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导液雾化单元及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毛细导液雾化单元及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在电子雾化领域的电子雾化器,其供液系统容易出现漏液和供液不足的问题。想要做到液体不漏又能满足到加热雾化的需求,平衡点很难掌握。
目前行业内的雾化器,为了使得液体能够被完全雾化,其进液口一般设置在储液仓的底部,这样进液口所收到的液体压力较大,液体通过在多孔材料内的压力大,十分容易通过多孔导液体,容易造成漏液的问题,漏液可以通过调节多孔材料的孔隙大小和孔隙密度解决。但是,随着液体被雾化蒸发,储液仓的液体变少,压力变小,进液口所收到液体压力变小,液体通过多孔材料到达雾化面速度变慢,这样就会造成供液不足有干烧的问题,无论是漏液还是干烧都十分影响用户的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毛细作用吸附液体的毛细导液雾化单元及具有该毛细导液雾化单元的雾化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毛细导液雾化单元,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的侧面上设有至少一个进液孔,所述壳体的内侧与所述进液孔所在侧面之间设有与所述进液孔相连通的毛细吸液通道;
所述毛细吸液通道的长度沿着所述进液孔所在侧面的高度方向延伸,并且所述毛细吸液通道的相对两端分别向所述进液孔的上下方延伸,通过毛细作用将液体吸附至所述进液孔。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相对两端开放的筒体,所述筒体套设并贴合在所述雾化组件的外周侧面上;
所述筒体与所述进液孔相对的侧壁相对所述雾化组件向外凸起,形成沿所述筒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凸壁;所述毛细吸液通道形成在所述凸壁的内壁面与所述雾化组件的侧面之间。
优选地,所述筒体的外周形状与所述雾化组件的外周形状对应设置,为圆形、多边形或椭圆形。
优选地,所述凸壁上设有连通所述毛细吸液通道的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位于所述进液孔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一端封闭形成封闭端,所述雾化组件定位在所述封闭端的内端面上;
所述壳体的内壁面包括与所述进液孔所在的所述雾化组件的侧面以缝隙相对的第一壁面,所述毛细吸液通道形成在所述侧面与所述第一壁面之间;
所述壳体的其他内壁面为与所述雾化组件的其他侧面间隔相对的第二壁面;所述雾化组件的其他侧面与所述第二壁面之间的间隔形成储液腔并与所述毛细吸液通道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壁面上设有凸起的台阶,所述毛细吸液通道形成在所述进液孔所在的所述雾化组件的侧面与所述台阶之间。
优选地,所述壳体封闭端的内端面上设有支撑座,所述雾化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支撑座的外周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之间留有间隔,所述间隔与所述储液腔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毛细吸液通道的顶部平齐或高于所述进液孔的顶缘;所述毛细吸液通道的底部位于所述进液孔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导液体、套设在所述导液体外周的套筒、设置在所述导液体内的至少一个发热体,所述进液孔设置在所述套筒上;
所述导液体上设有贯穿其相对两端的气流孔,所述发热体位于所述气流孔的内壁面上。
优选地,所述发热体包括发热主体、相间隔连接在所述发热主体一端的两个电极连接部;所述电极连接部露出所述导液体的一端以外接电源。
优选地,所述发热主体呈片状或螺旋状;所述电极连接部为电极引线或电极触点。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雾化装置,包括以上任一项所述的毛细导液雾化单元、设置在所述毛细导液雾化单元外围的储液仓;
所述毛细导液雾化单元的毛细吸液通道的底部高于所述储液仓的底面。
本发明的毛细导液雾化单元,通过在进液孔外设置毛细吸液通道,利用毛细作用将雾化单元外的液体吸附引至进液孔,这样使得在雾化装置中,进液孔无需对应在储液仓底部,避免漏液的问题,储液仓底部的液体能够在毛细作用下被吸附至进液孔,避免供液不足造成干烧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毛细导液雾化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毛细导液雾化单元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毛细导液雾化单元进行毛细吸附液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毛细导液雾化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毛细导液雾化单元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毛细导液雾化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毛细导液雾化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毛细导液雾化单元的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和图10分别是图7所示毛细导液雾化单元在两个不同竖向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毛细导液雾化单元的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毛细导液雾化单元,包括壳体10以及设置在壳体10内的雾化组件20。
其中,雾化组件20的侧面上设有至少一个进液孔200,壳体10的内侧与进液孔200所在侧面之间设有毛细吸液通道100,毛细吸液通道100的长度沿着进液孔200所在的雾化组件20的侧面的高度方向延伸。毛细吸液通道100与进液孔200相连通;并且,毛细吸液通道100的相对两端分别向进液孔200的上下方延伸,通过毛细作用将液体吸附至进液孔200。进入进液孔200的液体再通过雾化组件加热雾化形成烟雾。
毛细吸液通道100的宽度d为0.1mm-3mm。毛细吸液通道100的数量与进液孔200对应设置。例如,对于雾化组件20的一侧设置进液孔200,毛细吸液通道100对应设有一个与其相对。对于雾化组件20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进液孔200时,毛细吸液通道100对应设有两个,分别与一个进液孔200相对。
本实施例中,壳体10包括相对两端开放的筒体11,筒体11套设并贴合在雾化组件20的外周侧面上。
筒体11与进液孔200相对的侧壁相对雾化组件20向外凸起,形成沿筒体1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凸壁12。毛细吸液通道100形成在凸壁12的内壁面与雾化组件10的侧面之间。
筒体11的外周形状与雾化组件20的外周形状对应设置,使得筒体11能够吻合贴紧在雾化组件20的外周。筒体11和雾化组件20的外周形状可为但不限于圆形、多边形或椭圆形等。凸壁12的凸起形状不限,可为方形、弧形等各种形状。
雾化组件20可包括导液体21、套设在导液体21外周的套筒22、设置在导液体21内的至少一个发热体23。
导液体21用于吸附可雾化的液体,其为多孔材料制成的多孔导液体,横截面可以是多边形、圆形等各种形状。导液体21上设有贯穿其相对两端的气流孔210,发热体23位于气流孔210的内壁面上,液体在发热体23上加热雾化后沿着气流孔210输出。
套筒22在导液体21外周的包覆起到结构支撑及隔离等作用。进液孔200设置在套筒22上。为了导液体21更好更快地吸附液体,导液体21的侧面上可设有配合在进液孔200内的凸起部211。
发热体23可以贴覆或嵌设在气流孔210的内壁面上,发热体23的一端露出导液体21的一端,用于外接电源。发热体23可包括发热主体231、相间隔连接在发热主体231一端的两个电极连接部232。电极连接部232露出导液体21的一端以外接电源,两个电极连接部32分别对应电源的正负极。
发热主体231可以呈片状或螺旋状;电极连接部232可以为电极引线或电极触点。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发热主体231为螺旋状的发热管,电极连接部232为发热管端部延伸或焊接的电极引线。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套筒22的长度大于导液体21的长度,从而导液体21整体可容置在套筒22内。套筒22的长度也大于壳体10的长度,壳体10对应套筒22上进液孔200的位置套设在套筒22的外周。壳体10的顶部平齐或高于进液孔200的顶缘,从而使得毛细吸液通道100的顶部也平齐或高于进液孔200的顶缘。壳体10的底部位于进液孔200的下方,使得毛细吸液通道100的底部也位于进液孔200的下方,因此毛细吸液通道100的底部开口能够将位于进液孔200下方的液体吸附并提升至进液孔200处,进入进液孔200被导液体21吸附。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毛细导液雾化单元用于雾化装置中时,雾化装置的储液仓300位于该毛细导液雾化单元的外围。雾化组件20上的进液孔200无需位于储液仓300的底部,可以处于储液仓300的中部或其他位置;毛细吸液通道100的底部位于储液仓300内,即高于储液仓300的底面。雾化装置工作时,储液仓300内的液体被毛细吸液通道100吸附进入其中,再通过进液孔200进入导液体21内。
如图4、5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毛细导液雾化单元,包括壳体10以及设置在壳体10内的雾化组件20。
其中,雾化组件20的侧面上设有至少一个进液孔200,壳体10的内侧与进液孔200所在侧面之间设有毛细吸液通道100,毛细吸液通道100的长度方向平行进液孔200所在的雾化组件20的侧面的高度方向。毛细吸液通道100与进液孔200相连通;并且,毛细吸液通道100的相对两端分别向进液孔200的上下方延伸,通过毛细作用将液体吸附至进液孔200。进入进液孔200的液体再通过雾化组件加热雾化形成烟雾。
壳体10包括相对两端开放的筒体11,筒体11套设并贴合在雾化组件20的外周侧面上。筒体11与进液孔200相对的侧壁相对雾化组件20向外凸起,形成沿筒体1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凸壁12。毛细吸液通道100形成在凸壁12的内壁面与雾化组件10的侧面之间。
雾化组件20包括导液体21、套设在导液体21外周的套筒22、设置在导液体21内的至少一个发热体23。
本实施例中,壳体10及毛细吸液通道100的具体设置、套筒22和导液体21的配合方式等均可参考上述第一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导液体21上设有贯穿其相对两端的气流孔210,发热体23可以贴覆或嵌设在气流孔210的内壁面上,发热体23的一端露出导液体21的一端以外接电源。气流孔210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相间隔的多个。发热体23可以一个或者多个;多个发热体23独立设置在每一气流孔210的内壁面上,也可以横跨多个气流孔210设置在该多个气流孔210的同一侧的内壁面上。
发热体23可包括发热主体231、相间隔连接在发热主体231一端的两个电极连接部232。电极连接部232露出导液体21的一端以外接电源,两个电极连接部32分别对应电源的正负极。
本实施例不同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是:发热主体231呈片状,其上进一步还可根据需要设置通孔形成镂空片状。电极连接部232可以如图5所示的电极引线,还可以是连接或形成在发热主体231上的电极触点。
本实施例的毛细导液雾化单元用于雾化装置,在雾化装置中的毛细导液方式相同于上述的第一实施例,可参考图3及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相关所述。
另外,上述的第一实施例中,雾化组件20的外周形状可以如图1、2所示的圆形,也可以是方形等其他形状。第二实施例中的雾化组件20的外周形状可以如图4、5所示的方形,也可以是圆形等其他形状。
如图6所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毛细导液雾化单元,包括壳体10以及设置在壳体10内的雾化组件20。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一、第二实施例不同的是:筒体11的凸壁12上设有连通毛细吸液通道100的排气孔130,排气孔130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一个或多个。在垂直方向上,排气孔130位于进液孔200的上方。排气孔130的设置,避免毛细吸液通道100内有空气段,空气气压无法排出而造成毛细现象无法达到吸液的效果。
如图7-10所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毛细导液雾化单元,包括壳体10以及设置在壳体10内的雾化组件20。
其中,雾化组件20的侧面上设有至少一个进液孔200,壳体10的内侧与进液孔200所在侧面之间设有毛细吸液通道100,毛细吸液通道100的长度沿着进液孔200所在的雾化组件20的侧面的高度方向延伸。毛细吸液通道100与进液孔200相连通;并且,毛细吸液通道100的相对两端分别向进液孔200的上下方延伸,通过毛细作用将液体吸附至进液孔200。进入进液孔200的液体再通过雾化组件加热雾化形成烟雾。
毛细吸液通道100的宽度d为0.1mm-3mm。毛细吸液通道100的数量与进液孔200对应设置。
本实施例中,壳体10整体呈筒状结构,其一端封闭形成封闭端110,雾化组件20定位在封闭端110的内端面上。雾化组件20的外周侧面不与壳体10的内壁面相接。
具体地,壳体10的内壁面包括与进液孔200所在的雾化组件20的侧面以缝隙相对的第一壁面101,毛细吸液通道100形成在侧面与第一壁面101之间。第一壁面101可以是平直的表面,也可以是与雾化组件20的侧面形状一致的面,比如同为弧面或平面等等。
壳体10的其他内壁面为与雾化组件20的其他侧面间隔相对的第二壁面102;雾化组件20的其他侧面与第二壁面102之间的间隔形成储液腔103,储液腔103与毛细吸液通道100相连通。
进一步地,壳体10封闭端110的内端面上设有支撑座120,雾化组件20设置在支撑座120上。支撑座120的外周与壳体10的内壁面之间留有间隔104,间隔104与储液腔103相连通。
封闭端110及支撑座120上还设有贯穿其相对两端以及封闭端110的通道孔105,通道孔105与雾化组件20上的气流孔210相接且相连通。
雾化组件20可参考上述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的雾化组件20,在此不再赘述。其中,雾化组件20的套筒22的下端部可以套设配合在支撑座120的上端,紧配合在支撑座120上。
如图11所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毛细导液雾化单元,包括壳体10以及设置在壳体10内的雾化组件20。壳体10、雾化组件20及毛细吸液通道100等参考上述第四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与上述第四实施例不同的是:壳体10的第一壁面101上设有凸起的台阶106,毛细吸液通道100形成在进液孔所在的雾化组件20的侧面与台阶106之间。台阶106的表面可以是平直的表面,也可以是与雾化组件20的侧面形状一致的面,比如同为弧面或平面等等。
对于上述第四和第五实施例中,毛细吸液通道100主要形成在面与面之间,该毛细吸液通道100的至少三面开放并与储液腔103相连通,因此毛细吸液通道100的三个开放面均能够以毛细作用吸附液体。
参考图3,本发明的雾化装置,包括毛细导液雾化单元以及设置在毛细导液雾化单元外围的储液仓300。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毛细导液雾化单元为图1、图4或图6所示的毛细导液雾化单元。在该实施方式中,雾化装置还包括外壳,毛细导液雾化单元设置在外壳内,储液仓300形成在外壳和毛细导液雾化单元之间,可呈环形。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毛细导液雾化单元为图7或图11所示的毛细导液雾化单元。在该实施方式中,毛细导液雾化单元的壳体10形成雾化装置的外壳,毛细导液雾化单元的储液腔103形成雾化装置的储液仓300。
雾化装置工作时,储液仓300内的液体被毛细吸液通道100吸附进入其中,再通过进液孔200进入导液体21内,发热体23通电发热后将导流至其上的液体雾化形成烟雾,烟雾通过气流孔210向外输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