,产生的噪音较大,
[0007]
2.增加仪表板重量。鼓风机、换热器、风阀等都放置于仪表板内,极大增加了仪表板的整体重量,给拆装带来困难;
[0008]
3.风口送风的形式,舒适性较差。通过风道、出风口向室内送风的形式,送风口面积较小,如风速过高,则会降低整体舒适性,因此采用出风口送风的形式送风量有限,人体周围温度不均匀,对舒适性有影响;
[0009]
4.风管占用面积大。采用风道送风的方式,空气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采用空气作为传输介质所需的管道体积比水管体积大。
技术实现要素:
[0010]
本申请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车辆换热系统,旨在改善现有的车用空调系统换热效果差的问题。
[0011]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0012]
一种车辆换热系统,包括:
[0013]
板式换热器,所述板式换热器上连接有第一进液管、第二进液管、第一出液管以及第二出液管,所述第一进液管上安装有第一三通阀,所述第一出液管上安装有第二三通阀;
[0014]
供热器,所述供热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三通阀、所述第二三通阀;
[0015]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进水管连接于所述第二三通阀;
[0016]
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连接于所述压缩机的出水管,并通过节流阀连接于所述第一三通阀;
[0017]
至少一个回折型散热管,所述回折型散热管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进液管、所述第
二出液管。
[0018]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供热器为发动机,所述发动机的余热出水管连接于所述第一三通阀,所述发动机的余热回水管连接于所述第二三通阀。
[0019]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回折型散热管包括依次垂直连接的第一竖管、第一横管、第二竖管、第二横管、第三竖管、第三横管以及第四竖管;所述第一竖管与所述第二竖管相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三竖管、所述第四竖管均处于所述第一竖管和所述第二竖管之间,且所述第三竖管、所述第四竖管相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横管、所述第二横管以及所述第三横管均相平行间隔设置。
[0020]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竖管、所述第一横管、所述第二竖管、所述第二横管、所述第三竖管、所述第三横管以及所述第四竖管一体成型连接。
[0021]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回折型散热管的材质包括塑性软管。
[0022]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回折型散热管上安装有阀门。
[0023]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0024]
本申请的车辆换热系统,其采用板式换热器来实现水-水换热,取代常用的水-风换热形式,从而减少风机、风阀等部件,降低车室内噪声值和仪表板重量;采用水管连接板式换热器直接通向车室内,减少出风口等结构,且由风道变更为水管,减少占据空间;水管末端采用回折型散热管的布置形式铺设在车室内进行温度调控,实现对车室内空气温度调节和保鲜储物的功能。
附图说明
[0025]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6]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换热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7]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回折型散热管结构示意图。
[0028]
图标:1-车辆换热系统;2-板式换热器;3-第一进液管;4-第二进液管;5-第一出液管;6-第二出液管;7-第一三通阀;8-第二三通阀;9-回折型散热管;10-压缩机;11-冷凝器;12-第一竖管;13-第一横管;14-第二竖管;15-第二横管;16-第三竖管;17-第三横管;18-第四竖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展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30]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
围。
[0031]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32]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33]
此外,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4]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0035]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36]
实施例:
[0037]
请参照图1,配合参照图2,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换热系统1,包括板式换热器2、供热器、压缩机10、冷凝器11以及至少一个回折型散热管9,板式换热器2上分别间隔地连接有第一进液管3、第二进液管4、第一出液管5以及第二出液管6;其中,第一进液管3上安装有第一三通阀7,第一出液管5上安装有第二三通阀8;在本实施例中,供热器可以采用发动机,发动机的余热出水管连接于第一三通阀7,发动机的余热回水管连接于第二三通阀8;同时,该第二三通阀8还连接于压缩机10的进水管;冷凝器11连接于压缩机10的出水管,且冷凝器11通过节流阀连接于第一三通阀7。此外,回折型散热管9的进水口连接于第二进液管4,回折型散热管9的出水口连接于第二出液管6。板式换热器2将冷媒和水流进行换热,然后通过回折型散热管9将换热后的水流引导到车厢的各个位置处,通过回折型散热管9的热量辐射实现对车厢内温度的调节,不需要利用风机带动气流流动来进行温度调节,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车辆温度调节时的舒适度。
[0038]
采用板式换热器2来取代制冷时蒸发器和供暖时发动机余热水箱。其进出口管路在夏季制冷时分别与空调压缩机10和节流膨胀阀连接,冬季供暖时连接发动机的余热进出口;板式换热器2中的另一进出口管路接入车室内回折型散热管9,通过热辐射和热传导的形式,实现车室内温度调节和储物保鲜。此外,采用第一三通阀7和第二三通阀8实现对管路冷热水系统的转换。
[0039]
进一步地,该车辆换热系统1也可以设置多组回折型散热管9,每组回折型散热管9
的入口和出口分别与板式换热器2的出水管路和进水管路连通。其中,板式换热器2的出水管路和进水管路可以沿车身的纵长方向延伸铺设,并位于车身的中间位置;多组回折型散热管9可以作为分支分别与板式换热器2的出水管路和进水管路进行分流连接,且多组回折型散热管9铺设于出水管路和进水管路的两侧。
[0040]
进一步地,在实施例中,回折型散热管9包括依次垂直连接的第一竖管12、第一横管13、第二竖管14、第二横管15、第三竖管16、第三横管17以及第四竖管18;第一竖管12与第二竖管14相平行间隔设置;第三竖管16、第四竖管18均处于第一竖管12和第二竖管14之间,且第三竖管16、第四竖管18相平行间隔设置;第一横管13、第二横管15以及第三横管17均相平行间隔设置。该回折型散热管9设置为回字形管路,能够有效地增长水流流动路径,能够有效地增强散热效果,从而提高换热效率。进一步地,在实施例中,第一竖管12、第一横管13、第二竖管14、第二横管15、第三竖管16、第三横管17以及第四竖管18一体成型连接。
[0041]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回折型散热管9的材质可以采用塑性软管,且回折型散热管9上安装有阀门,用于调节供回水流量,进而调节车室内温度和车内储物空间温度。其可以采用塑形性较强的塑料软管,可铺设于汽车顶棚和地毯下用于车室内温度调节,达到夏季制冷、冬季供暖的效果;另可将回折型散热管9铺设于中央扶手箱、副驾驶手套箱、门板储物格等汽车常见的储物空间,实现储物保鲜的功能。此外,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回折型散热管9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塑性材质,且其形状和结构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进行不同的设计,其可以设计为s型散热管、u型散热管或者折型状结构等等,并不仅仅局限于本实施例中的形状结构。
[0042]
毛细换热管路(即由多个回折型散热管9组成)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铺设,一套空调系统和毛细散热管路配合后可以将毛细换热管路铺设于车厢的顶棚和底板上,用来对车厢内进行温度调节;还可以将毛细换热管路铺设于车厢的其他储物空间内形成保温空间,形成车载冰箱,或者车载保温箱,而不需要单独在车厢内设置冰箱等保温装置,节省车厢内部空间。例如,可以将毛细散热管铺设于中央扶手箱、副驾驶手套箱、门板储物格等汽车常见的储物空间,实现储物保温功能。
[0043]
综上可知,本申请的车辆换热系统1,其为一体式调温储物箱调温系统,其利用汽车冬季发动机余热供暖系统作为冰箱的热源,夏季通过空调压缩机的作用,板式换热器2充当蒸发器的功能吸收车室内的热量,并通过板式换热器2进行转换,采用该车辆换热系统1可有效利用汽车上的储物空间,可同时实现夏季制冷和冬季供暖的功效;其采用板式换热器2来实现水-水换热,取代常用的水-风换热形式,从而减少风机、风阀等部件,降低车室内噪声值和仪表板重量;采用水管连接板式换热器2直接通向车室内,减少出风口等结构,且由风道变更为水管,减少占据空间;水管末端采用回折型散热管9的布置形式铺设在车室内进行温度调控,实现对车室内空气温度调节和保鲜储物的功能。另外,相比ptc加热方式消耗电能的方案,本申请提供的方案中的调温系统的动力可以来自发动机,发动机将动力传输给空调的压缩机10,从而实现加热和制冷,而不消耗蓄电池中的电能。
[0044]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咨询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