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保险杠与侧支架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02-03 14:02:03|256|起点商标网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后保险杠与侧支架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自己爱车外观的装饰也越来越重视。一辆好的汽车不仅要安全、操控性好,更需要有好的外观。在传统的汽车中,后保险杠安装时,通过侧支架固定于汽车的侧围板上。该后保险杠的端部翻边弱、刚度差,且后保险杠与侧支架之间仅通过弹簧螺母进行连接,该连接方式导致了后保险杠与侧支架之间容易在后保险杠的端部产生x向和y向的晃动,从而在汽车外观上使得后保险杠与汽车后组合灯之间的间隙不均匀,同时后保险杠与汽车的掀背门之间的间隙不均匀,均会直接影响汽车的外观。而且现有的后保险杠在安装时,由于弹簧螺母连接方式的问题,需要工人用手辅助固定进行拧紧操作,导致后保险杠的安装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汽车后保险杠与侧支架之间仅通过弹簧螺母连接,导致后保险杠与掀背门以及汽车后组合灯之间的间隙不均匀、安装费时费力以及后保险杠端部的翻边弱且刚度差的缺点,提供一种汽车后保险杠与侧支架的安装结构。
[0004]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后保险杠与侧支架的安装结构,包括侧支架以及固定于所述侧支架上的后保险杠,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侧支架和所述后保险杠上的预挂结构,所述预挂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后保险杠的端部朝向所述侧支架一侧设置的增强部和设置于所述侧支架上与所述增强部卡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增强部包括由所述后保险杠的顶面朝着所述侧支架一侧向下折弯而成的增强面和由所述增强面延伸至所述侧支架一侧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卡接的翻边。
[0005]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设置于所述侧支架端部的卡扣本体、设置于所述卡扣本体上的第一卡脚和第二卡脚,所述第一卡脚与所述第二卡脚分别位于所述卡扣本体的两侧,使得所述第一卡脚、所述卡扣本体和所述第二卡脚围合形成可供所述翻边卡接的c字型卡槽。
[0006]
进一步地,所述增强面包括由所述后保险杠的顶面向下折弯至所述翻边处的第一增强面和第二增强面,所述第一增强面、所述第二增强面和所述翻边一体折弯而成。
[0007]
进一步地,所述增强部与所述后保险杠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13mm,所述翻边与所述后保险杠的顶面之间距离小于等于22mm。
[0008]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增强面与所述后保险杠的顶面之间的折弯角度α在80
°-
90
°
之间,所述翻边与所述第一增强面之间折弯角度β在90
°-
110
°
之间。
[0009]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脚的端部设有钩体,所述翻边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脚配合的卡孔,所述第一卡脚的钩体嵌入所述卡孔内。
[0010]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卡脚包括两个位于所述翻边同侧的第二卡钩,两个所述第二卡钩在所述翻边的同侧形成u字型缺口,所述翻边在与所述第二卡脚连接的一侧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嵌于所述u字型缺口处。
[0011]
具体地,所述限位块为一对垂直于所述翻边设置的限位筋,所述限位筋与所述第二卡钩一一对应设置。
[0012]
具体地,所述限位筋与相邻的所述第二卡钩之间的间隙小于等于0.1mm。
[0013]
进一步地,所述侧支架上还设有与所述后保险杠固定连接的弹簧螺母安装座,所述后保险杠上设置有与所述弹簧螺母安装座对应设置的安装孔,所述侧支架与所述后保险杠之间通过弹簧螺母固定连接。
[0014]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汽车后保险杠与侧支架的安装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在侧支架的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在后保险杠的端部设置有增强部,该增强部上由顶面向下折弯而成的增强面的设置增加了后保险杠的端部的刚性,防止后保险杠端部按压松动的问题,并且在增强部上设置有翻边,通过将翻边与第一连接部卡接,实现了后保险杠端部安装时的预挂结构,该预挂结构不仅可以方便后保险杠的安装、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在后保险杠固定之前,完成后保险杠与侧支架之间的定位,使得后保险杠与侧之间的安装定位更为准确,保证了后保险杠与车后组合灯以及掀背门之间间隙的一致性,提高了车辆尾部的美观性。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后保险杠与侧支架的安装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后保险杠与侧支架的安装结构中侧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后保险杠与侧支架的安装结构中侧支架的第一连接部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8]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后保险杠与侧支架的安装结构中后保险杠的翻边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9]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后保险杠与侧支架的安装结构的第一连接部和翻边连接时的局部剖视图;
[0020]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后保险杠与侧支架的安装结构中后保险杠的翻边处的侧视图。
[0021]
图中:100-汽车后保险杠与侧支架的安装结构、10-侧支架、11-第一连接部、111-卡扣本体、112-第一卡脚、1121-钩部、113-第二卡脚、1131-第二卡钩、20-后保险杠、21-增强部、211-翻边、212-第一增强面、213-第二增强面、214-卡孔、215-限位块、2151-限位筋、22-后保险杠的顶面、30-弹簧螺母、40-c字型卡槽、l1-增强部与后保险杠的端部之间距离、l2-增强部与后保险杠的顶面之间的距离、α-第一增强面与顶面的折弯角度、β-翻边与第一增强面的折弯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3]
参见图1-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汽车后保险杠与侧支架的安装结构100,用于将汽车的后保险杠20固定于汽车尾部,通过该安装结构100不仅可以方便后保险杠20的安装,还可以有效地保证后保险杠20两端部的x向、y向、z向定位,从而保证后保险杠20与车后组合灯之间间隙的一致性以及后保险杠20与掀背门之间间隙的一致性,进而提高汽车尾部的美观性。
[0024]
具体地,如图1所示,该汽车后保险杠与侧支架的安装结构100包括侧支架10、固定于侧支架10上的后保险杠20和设置于侧支架10和后保险杠20上的预挂结构。该预挂结构包括设置于侧支架10上的第一连接部11和设置于后保险杠20的端部朝向侧支架10一侧设置的增强部21。该侧支架10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于汽车的侧围板上,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1,通过该第一连接部11实现与后保险杠20之间的相对定位和预悬挂操作。在后保险杠20的端部设置的增强部21,该增强部21包括由后保险杠20的顶面22朝着侧支架10一侧向下折弯而成的增强面(212和213)和由增强面(212和213)延伸至侧支架10一侧与第一连接部11卡接的翻边211。其中该增强部21的增强面(212和213)由后保险杠20的顶面22向下折弯而成,通过向下折弯的增强面(212和213)起到了增加后保险杠20端部的刚度和连接强度的作用,提高后保险杠20端部的稳定性,防止后保险杠20安装后端部按压松动的问题。再通过由增强面(212和213)延伸出的翻边211起到与侧支架10之间的相对定位的作用。通过该预挂结构能够在后保险杠20安装的时候,将后保险杠20的端部插入第一连接部11内,通过侧支架10的第一连接部11为后保险杠20提供基础的支撑作用,再将后保险杠20锁紧于侧支架10上实现相对固定连接。
[0025]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汽车后保险杠与侧支架的安装结构100汽车后保险杠与侧支架的安装结构100中,该侧支架10上还设有与后保险杠20固定连接的弹簧螺母安装座12,后保险杠20上设置有与弹簧螺母安装座12对应设置的安装孔,侧支架10与后保险杠20之间通过弹簧螺母30固定连接。该侧支架10上的弹簧螺母安装座12用于与后保险杠20实现相对固定连接,通过弹簧螺母30将后保险杠20的一侧锁紧于与其对应的一侧的侧支架10上,从而保证后保险杠20与侧支架10之间的相对紧固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该侧支架10和后保险杠20在装配过程中,先通过后保险杠20的端部上的增强部21与侧支架10上的第一连接部11实现相对定位的预挂操作,再通过该弹簧螺母30实现两者之间的相对固定连接。如此安装操作,可以有效地提高了生产加工效率,解决了传统结构安装过程中需要施工人员人手扶住后保险杠20才能锁紧弹簧螺母30的问题。
[0026]
具体地,如图3所示,该后保险杠20的增强部21上设有与第一连接部11卡接的翻边211,在侧支架10上的第一连接部11包括设置于侧支架10端部的卡扣本体111、设置于卡扣本体111上的第一卡脚112和第二卡脚113,第一卡脚112与第二卡脚113分别位于卡扣本体111的两侧,使得第一卡脚112、卡扣本体111和第二卡脚113围合形成可供翻边21卡接的c字型卡槽40。该侧支架10上的第一连接部11上所形成的c字型卡槽40用于固定后保险杠20具有翻边211的端部,通过该c字型卡槽40与翻边211之间的卡扣连接进一步地提高后保险杠
20的端部的强度,且通过c字型卡槽40中第一卡脚112和第二卡脚113之间的间隙用以限制后保险杠20端部与侧支架10之间在竖直方向(z向)上的相对位置。
[0027]
具体地,如图4所示,该后保险杠20的增强部面(212和213)包括由后保险杠20的顶面22向下折弯至翻边211处的第一增强面212和第二增强面213,该第一增强面212、第二增强面213和翻边211一体折弯而成。该增强部21是由后保险杠20的顶面朝着靠近侧支架10一侧折弯而成的弯曲件,该增强部21通过第一增强面212、第二增强面213以及翻边211三者形成了五处的相对折弯的结构,包括了第一增强面212与顶面22之间的相对折弯、第二增强面213与顶面之间的相对折弯、第一增强面212与第二增强面213之间的相对折弯、第一增强面212与翻边211之间的相对折弯以及第二增强面213与翻边211之间的相对折弯的五处不同程度的折弯。该后保险杠20的端部的增强部21上的五处的相对折弯均是由同一部件一体折弯而成,从而可以提高该后保险杠20端部的整体刚度和强度,从而可以保证该后保险杠20的端部与侧支架10固定连接时的稳定性,避免出现后保险杠20端部的按压松动的问题。
[0028]
具体地,如图4所示,该增强部21与后保险杠20的端部之间的距离l1小于等于13mm,使得该增强部21可以有效地增加后保险杠20的端部刚度和强度。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后保险杠20中的顶面22为由后保险杠20的端部朝着后保险杆20的中间位置逐渐向下弯曲而成的斜面,而该增强部21是由后保险杠20的顶面22下沉折弯而成,因此该增强部21上的翻边211与后保险杠20的顶面22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22mm,即该翻边211距离该后保险杠20的顶面22的最远距离不超过22mm。该翻边211的设置使得该增强部21可以有效地与侧支架10的c字型卡槽40卡接,从而实现相对定位与初步固定的作用。
[0029]
具体地,如图6所示,该增强部21是由后保险杆20的顶面22折弯而成的三个面,因此该增强部21的第一增强面212与后保险杠20的顶面22之间所形成的折弯角度α在80
°-
90
°
之间,在本实施例中,该α为83
°
。该增强部21的翻边211与第一增强面212之间的折弯角度β在90
°-
110
°
之间,在本实施例中,该β为100
°
。该增强部21上第一增强面212与顶面22以及与翻边211之间的折弯角度使得该翻边211朝向侧支架10的一侧的自由端低于与第一增强面212连接的一端,这样该翻边211在与侧支架10的第一连接部11卡接时,可以很好的利用其自身折弯而产生的弹性作用而预挂在侧支架10的第一连接部11上。
[0030]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该第一连接部11中的第一卡脚112的端部设有钩体1121,翻边211上设有与第一卡脚112配合的卡孔211,第一卡脚112的钩体1121嵌入卡孔214内。当翻边211插入c字型卡槽40中时,该第一卡脚112上的钩体1121嵌入翻边211的卡孔214内,从而进一步地增强了该侧支架10和后保险杠20端部的卡扣连接。同时,该第一卡脚112与卡孔214之间的卡扣连接,可以用于限制后保险杠20与侧支架10在汽车的长度方向(x向)的相对位置,从而可以保证在安装过程中,该后保险杠20可以通过该卡扣连接预挂在侧支架10上,防止后保险杠20由c字型卡槽40中滑出。
[0031]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汽车后保险杠与侧支架的安装结构100中,该第二卡脚113包括两个位于翻边211同侧的第二卡钩1131,两个第二卡钩1131在翻边211的同侧形成u字型缺口,翻边211在与第二卡脚113连接的一侧设有限位块215,限位块215嵌于u字型缺口处。该第二卡脚113上的两个第二卡钩1131分别位于该第一卡脚112的两侧。而两个第二卡钩1131位于翻边211的同一侧边上,且在翻边211的一侧形成了u字型缺口。翻边211在与第二卡脚113连接的一侧所设置的限位块215用于限制后保险杠20在汽车
宽度方向(y向)上的相对位置。
[0032]
具体地,该后保险杠20的翻边211上的限位块215为一对垂直于翻边211设置的限位筋2151。两个限位筋2151分别与两个第二卡钩1131一一对应设置,使得两个限位筋2151可以嵌于两个卡钩1131所形成的u字型缺口内。为了保证该侧支架10和后保险杠20在汽车宽度方向(y向)上相对位置的准确性,限位筋2151与相邻的第二卡钩1131之间的间隙小于等于0.1mm。通过限位筋2151与第二卡钩1131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防止后保险杠20在汽车宽度方向(y向)上的晃动问题,从而解决了后保险杠20与汽车的掀背门配合间隙不良的问题。
[0033]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汽车后保险杠20与侧支架10的安装结构100,在侧支架10的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1,在后保险杠20的端部设置有翻边211,该翻边211的设置增加了后保险杠20的端部的刚性,防止后保险杠20端部按压松动的问题;通过将翻边211插入第一连接部11所形成的c字型卡槽40内,实现了后保险杠20端部安装时的预挂结构,该预挂结构不仅可以方便后保险杠20的安装、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在后保险杠20固定之前,完成后保险杠20与侧支架10之间的定位,使得后保险杠20与侧之间的安装定位更为准确,保证了后保险杠20与车后组合灯以及掀背门之间间隙的一致性,提高了车辆尾部的美观性。
[0034]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咨询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