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体式发热组件、发热单元以及雾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发热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框体式发热组件、发热单元以及雾化系统。
背景技术:
发热片可以应用于雾化器中,将雾化器中的液体加热雾化。目前的发热片存在着几个问题:
1.由于电路的和发热面积的需要,需要镂空,形成迂回的发热线路,造成片状发热体的链接点比较小。
2.为了更大的发热面积,发热线路需要迂回,造成边框部位不平整、无支撑力。产品强度弱,在运输和装配的过程中容易造成变形不良,不利于大批量生产。
3.发热片的支撑强度不够,和导液棉的贴合度很难保证,接触不好时就易出现局部位置干烧产生有害物质和不好的用户体验,产品设计时尺寸和形状不好规范,不利于形成。
4.发热片厚度收到强度限制,无法做薄,造成通电时导体截面积较大,热量启动慢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改进的发热组件、发热单元以及雾化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构造一种发热组件,包括:
发热片,包括发热部以及与所述发热部相连的用于与外部电路电性连接的连接部;
以及,加强框体,所述发热片与所述加强框体并排结合,以提高所述发热片的强度。
优选地,所述发热片与所述加强框体的表面结合或者所述发热片的至少部分嵌入所述加强框体中。
优选地,所述发热片嵌在所述加强框体的表面。
优选地,所述发热片完全嵌入所述加强框体中。
优选地,所述发热片贴合在所述加强框体表面。
优选地,所述发热组件包括电极,所述电极与所述发热片的所述连接部导通,以通过所述电极向发热片通电。
优选地,所述电极为接触式电极,通过与所述发热片的所述连接部接触的方式与所述发热片导通。
优选地,所述电极为电极引线,其与所述发热片的所述连接部相连导通,并从所述连接部的表面引出来。
优选地,所述电极引线穿设于所述发热片的所述连接部上,以与所述连接部相连导通。
优选地,所述加强框体是绝缘材质的。
优选地,所述加强框体的耐热温度在200℃以上。
优选地,所述加强框体至少与所述发热片的所述发热部的边缘的全部或部分结合。
优选地,所述加强框体包括外框部以及内框部,所述内框部设在所述外框部的框中,所述外框部与所述发热片的所述发热部的边缘结合。
优选地,所述外框部和所述内框部组合形成有镂空结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构造一种发热单元,包括:
上述的发热组件;
用于将液体传导到所述发热组件上的导液体;
以及,盖体,所述盖体、所述导液体与所述发热组件组合,所述导液体设在所述盖体与所述发热组件之间。
优选地,盖体上设有通向导液体的进液孔,以供液体到达导液体处。
优选地,所述盖体的底部与所述导液体组合,所述盖体的顶部设有第一通气口,所述盖体的侧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通气口连通的第二通气口,以供气流通过。
优选地,所述加强框体包括外框部以及内框部,所述内框部设在所述外框部的框中,所述加强框体的所述内框部上形成第一避空位,所述发热片的所述发热部上设有第二避空位,所述盖体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避空位、所述第二避空位和所述第一通孔对准,以供气流通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构造一种雾化系统,包括壳体,包括上述的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设在所述壳体中,所述发热组件的设置所述发热片的一侧朝向所述壳体的内壁,所述发热组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保持间距并且相对于壳体的内壁平行或倾斜,以供气流从所述发热片与壳体的内壁之间通过。优选地,所述发热组件包括设在所述壳体的部分内壁的两侧的两个所述发热组件,以供气流从所述发热片与壳体的内壁之间通过。
实施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加强框体起到支撑发热片的作用,从而提高发热片的强度。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发热组件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发热组件的发热片的立体图。
图3是图1的发热组件的加强框体的立体图(图3-1和图3-2分别为两种实施例)。
图4是本发明的发热片与加强框体的结合方式的第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发热片与加强框体的结合方式的第二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发热片与加强框体的结合方式的第三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发热片与电极的结构的第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发热片与电极的结构的第二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发热片与电极的结构的第三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发热片与电极的结构的第四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发热片与电极的结构的第五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发热片与电极的结构的第六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例的发热单元的立体图。
图14是图13的发热单元的爆炸图。
图15是图13的发热单元的爆炸图。
图16是图13的发热单元的剖视图(剖切位置为图13中的c1-c1)。
图17是图16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18是图13的发热单元在使用时与液体接触以及气流流向的示意图(箭头为气流流向)(剖切位置为图13中的c1-c1)。
图19是本发明的雾化器的发热单元和壳体的内壁的结构的第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的雾化器的发热单元和壳体的内壁的结构的第二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的雾化器的发热单元和壳体的内壁的结构的第三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的雾化器的发热单元和壳体的内壁的结构的第四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例的发热单元的立体图。
图24是图23的发热单元的另一立体图。
图25是图23的发热单元的剖视图(剖切位置为图23中的c2-c2)。
图26是图23的发热单元的另一剖视图(剖面垂直于图25的剖面)(剖切位置为图23中的c3-c3)。
图27是图23的发热单元的在使用时与液体接触的剖视图(剖切位置为图23中的c2-c2)。
图28是图23的发热单元的在使用时与液体接触以及气流流向的剖视图(剖面垂直于图27的剖面,箭头表示气流流向)(剖切位置为图23中的c3-c3)。
图29是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例的发热单元的立体图。
图30是图29的发热单元的另一立体图。
图31是图29的发热单元的剖视图(箭头表示气流流向)(剖切位置为图29中的c4-c4)。
图32是图29的发热单元的发热片的立体图。
图33是图29的发热单元的加强框体的立体图。
图34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雾化器的爆炸图。
图35是图34的雾化装置的俯视图。
图36是图34的雾化器的剖视图(剖切位置为图35中a-a位置)。
图37是图34的雾化器的另一剖视图(剖切位置为图35中b-b位置)。
图中的标号表示:发热片1,发热部11,连接部12,加强框体2,外框部21,内框部22,镂空结构2a,电极3,接触式电极31,电极引线32,导液体4,盖体5,进液孔52,第一通气口53a,第二通气口53b,壳体6,储液仓61,储液仓密封件7,底座8,第一避空位9a,第二避空位9b,第一通孔9c,第二通孔9d,液体1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前”、“后”、“上”、“下”、“左”、“右”、“纵”、“横”、“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头”、“尾”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当一个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能够“直接地”或“间接地”位于另一元件之上,或者也可能存在一个或更多个居间元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发明的描述。
参见图1至37,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框体式发热组件,包括:
发热片1,包括发热部11以及与发热部11相连的用于与外部电路电性连接的连接部12;
以及,加强框体2,发热片1与加强框体2并排结合,以提高发热片1的强度。
加强框体2起到支撑发热片1的作用,从而提高发热片1的强度。
该发热组件:
1.发热片1强度得到提高,和导液体4贴合度可以更好,不会出现干烧问题。
2.强度好,在运输和组装的过程中一致性好,方便实现大批量自动化生产。
3.利于实现模块化,方便了产品的设计和应用。
4.发热片1不受厚度厚度因素影响可以做的很薄,发热片1的连接部12的截面可以做的更小,热量启动更加快速。更小的功率等达到更大的烟雾体验。
加强框体2是耐高温的无机非金属物质或耐高温绝缘材质的,可以为耐高温的塑料材质的。
加强框体2的耐热温度在200℃以上。
加强框体2至少与发热片1的发热部11的边缘的全部或部分结合。参见图3-1,当加强框体2边缘是一个平整的平面时,加强框体2可以与发热片1的发热部11的边缘的全部结合。参见图3-2,当加强框体2边缘不是一个平整的平面时,加强框体2可以与发热片1的发热部11的边缘的部分结合。
加强框体2呈框状、环状或跑道形状。
加强框体2包括外框部21以及内框部22,内框部22设在外框部21的框中,外框部21设在内框部22外围并包围内框部22,外框部21与发热片1的发热部11的边缘结合,内框部22与发热片1的中部结合。
外框部21和内框部22组合形成有镂空结构2a,内框部22包括横向设置的横向框和/或纵向设置的纵向框。外框部21和内框部22的粗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一者比另一者粗。在图1至3的实施例中,内框部22呈格栅状,外框部21比内框部22要粗;外框部21呈方形框状。
发热片1的发热部11呈弯曲状或网状,连接部12设在发热部11边缘,通常包括两个连接部12,分别设在发热部11两边,连接部12作为电极3与外部电路导通,以在通电后发热部11发热。
发热片1由平面金属片材通过切割、蚀刻、冲压等方式制得,在平面金属上镂空后形成发热线路,镂空后的发热片1包含多条导电的发热轨迹线、线路两端的电极3、和连接筋。
金属片材材质一般有:不锈钢系列、铁铬铝合金系列、纯镍、镍铬合金、镍铁合金、铜镍合金等镍基合金系列、金属钛、钛合金系列制成。
加强框体2主要由于耐高温绝缘材料通过注塑、注浆、压接、熔接、冲切、粘合等工艺制成,将上述制得的发热片1与加强框体2结合。
加强框体2的材质一般有:陶瓷、玻璃、石英、云母等耐高温的无机非金属物质和peek、尼龙、lcp、ppsu等耐高温绝缘材料,绝缘支架的材料耐温在200度以上。
目前应用在行业内的发热片1材料一般厚度在0.1以上,厚度低于0.1卷绕成圆柱体后发热片1没有支撑力和棉的贴合度就会不好,容易造成干烧,本专利可以实现0.01-0.6范围的发热片1都能适用,目前的发热片1需要卷曲成圆柱体,形状一般为长方体,本发明的发热组件的设计,可实现一些其他特殊造型的发热片1。
至于发热片1与加强框体2的结合方式,发热片1可以与加强框体2的表面结合或者发热片1的至少部分嵌入加强框体2中。
参见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发热片1嵌在加强框体2的表面,这样的好处是,贴合在发热片1上面的导液体4和发热片1之间没有任何东西阻挡,贴合度更加好,发热片1也可以被加强框体2很好的固定住。
参见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发热片1嵌入加强框体2中,这样的好处是,发热片1完全嵌入到加强框体2中更加牢固,可以选用更加薄的发热片1,导液体4贴合上去时可以通过压力压紧发热片1。
参见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发热片1贴合在加强框体2表面,这是因为由于绝缘的加强框体2的一些成型方式,无法和发热片1一体成型,可以选用发热片1平贴在绝缘支架的表面,这样的好处是,加强框体2可以采用更加耐高温的材料制成。
发热组件包括电极3,电极3与发热片1的连接部12导通,以通过电极3向发热片1通电。
参见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3为接触式电极31,通过与发热片1的连接部12的表面接触的方式与发热片1导通。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极3为电极引线32,其与发热片1的连接部12相连导通,并从连接部12的表面引出来。电极引线32可以通过焊接与发热片1的连接部12相连,图8为电极引线32同侧引出的方式,图9至10为电极引线32两侧引出的方式,图11为电极引线32侧方引出的方式;除此之外,参见图12,电极引线32也可以穿设于发热片1的连接部12上并引出来,以与连接部12相连导通。
参见图13至18,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发热单元,包括:
上述的发热组件;
用于将液体传导到发热组件的发热片1上的导液体4,导液体4可以为陶瓷材质的导液体4或者导液棉;
以及,盖体5,盖体5、导液体4与发热组件组合,导液体4设在盖体5与发热组件之间,盖体5与导液体4组合,盖体5盖在导液体4上,发热组件与导液体4组合,发热组件的一侧与导液体4贴合。
盖体5可以没有卡扣结构,上盖和绝缘支架采用粘接、超声熔接等方式连接。参见图13至18,在一些实施例中,盖体5上设置有供液体进入的通向导液体4的进液孔52,以供液体到达导液体4处。此类盖体5,一般应用于发热组件水平放置,底部进气方式,侧方向出气,气流流动方向如图18所示。
参见图23至28,在一些实施例中,盖体5的底部与导液体4组合,盖体5的顶部设有第一通气口53a,盖体5的侧部设有与第一通气口53a连通的第二通气口53b,以供气流通过。第一通气口53a和第二通气口53b的数量不限,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通气口53b包括设在盖体5两侧的两个第二通气口53b。盖体5可以没有卡扣结构,盖体5和加强框体2采用粘接、超声熔接等方式连接。此类盖体5,一般应用于发热组件水平放置,底部进气方式,侧方向出气,气流流动的方向如图28中的箭头所示。
参见图29至33,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加强框体2包括外框部21以及内框部22,内框部22设在外框部21的框中,加强框体2的内框部22上形成第一避空位9a,发热片1的发热部11上设有第二避空位9b,盖体5上设有第一通孔9c,导液体4上设有第二通孔9d,第一通孔9c通过第二通孔9d,第一避空位9a、第二避空位9b和第一通孔9c对准连通,以供气流经通过发热组件、导液体4和盖体5通过。盖体5可以没有卡扣结构,盖体5和加强框体2采用粘接、超声熔接等方式连接。此类盖体5,一般应用于发热组件水平放置,底部进气方式,侧方向出气,气流流动的方向如图31中的箭头所示。
参见图34至37,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雾化器,包括壳体6,包括上述的发热组件或发热单元,发热组件设在壳体6中,发热组件的设置发热片1的一侧朝向壳体6的内壁,发热组件与壳体6的内壁保持间距并且相对于壳体6的内壁平行或倾斜,以供气流从发热片1与壳体6的内壁之间通过。平行于壳体6的内壁的方式参见图19,这样发热组件加热后雾化蒸发的蒸汽可以由下方进入的空气带出去。倾斜于壳体6的内壁的方式参见图20,这样的好处是发热组件加热雾化的蒸汽能更好的暴露在气流通道中,更加顺畅的带出。
发热组件可以包括设在壳体6的部分内壁的两侧的两个发热组件,以供气流从发热片1与壳体6的内壁之间通过。其中,发热组件平行于壳体6的内壁的方式参见图21;发热组件倾斜于壳体6的内壁的方式参见图22。
该雾化器具体而言包括:
壳体6,其中设有储液仓61,用于存储液体;
储液仓密封件7,用于储液仓61的液体的密封,防止液体外漏;
盖体5,用于固定导液体4,作为储液密封件的支撑骨架,形成气流通道;
导液体4,用于传导液体4,使得储液仓61的液体能传导到发热片1上;
发热片1,用于将导液体4传导到发热片1上面的液体进行加热雾化;
以及,底座8,用于电极3的固定,形成气流通道,作为雾化装置的壳体6的底座8。
雾化装置在工作时,液体从储液仓61经过储液仓密封件7预留的进液口,经过盖体5的进液口,到达导液体4上,导液体4将液体传导到发热片1的表面上,当雾化装置通电后,电流经过电极3流过发热片1,发热片1产生温度将液体加热成雾化蒸汽,使用者在储液仓61的出气口吸气时,空气由底座8进气口进入,经过发热片1,将雾化蒸汽由盖体5的气流通道经过储液仓61气流通道吸入到人体口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组合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