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交通工具用座椅以及用于交通工具用座椅的载荷吸收部件的制作方法

2021-02-03 13:02:26|265|起点商标网
交通工具用座椅以及用于交通工具用座椅的载荷吸收部件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工具用座椅以及用于交通工具用座椅的载荷吸收部件,其中,交通工具用座椅可安装在交通工具中。


背景技术:

[0002]
例如,在日本特开2016-150732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用后部座椅中,于座椅靠背的背面设置有吸收冲击部件。该吸收冲击部件是用于吸收当行李室所载置的货物冲撞到座椅靠背时产生的冲击的部件。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根据发明人等实施的各种试验,发现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中存在无法充分吸收冲击载荷的冲撞模式。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在于优选提高交通工具用座椅中的吸收冲击的性能。
[0004]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其可安装在交通工具中,并具有:座椅主体;座椅框架,座椅框架构成座椅主体的骨架;第1载荷吸收部,第1载荷吸收部设置在座椅框架的背部;以及第2载荷吸收部,第2载荷吸收部设置在座椅框架的背部中的比第1 载荷吸收部靠下方的位置处。
[0005]
在现有技术的结构中,作为无法充分吸收冲击载荷的冲撞模式而被发现的冲撞模式是指,例如“在货物的上端部冲撞到吸收冲击部件后,该货物产生旋转,并且该货物中的比上端部靠下方的部位冲撞到交通工具用座椅的背面的冲撞模式”。
[0006]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例如在货物的上端部冲撞到第1载荷吸收部后,即使该货物产生旋转,也能够由第2载荷吸收部吸收冲击载荷。因此,在上述冲撞模式中也能够充分吸收冲击。即,能够提升吸收冲击的性能。
[0007]
本实用新型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可以包含以下结构。
[0008]
具体而言,座椅主体可以具有座椅靠背以及坐垫,座椅框架可以包括靠背框架和坐垫框架,靠背框架构成座椅靠背的骨架,坐垫框架构成坐垫的骨架,第1载荷吸收部可以设置在靠背框架上,第2载荷吸收部可以设置在坐垫框架上。由此,即使在上述冲撞模式下载荷输入到交通工具用座椅中,也能够吸收冲击。
[0009]
坐垫框架优选具有第1侧架、第2侧架、以及连结部件,第1侧架和第2侧架在座椅前后方向上延伸,连结部件连结第1侧架的后端部和第2侧架的后端部且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延伸,第2载荷吸收部优选构造成,将输入到该第2载荷吸收部的载荷的至少一部分传递给连结部件。
[0010]
由此,输入到第2载荷吸收部的载荷的一部分经由连结部件而向第1侧架以及第2侧架分散传递。由此,抑制载荷集中到坐垫框架的局部的情况,从而抑制坐垫框架受到大程度的损坏。
[0011]
第2载荷吸收部优选具有载荷承接部和载荷传递部,载荷承接部构造成与座椅前
后方向相交的面,载荷传递部与连结部件的背部连结,并从连结部件处起朝座椅后方延伸,并且在载荷传递部的于延伸方向上的前端处设置有载荷承接部。由此,能够将输入到第2载荷吸收部的载荷的一部分切实地传递给连结部件。
[0012]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涉及一种载荷吸收部件,是用于交通工具用座椅的载荷吸收部件,交通工具用座椅具有座椅主体和座椅框架,座椅框架构成座椅主体的骨架,载荷吸收部件构造成设置在座椅框架的背部。
[0013]
座椅主体具有坐垫,座椅框架具有坐垫框架,坐垫框架构成坐垫的骨架,载荷吸收部件构造成设置在坐垫框架上。
[0014]
坐垫框架具有第1侧架、第2侧架以及连结部件,第1侧架和第 2侧架在座椅前后方向上延伸,连结部件连结第1侧架的后端部和第2 侧架的后端部,并且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延伸,载荷吸收部件构造成,将输入到该载荷吸收部件的载荷的至少一部分传递给连结部件。
[0015]
载荷吸收部件具有载荷承接部以及载荷传递部,载荷承接部构造成与座椅前后方向相交的面,载荷传递部与连结部件的背部连结,并从连结部件处起朝后方延伸,在载荷传递部的于延伸方向上的前端处设置有载荷承接部。
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图。
[0017]
图2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图。
[0018]
图3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第1载荷吸收部的图。
[0019]
图4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第2载荷吸收部的图。
[0020]
图5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特征的图。
[0021]
图6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第2载荷吸收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3]
以下的“实施方式”示出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范围内的实施方式的示例。即,记载在权利要求中的技术方案等不限于下述实施方式示出的具体结构或构造等。
[0024]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可安装在车辆等交通工具中的座椅(以下称为交通工具用座椅)的示例进行说明。标注在各图中表示方向的箭头是为了便于理解各图的相互关系以及部件或部位的形状等而标注的符号。
[0025]
因此,该交通工具用座椅不限于标注在各图中的方向。各图示出的方向是在将本实施方式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组装到车辆中的状态下的方向。
[0026]
对于至少标注符号加以说明的部件或部位,除事先声明为“一个”等情形外,其至少设置有一个。即,在未事先声明为“一个”等情形下,该部件可以设置有两个以上。
[0027]
(第1实施方式)
[0028]
1.交通工具用座椅的概要
[0029]
如图1所示,交通工具用座椅1的座椅主体2至少具有坐垫3以及座椅靠背5。坐垫3是用于支撑就坐者臀部的部位。座椅靠背5是用于支撑就坐者背部的部位。
[0030]
<框架结构>
[0031]
座椅框架7是构成座椅主体2的骨架的部件。该座椅框架7包括靠背框架9以及坐垫框架11。靠背框架9是构成座椅靠背5的骨架的部件。
[0032]
靠背框架9至少具有第1靠背侧架9a、第2靠背侧架9b、第1 靠背连结部件9c(又称为上部靠背连结部件)以及第2靠背连结部件 9d(又称为下部靠背连结部件)。
[0033]
第1靠背侧架9a以及第2靠背侧架9b是在大致上下方向上延伸的部件。第2靠背侧架9b配置在于座椅宽度方向上与第1靠背侧架9a 分开的位置处。
[0034]
第1靠背连结部件9c以及第2靠背连结部件9d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延伸并连结第1靠背侧架9a和第2靠背侧架9b。第1靠背连结部件9c配置在靠背框架9的上端部。
[0035]
第2靠背连结部件9d配置在比第1靠背连结部件9c靠下方的位置处。此外,第1靠背连结部件9c是通过将板材冲压成形成规定形状而形成的板状部件。第2靠背连结部件9d是圆管状的钢管。
[0036]
坐垫框架11是构成坐垫3的骨架的部件。该坐垫框架11至少具有第1坐垫侧架11a、第2坐垫侧架11b、第1坐垫连结部件11c(又称为前方坐垫连结部件)以及第2坐垫连结部件11d(又称为后方坐垫连结部件)。
[0037]
第1坐垫侧架11a以及第2坐垫侧架11b是在座椅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部件。第2坐垫侧架11b配置在于座椅宽度方向上与第1坐垫侧架11a分开的位置处。
[0038]
第1坐垫连结部件11c以及第2坐垫连结部件11d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延伸并连结第1坐垫侧架11a和第2坐垫侧架11b。第1坐垫连结部件11c以及第2坐垫连结部件11d是圆管状的钢管。
[0039]
第1坐垫连结部件11c连结第1坐垫侧架11a的前端部和第2坐垫侧架11b的前端部。第2坐垫连结部件11d连结第1坐垫侧架11a 的后端部和第2坐垫侧架11b的后端部。
[0040]
2.载荷吸收结构
[0041]
2.1载荷吸收结构的概要
[0042]
如图2所示,在座椅框架7的背部设置有第1载荷吸收部13以及第2载荷吸收部15。第1载荷吸收部13是由金属制成的部件,当超过预先规定大小的朝座椅前方的载荷(以下称为第1载荷)作用于第1 载荷吸收部13时,第1载荷吸收部13产生塑性变形。
[0043]
第2载荷吸收部15设置在座椅框架7的背部中的比第1载荷吸收部13靠下方的位置处。该第2载荷吸收部15是由金属制成的部件,当超过预先规定大小的朝座椅前方的载荷(不同于上述第1载荷的载荷,以下称为第2载荷)作用于第2载荷吸收部15时,第2载荷吸收部15产生塑性变形。
[0044]
关于第1载荷和第2载荷的大小,二者既可以相同,也可以是第 1载荷大于第2载荷,还可以是第2载荷大于第1载荷。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第1载荷大于第2载荷的情况。
[0045]
2.2载荷吸收结构的细节
[0046]
<第1载荷吸收部>
[0047]
第1载荷吸收部13设置在靠背框架9上。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该第1载荷吸收部13固定于第1靠背侧架9a以及第2靠背连结部件 9d。该情形下,可以利用焊接或螺栓实施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焊接实施固定。
[0048]
第1载荷吸收部13具有载荷承接部13a、第1载荷传递部13b以及第2载荷传递部13c。载荷承接部13a是由与座椅前后方向相交(本实施方式中为大致正交)的面形成的部
位。
[0049]
通过焊接将第1载荷传递部13b以及第2载荷传递部13c连结固定在靠背框架9的背部。该第1载荷传递部13b以及第2载荷传递部 13c各自从被实施了连结固定的部位起朝座椅后方延伸。
[0050]
载荷承接部13a设置在第1载荷传递部13b的于延伸方向上的前端以及第2载荷传递部13c的于延伸方向上的前端。第1载荷传递部 13b在座椅宽度方向上与第2载荷传递部13c分开。第1载荷吸收部13形成为大致c字形或大致u字形。
[0051]
第1载荷传递部13b的前端部13b1被对焊在第2靠背连结部件 9d上。即,以第1载荷传递部13b的前端部13b1接触第2靠背连结部件9d的状态对第1载荷传递部13b和第2靠背连结部件9d实施了焊接。
[0052]
第2载荷传递部13c的前端部13c1以搭接的方式焊接在第1靠背侧架9a上。即,以第1靠背侧架9a的板面和第2载荷传递部13c 的前端部13c1(的板面)重叠的状态实施了填角焊接。或者也可以利用固定件,还可以利用接触焊接、粘接剂。
[0053]
第1载荷吸收部13是利用冲压加工等塑性加工由一张金属板一体成形出载荷承接部13a、第1载荷传递部13b以及第2载荷传递部13c 的一体成形品。
[0054]
<第2载荷吸收部>
[0055]
如图4所示,第2载荷吸收部15设置在坐垫框架11上。该第2 载荷吸收部15固定在第2坐垫连结部件11d上。该情形下,可以利用焊接或螺栓实施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焊接实施固定。
[0056]
第2载荷吸收部15具有载荷承接部15a、第1载荷传递部15b以及第2载荷传递部15c。载荷承接部15a是由与座椅前后方向相交(本实施方式中为大致正交)的面形成的部位。
[0057]
通过焊接将第1载荷传递部15b以及第2载荷传递部15c连结固定在坐垫框架11(本实施方式中为第2坐垫连结部件11d)的背部。该第1载荷传递部15b以及第2载荷传递部15c从第2坐垫连结部件 11d处起朝座椅后方延伸。
[0058]
载荷承接部15a设置在第1载荷传递部15b的于延伸方向上的前端以及第2载荷传递部15c的于延伸方向上的前端。第1载荷传递部 15b在座椅宽度方向上与第2载荷传递部15c分开。第2载荷吸收部 15形成为大致c字形或大致u字形。
[0059]
第1载荷传递部15b和第2载荷传递部15c各自的第1端部分别设置有凸缘部15d、15e。凸缘部15d、15e是用于使第2载荷吸收部 15与第2坐垫连结部件11d相接触的接触面积增大的部位,凸缘部 15d、15e使焊接变得容易。
[0060]
以凸缘部15d、15e接触第2坐垫连结部件11d的状态,对第1 载荷传递部15b与第2坐垫连结部件11d,以及对第2载荷传递部15c 与第2坐垫连结部件11d实施了焊接。
[0061]
第2载荷吸收部15是利用冲压加工等塑性加工由一张金属板一体成形出载荷承接部15a、第1载荷传递部15b以及第2载荷传递部15c 的一体成形品。
[0062]
3.本实施方式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特征
[0063]
例如图5所示,当发生“在实线示出的货物c的上端部冲撞到第 1载荷吸收部13后,该货物会产生如双点划线所示的旋转,从而该货物c的比上端靠下方的部位冲撞到交通工具用座椅1的背面”的冲撞模式时,本实施方式的交通工具用座椅1以如下方式吸收冲击。
[0064]
即,如果是本实施方式的交通工具用座椅1,例如在货物c的上端部冲撞到第1载荷吸收部13从而使第1载荷吸收部13产生塑性变形后,即使在该货物c产生了旋转的情形下,也能够由第2载荷吸收部15吸收冲击载荷。因此,即使在发生了上述冲撞模式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交通工具用座椅1也能够吸收冲击。
[0065]
第1载荷吸收部13设置在靠背框架9上,第2载荷吸收部15设置在坐垫框架11上。由此,即使在上述冲撞模式下载荷输入到交通工具用座椅1时,也能够吸收冲击。
[0066]
第2载荷吸收部15构造成,将输入到该第2载荷吸收部15的载荷的至少一部分传递给第2坐垫连结部件11d。
[0067]
由此,输入到第2载荷吸收部15的载荷的一部分经由第2坐垫连结部件11d而向第1坐垫侧架11a以及第2坐垫侧架11b分散传递。因此,能够抑制载荷集中到坐垫框架11的局部的情况,从而抑制坐垫框架11受到大程度的损坏。
[0068]
第2载荷吸收部15具有载荷承接部15a、第1载荷传递部15b以及第2载荷传递部15c,载荷承接部15a构造成与座椅前后方向相交的面,第1载荷传递部15b以及第2载荷传递部15c各自与第2坐垫连结部件11d的背部连结且朝座椅后方延伸。
[0069]
并且,在第1载荷传递部15b的于延伸方向上的前端以及第2载荷传递部15c的于延伸方向上的前端处设置有载荷承接部15a。由此,能够使输入到第2载荷吸收部15的载荷的至少一部分切实地传递到第 2坐垫连结部件11d。
[0070]
(第2实施方式)
[0071]
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第2载荷吸收部15连同第1载荷传递部15b 以及第2载荷传递部15c一起配置在从第1坐垫侧架11a观察时靠第 2坐垫侧架11b侧的位置处。
[0072]
与此相对,如图6所示,第2实施方式的第2载荷吸收部15配置成使得第1坐垫侧架11a处在第1载荷传递部15b与第2载荷传递部 15c之间。与此相同,第1载荷吸收部13也可以配置成使得第1靠背侧架9a处在第1载荷传递部13b与第2载荷传递部13c之间。
[0073]
下文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第2载荷吸收部15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其中,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元素等标注与上述第1 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因此,第2实施方式中省略重复的说明。
[0074]
在第1载荷传递部15b以及第2载荷传递部15c未设置凸缘部15d、15e。第1载荷传递部15b的前端部15b1被对焊在第2坐垫连结部件11d上。
[0075]
第2载荷传递部15c的前端部15c1以搭接的方式焊接在支架11e 上,其中,支架11e设置在第2坐垫连结部件11d上。支架11e是固定在第2坐垫连结部件11d上的板状部件,并且可以具有构造成支撑载荷承接部15a的支架凸缘11e1。
[0076]
支架11e配置在隔着第1坐垫侧架11a与第2坐垫侧架11b相反的一侧。因此,第1坐垫侧架11a位于第1载荷传递部15b与第2载荷传递部15c之间。
[0077]
第2实施方式的第2载荷吸收部15是利用冲压加工等塑性加工由一张金属板而一体成形出载荷承接部15a、第1载荷传递部15b以及第2载荷传递部15c的一体成形品。该金属板的板厚可以大于构成第1 实施方式的第2载荷吸收部15的板材的厚度。
[0078]
(其他实施方式)
[0079]
上述实施方式的第2载荷吸收部15具有第1载荷传递部15b和第 2载荷传递部15c。不过,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例如废除第 1载荷传递部15b和第2载荷传递部15c中
的任意一个载荷传递部的结构。
[0080]
上述实施方式的第2载荷吸收部15是利用冲压加工等塑性加工由一张金属板一体成形出载荷承接部15a、第1载荷传递部15b以及第2 载荷传递部15c的一体成形品。不过,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0081]
上述实施方式的第2载荷吸收部15设置在第2坐垫连结部件11d 上。不过,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第2载荷吸收部15也可以设置在第1坐垫侧架11a上。
[0082]
上述实施方式的第2载荷吸收部15设置在坐垫框架11上。不过,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第2载荷吸收部15也可以设置在靠背框架9上。
[008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造成第1载荷吸收部13和第2载荷吸收部 15仅设置在座椅框架7的于座椅宽度方向上的一端侧。不过,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第1载荷吸收部13和第2载荷吸收部15也可以分别设置在座椅框架7的于座椅宽度方向上的两端。
[0084]
上述实施方式的第1载荷吸收部13以及第2载荷吸收部15构造成当作用有超过预先规定大小的载荷时通过产生塑性变形来吸收该载荷。不过,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0085]
例如,第1载荷吸收部13以及/或第2载荷吸收部15也可以构造成当作用有载荷时通过产生弹性变形或破坏变形来吸收该载荷。
[0086]
上述实施方式的第1载荷吸收部13以及第2载荷吸收部15由金属制成。不过,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第1载荷吸收部13以及 /或第2载荷吸收部15也可以由树脂制成。
[0087]
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车辆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不过,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也可以在铁路车辆、船舶以及航空器等交通工具中使用的座椅、以及在用于剧场或家庭等的固定型座椅中应用本实用新型。
[0088]
此外,本实用新型只要符合权利要求公开的主旨即可,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因此,也可以是由上述多个实施方式中的至少两个实施方式组合而成的结构,或者是废除上述实施方式中图示的构成元素中的任意一个构成元素后形成的结构,或者是废除标注符号加以说明的构成元素中的任意一个构成元素后形成的结构。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交通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