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色无味液体塑料润滑剂的合成方法与流程
2021-02-02 10:02:30|388|起点商标网
[0001]
本发明属于塑料润滑剂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无色无味液体塑料润滑剂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塑料润滑剂是指赋予塑料润滑性、减少有害摩擦并防止制品界面粘附的加工助剂的总称。聚合物成型加工过程中添加润滑剂,不仅可以减少熔融后树脂分子之间的摩擦力,还能够降低熔融体与加工设备之间的粘结力,促进熔融体的流动,以保证加工顺利进行,对提高设备效率和成品率、增强制品的表面光泽度,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塑料润滑剂的品种很多,分类方法也很多。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润滑剂的润滑作用,分成内润滑剂(脂肪酸酯类和醇类等)、外润滑剂(金属皂、高级脂肪酸、脂肪酰胺和石蜡等)和复合润滑剂(金属皂类硬脂酸钙和脂肪酸皂等)三大类;另一种是根据润滑剂的化学结构,大致分成烃类、脂肪酸酰胺类、高级脂肪酸类、酯类、醇类、金属皂类和复合型润滑剂类。如果试图从分子结构层面,深入分析润滑机理与润滑剂化学结构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后一种分类方法似乎更加科学一些。
[0003]
但是,在现有的无色无味液体塑料润滑剂的合成方法中,反应原料在混合反应的过程中常常因为搅拌均匀而导致反应不充分,且反应原料在加热时内部温度难以控制,使得反应原料的温度难以控制在预定值范围内,从而使得最终得到的反应产物质量受到影响,使得该技术方案受到限制。
[0004]
鉴于此,本发明通过在反应装置中的反应筒内部设置一号搅拌轴和加热腔室,再将水银温度计伸入到反应筒内部;在通过加热腔室内部的硅油对反应原料进行油浴加热的同时,启动正反转电机使得一号搅拌轴上的搅拌杆转动并作用于反应原料,使得反应筒内部的反应原料在受到均匀加热的同时得到充分的搅拌作用;另外通过水银温度计检测反应筒内部温度,从而随时对反应装置进行调整,保证反应筒内部温度符合预定值。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现有的无色无味液体塑料润滑剂的合成方法中,反应原料的混合不均匀从而导致反应原料之间的反应不充分;另外反应装置内部的反应温度难以保证在预定值范围内,从而极大影响了最终产物的质量,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无色无味液体塑料润滑剂的合成方法。
[0006]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无色无味液体塑料润滑剂的合成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
s1:首先将丙三醇和异辛酸按照摩尔比为1:2的比例加入反应装置中,随后加入催化剂氯化亚锡和活性炭,启动反应装置对反应原料进行加热并对反应原料进行充分搅拌,使得反应装置内部的温度达到150-230℃,等待120-180分钟后停止加热使反应装置冷却至20-30℃,得到产物二异辛酸丙三醇酯;
[0008]
s2:在s1中得到的产物二异辛酸丙三醇酯中加入己二酸,按照二异辛酸丙三醇酯和己二酸之间的摩尔比2:1进行配比,随后加入催化剂磷酸,再次启动反应装置使得反应装置内部的温度达到140-200℃,等待120-180分钟后关闭反应装置使得反应装置内部温度冷却至25-30℃,将得到的产物经过滤纸进行过滤,即可得到无色无味的液体塑料润滑剂2-(二异辛酸丙三醇)己二酸酯;
[0009]
s1中采用的反应装置包括反应筒、筒盖、一号搅拌轴、正反转电机、水银温度计和电热丝;所述筒盖设置在反应筒顶部,所述一号搅拌轴设置在反应筒内部,所述一号搅拌轴底端与所述筒盖下表面转动连接,且所述一号搅拌轴外表面均匀设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与所述一号搅拌轴外表面转动连接,且所述搅拌杆与所述一号搅拌轴外表面的结合部设有复位弹片;所述一号搅拌轴内部设有一号孔,所述一号孔顶部与外界相通,所述正反转电机位于一号孔中靠近所述筒盖的区域并通过连杆与所述筒盖下表面相连,且所述正反转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连杆与所述一号孔内表面相连;所述反应筒上设有加热腔室,所述加热腔室中填充有硅油,所述电热丝均匀设置在所述加热腔室内靠近底部的区域;所述水银温度计的量程为0-400℃,所述水银温度计嵌入设置在所述筒盖靠近边缘部位所设置的一号槽中,且所述水银温度计底部的水银球伸入所述反应筒内部;通过加热腔室和一号搅拌轴的作用,使得反应筒内部反应原料在受到充分搅拌的同时得到均匀的加热。
[0010]
使用时,将反应原料倒入反应筒内部并关闭筒盖,此时对电热丝通电,使得电热丝发热并将热量传递给加热腔室中的硅油,硅油受热温度升高并通过加热腔室侧壁将热量传递给反应筒内部的反应原料;这种油浴加热的方式使得反应筒内部的反应原料受热更加均匀、稳定,且加热的温度易于控制,从而使得反应原料之间的混合反应更加充分;在对电热丝通电的同时启动正反转电机,正反转电机通过输出轴带动一号搅拌轴转动,一号搅拌轴转动的同时带动搅拌杆转动并作用于反应筒内部的反应原料,使得反应原料受到充分的搅拌作用,从而使得反应原料之间混合得更加均匀,反应得更加充分;同时因为搅拌杆与一号搅拌轴外表面转动连接,因此在搅拌杆因作用于反应原料而受到较大的阻力时,搅拌杆相对于一号搅拌轴上下摆动并在复位弹片作用下复位,从而使得搅拌杆所受到的阻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避免了搅拌杆因受到的阻力过大而发生断裂,同时上下摆动的搅拌杆进一步作用于反应原料,使得反应原料所受到的搅拌作用更加充分;另外,因为正反转电机位于一号孔中并与反应原料相隔绝,因此在正反转电机带动一号搅拌杆作用反应原料时,避免了反应原料渗入正反转电机中造成正反转电机的损坏,保证了正反转电机正常发挥作用;在反应的同时注意观察水银温度计,当水银温度计显示反应筒内部的反应原料温度不符合预定温度时,通过改变电热丝的功率使得硅油的温度改变,从而控制反应筒内部的反应原料的温度以符合预定温度,从而保证反应的正常进行。
[0011]
优选的,每个所述搅拌杆的中间部位均通过一号连杆与上下相邻的搅拌杆的相同部位转动连接,通过一号连杆的作用,使得上下相邻的搅拌杆同步上下摆动,防止相邻的搅拌杆之间发生碰撞并导致损坏;使用时,当搅拌杆受力上下摆动时,上下相邻的搅拌杆之间容易发生碰撞,从而导致搅拌杆发生损坏;因此将上下相邻的搅拌之间通过一号连杆相互连接,使得搅拌杆受压转动时通过一号连杆带动上下相邻的搅拌杆同步转动,从而使得上下相邻的搅拌杆在转动过程中始终保持相互平行,因此有效避免了搅拌杆上下摆动时的相互碰撞。
[0012]
优选的,所述加热腔室顶部中与所述一号搅拌轴下底面相对的部位设有二号孔,所述二号孔内嵌有二号搅拌轴,所述二号搅拌轴与所述二号孔滑动连接,且所述二号搅拌轴顶部嵌入所述一号搅拌轴底部所设置的三号孔中;所述二号搅拌轴顶部外表面均匀设置的一号板嵌入所述三号孔内表面对应位置所设置的二号槽中,且所述一号板与所述二号槽滑动连接,所述二号槽底部设有卡块;所述二号搅拌轴底部设有一号环,所述一号环下表面均匀设有搅拌板;通过一号搅拌轴带动二号搅拌轴转动并作用于加热腔室中的硅油,使得硅油加速流动并充分受到电热丝的加热作用,从而使得反应原料所受到加热作用更加均匀;使用时,因为二号搅拌轴顶部外表面均匀设置的一号板嵌入所述二号孔内表面所设置的二号槽中,因此当一号搅拌轴转动时,二号槽随一号搅拌轴转动并带动一号板转动,使得一号板带动二号搅拌轴转动,且二号槽底部所设置的卡块对一号板起到了阻隔作用,使得一号板被限制在二号槽中;转动的二号搅拌轴通过底部的一号环上设置的搅拌板作用于加热腔室中的硅油;加热腔室内部各区域的硅油因为搅拌板的作用而加速流动,导致各区域的硅油充分混合,使得加热腔室内不同区域的硅油温度分布更加均匀,从而使得反应筒内部的反应原料受热更加均匀,反应更加充分。
[0013]
优选的,所述二号孔内表面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部设有吸油毡,所述吸油毡与所述二号搅拌轴外表面紧密接触;通过吸油毡的作用,防止硅油沿着二号孔与二号搅拌轴之间的间隙流入并污染反应原料;使用时,当加热腔室中的硅油渗入二号搅拌轴与二号孔之间的间隙时,位于二号孔内表面的环形槽中的吸油毡对渗入的硅油起到隔绝和吸收的作用,避免硅油渗入到反应原料中从而影响了最终得到的反应产物的质量。
[0014]
优选的,所述搅拌板相对于加热腔室底部上表面倾斜设置,且所述一号板端部贯穿过二号槽底部并伸入到一号搅拌轴外侧,所述一号连杆底部设有二号环,所述二号环与所述一号板端部相接触;且所述搅拌板底部下降的最低点与所述电热丝之间的距离为3-5cm;通过搅拌板随二号搅拌轴转动时受压而上下移动的作用,使得一号连杆带动搅拌杆上下摆动并作用于反应原料,使得反应原料之间混合得更加充分;使用时,当正反转电机通过一号搅拌轴带动二号搅拌轴转动时,二号搅拌轴底部一号环上所设置的搅拌板随二号搅拌轴转动并作用于硅油;搅拌板在作用于硅油时受到硅油的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垂直于搅拌板表面,又因为搅拌板相对于加热腔室底部上表面倾斜设置,因此搅拌板所受到的反作用力倾斜于加热腔室底部上表面并可以分出一个向上的力,因此搅拌板受压带动二号搅拌轴沿着三号孔上移;当正反转电机的转向改变后,搅拌板所受到的反作用力方向改变并可以分出一个向下的分力,此时搅拌板带动二号搅拌轴向下移动;因此二号搅拌轴顶部的一号板随二号搅拌轴上下移动的同时带动二号环使得一号连杆上下移动,从而使得一号连杆带动搅拌杆上下摆动,使得反应筒内部的反应原料进一步受到搅拌作用,从而使得反应原料之间混合得更加均匀;另外由于卡块的限制作用,使得搅拌板在受力上下移动的过程中,搅拌板底部下移的最低点与电热丝之间保持3-5cm的距离,避免电热丝缠绕在搅拌板上,从而保证电热丝的正常发挥作用。
[0015]
优选的,所述加热腔室侧壁与所述筒盖的一号槽相对应的部位设有三号槽,所述三号槽的直径大于所述水银球直径5-8mm,通过三号槽的作用使得水银温度计在测量反应原料温度的同时避免与搅拌杆之间发生碰撞,保证水银温度计的正常发挥作用;使用时,在反应将水银温度计底部从筒盖的一号槽伸入到反应筒内部时,水银温度计底部的水银球嵌
入到加热腔室侧壁所设置的三号槽中,因为三号槽的直径大于所述水银球直径5-8mm,因此嵌入三号槽的水银球完全位于三号槽内部,使得水银温度计在测量反应筒内部反应原料的同时避免与转动的搅拌杆之间发生碰撞,保证水银温度计工作时的完好性。
[0016]
优选的,所述加热腔室侧壁靠近顶部的部位设有泄压管,所述泄压管内部设有一号单向阀;通过泄压管的作用使得加热腔室中的一部分硅油通过泄压管流出,防止加热腔室因过压而发生损坏;使用时,因为硅油的热膨胀系数较大,因此加热腔室内部的硅油因温度升高而膨胀时会造成加热腔室的过压;反应装置工作一段时间后,打开泄压管内部的一号单向阀,使得一部分硅油通过泄压管流出加热腔室,从而降低加热腔室内部的压力,防止加热腔室因过压而损坏。
[0017]
优选的,所述反应筒侧壁外表面设有一号罐,所述一号罐顶部所设置的一号导管与所述泄压管相连,且所述一号罐底部通过二号导管与所述加热腔室内部相连,且所述二号导管内部设有二号单向阀;使用时,反应装置工作时,通过一号导管将泄压管中流出的硅油收集到一号罐中;反应装置停止工作时,打开二号导管中的二号单向阀,使得一号罐中收集的硅油通过二号导管回到加热腔室中,从而避免硅油的浪费,减少环境的污染。
[001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9]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无色无味液体塑料润滑剂的合成方法,通过在反应装置中的反应筒内部设置一号搅拌轴和加热腔室,再将水银温度计伸入到反应筒内部;在通过加热腔室内部的硅油对反应原料进行油浴加热的同时,启动正反转电机使得一号搅拌轴上的搅拌杆转动并作用于反应原料,使得反应筒内部的反应原料在受到均匀加热的同时得到充分的搅拌作用;另外通过水银温度计检测反应筒内部温度,从而随时对反应装置进行调整,保证反应筒内部温度符合预定值。
[0020]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无色无味液体塑料润滑剂的合成方法,通过在一号搅拌轴底部设置二号搅拌轴,且二号搅拌轴底部伸入到加热腔室中;再通过一号搅拌轴带动二号搅拌轴转动,使得二号搅拌轴底部的一号环上所设置的搅拌板随二号搅拌轴转动并作用于加热腔室内部的硅油,使得加热腔室内部的硅油加速流动并保持温度分布均匀,从而保证反应原料的受热均匀。
附图说明
[002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22]
图1是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0023]
图2是本发明所采用的反应装置的立体图;
[0024]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5]
图4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6]
图5是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7]
图中:反应筒1、加热腔室11、二号孔111、三号槽112、泄压管113、一号罐114、一号导管115、二号导管116、二号搅拌轴12、一号板121、一号环122、搅拌板123、环形槽124、吸油毡125、筒盖2、一号槽21、一号搅拌轴3、搅拌杆31、一号连杆311、二号环312、复位弹片32、一号孔33、三号孔34、二号槽341、卡块342、正反转电机4、水银温度计5、水银球51、电热丝6。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29]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无色无味液体塑料润滑剂的合成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0]
s1:首先将丙三醇和异辛酸按照摩尔比为1:2的比例加入反应装置中,随后加入催化剂氯化亚锡和活性炭,启动反应装置对反应原料进行加热并对反应原料进行充分搅拌,使得反应装置内部的温度达到150-230℃,等待120-180分钟后停止加热使反应装置冷却至20-30℃,得到产物二异辛酸丙三醇酯;
[0031]
s2:在s1中得到的产物二异辛酸丙三醇酯中加入己二酸,按照二异辛酸丙三醇酯和己二酸之间的摩尔比2:1进行配比,随后加入催化剂磷酸,再次启动反应装置使得反应装置内部的温度达到140-200℃,等待120-180分钟后关闭反应装置使得反应装置内部温度冷却至25-30℃,将得到的产物经过滤纸进行过滤,即可得到无色无味的液体塑料润滑剂2-(二异辛酸丙三醇)己二酸酯;
[0032]
s1中采用的反应装置包括反应筒1、筒盖2、一号搅拌轴3、正反转电机4、水银温度计5和电热丝6;所述筒盖2设置在反应筒1顶部,所述一号搅拌轴3设置在反应筒1内部,所述一号搅拌轴3底端与所述筒盖2下表面转动连接,且所述一号搅拌轴3外表面均匀设有搅拌杆31;所述搅拌杆31与所述一号搅拌轴3外表面转动连接,且所述搅拌杆31与所述一号搅拌轴3外表面的结合部设有复位弹片32;所述一号搅拌轴3内部设有一号孔33,所述一号孔33顶部与外界相通,所述正反转电机4位于一号孔33中靠近所述筒盖2的区域并通过连杆与所述筒盖2下表面相连,且所述正反转电机4的输出轴通过连杆与所述一号孔33内表面相连;所述反应筒1上设有加热腔室11,所述加热腔室11中填充有硅油,所述电热丝6均匀设置在所述加热腔室11内靠近底部的区域;所述水银温度计5的量程为0-400℃,所述水银温度计5嵌入设置在所述筒盖2靠近边缘部位的一号槽21中,且所述水银温度计5底部的水银球51伸入所述反应筒1内部;通过加热腔室11和一号搅拌轴3的作用,使得反应筒1内部反应原料在受到充分搅拌的同时得到均匀的加热。
[0033]
使用时,将反应原料倒入反应筒1内部并关闭筒盖2,此时对电热丝6通电,使得电热丝6发热并将热量传递给加热腔室11中的硅油,硅油受热温度升高并通过加热腔室11侧壁将热量传递给反应筒1内部的反应原料;这种油浴加热的方式使得反应筒1内部的反应原料受热更加均匀、稳定,且加热的温度易于控制,从而使得反应原料之间的混合反应更加充分;在对电热丝6通电的同时启动正反转电机4,正反转电机4通过输出轴带动一号搅拌轴3转动,一号搅拌轴3转动的同时带动搅拌杆31转动并作用于反应筒1内部的反应原料,使得反应原料受到充分的搅拌作用,从而使得反应原料之间混合得更加均匀,反应得更加充分;同时因为搅拌杆31与一号搅拌轴3外表面转动连接,因此在搅拌杆31因作用于反应原料而受到较大的阻力时,搅拌杆31相对于一号搅拌轴3上下摆动并在复位弹片32作用下复位,从而使得搅拌杆31所受到的阻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避免了搅拌杆31因受到的阻力过大而发生断裂,同时上下摆动的搅拌杆31进一步作用于反应原料,使得反应原料所受到的搅拌作用更加充分;另外,因为正反转电机4位于一号孔33中并与反应原料相隔绝,因此在正反转电机4带动一号搅拌杆31作用反应原料时,避免了反应原料渗入正反转电机4中造成正反
转电机4的损坏,保证了正反转电机4正常发挥作用;在反应的同时注意观察水银温度计5,当水银温度计5显示反应筒1内部的反应原料温度不符合预定温度时,通过改变电热丝6的功率使得硅油的温度改变,从而控制反应筒1内部的反应原料的温度以符合预定温度,从而保证反应的正常进行。
[0034]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每个所述搅拌杆31的中间部位均通过一号连杆311与上下相邻的搅拌杆31的相同部位转动连接,通过一号连杆311的作用,使得上下相邻的搅拌杆31同步上下摆动,防止相邻的搅拌杆31之间发生碰撞并导致损坏;使用时,当搅拌杆31受力上下摆动时,上下相邻的搅拌杆31之间容易发生碰撞,从而导致搅拌杆31发生损坏;因此将上下相邻的搅拌之间通过一号连杆311相互连接,使得搅拌杆31受压转动时通过一号连杆311带动上下相邻的搅拌杆31同步转动,从而使得上下相邻的搅拌杆31在转动过程中始终保持相互平行,因此有效避免了搅拌杆31上下摆动时的相互碰撞。
[0035]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加热腔室11顶部中与所述一号搅拌轴3下底面相对的部位设有二号孔111,所述二号孔111内嵌有二号搅拌轴12,所述二号搅拌轴12与所述二号孔111滑动连接,且所述二号搅拌轴12顶部嵌入所述一号搅拌轴3底部所设置的三号孔34中;所述二号搅拌轴12顶部外表面均匀设置的一号板121嵌入所述三号孔34内表面对应位置所设置的二号槽341中,且所述一号板121与所述二号槽341滑动连接,所述二号槽341底部设有卡块342;所述二号搅拌轴12底部设有一号环122,所述一号环122下表面均匀设有搅拌板123;通过一号搅拌轴3带动二号搅拌轴12转动并作用于加热腔室11中的硅油,使得硅油加速流动并充分受到电热丝6的加热作用,从而使得反应原料所受到加热作用更加均匀;使用时,因为二号搅拌轴12顶部外表面均匀设置的一号板121嵌入所述二号孔111内表面所设置的二号槽341中,因此当一号搅拌轴3转动时,二号槽341随一号搅拌轴3转动并带动一号板121转动,使得一号板121带动二号搅拌轴12转动,且二号槽341底部所设置的卡块342对一号板121起到了阻隔作用,使得一号板121被限制在二号槽341中;转动的二号搅拌轴12通过底部的一号环122上设置的搅拌板123作用于加热腔室11中的硅油;加热腔室11内部各区域的硅油因为搅拌板123的作用而加速流动,导致各区域的硅油充分混合,使得加热腔室11内不同区域的硅油温度分布更加均匀,从而使得反应筒1内部的反应原料受热更加均匀,反应更加充分。
[0036]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二号孔111内表面设有环形槽124,所述环形槽124内部设有吸油毡125,所述吸油毡125与所述二号搅拌轴12外表面紧密接触;通过吸油毡125的作用,防止硅油沿着二号孔111与二号搅拌轴12之间的间隙流入并污染反应原料;使用时,当加热腔室11中的硅油渗入二号搅拌轴12与二号孔111之间的间隙时,位于二号孔111内表面的环形槽124中的吸油毡125对渗入的硅油起到隔绝和吸收的作用,避免硅油渗入到反应原料中从而影响了最终得到的反应产物的质量。
[0037]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搅拌板123相对于加热腔室11底部上表面倾斜设置,且所述一号板121端部伸入到一号搅拌轴3外侧,所述一号连杆311底部设有二号环312,所述二号环312与所述一号板121端部相接触;且所述搅拌板123底部下降的最低点与所述电热丝6之间的距离为3-5cm;通过搅拌板123随二号搅拌轴12转动时受压而上下移动的作用,使得一号连杆311带动搅拌杆31上下摆动并作用于反应原料,使得反应原料之间混合得更加充分;使用时,当正反转电机4通过一号搅拌轴3带动二号搅拌轴12转动时,二号
搅拌轴12底部一号环122上所设置的搅拌板123随二号搅拌轴12转动并作用于硅油;搅拌板123在作用于硅油时受到硅油的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垂直于搅拌板123表面,又因为搅拌板123相对于加热腔室11底部上表面倾斜设置,因此搅拌板123所受到的反作用力倾斜于加热腔室11底部上表面并可以分出一个向上的力,因此搅拌板123受压带动二号搅拌轴12沿着三号孔34上移;当正反转电机4的转向改变后,搅拌板123所受到的反作用力方向改变并可以分出一个向下的分力,此时搅拌板123带动二号搅拌轴12向下移动;因此二号搅拌轴12顶部的一号板121随二号搅拌轴12上下移动的同时压动二号环312使得一号连杆311上下移动,从而使得一号连杆311带动搅拌杆31上下摆动,因此反应筒1内部的反应原料进一步受到搅拌作用,从而使得反应原料之间混合得更加均匀;另外由于卡块342的限制作用,使得搅拌板123在受力上下移动的过程中,搅拌板123底部下移的最低点与电热丝6之间保持3-5cm的距离,避免电热丝6缠绕在搅拌板123上,从而保证电热丝6的正常发挥作用。
[0038]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加热腔室11侧壁与所述筒盖2的一号槽21相对应的部位设有三号槽112,所述三号槽112的直径大于所述水银球51直径5-8mm,通过三号槽112的作用使得水银温度计5在测量反应原料温度的同时避免与搅拌杆31之间发生碰撞,保证水银温度计5的正常发挥作用;使用时,在反应将水银温度计5底部从筒盖2的一号槽21伸入到反应筒1内部时,水银温度计5底部的水银球51嵌入到加热腔室11侧壁所设置的三号槽112中,因为三号槽112的直径大于所述水银球51直径5-8mm,因此嵌入三号槽112的水银球51完全位于三号槽112内部,使得水银温度计5在测量反应筒1内部反应原料的同时避免与转动的搅拌杆31之间发生碰撞,保证水银温度计5工作时的完好性。
[0039]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加热腔室11侧壁靠近顶部的部位设有泄压管113,所述泄压管113内部设有一号单向阀;通过泄压管113的作用使得加热腔室11中的一部分硅油通过泄压管113流出,防止加热腔室11因过压而发生损坏;使用时,因为硅油的热膨胀系数较大,因此加热腔室11内部的硅油因温度升高而膨胀时会造成加热腔室11的过压;反应装置工作一段时间后,打开泄压管113内部的一号单向阀,使得一部分硅油通过泄压管113流出加热腔室11,从而降低加热腔室11内部的压力,防止加热腔室11因过压而损坏。
[0040]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反应筒1侧壁外表面设有一号罐114,所述一号罐114顶部所设置的一号导管115与所述泄压管113相连,且所述一号罐114底部通过二号导管116与所述加热腔室11内部相连,且所述二号导管116内部设有二号单向阀;使用时,反应装置工作时,通过一号导管115将泄压管113中流出的硅油收集到一号罐114中;反应装置停止工作时,打开二号导管116中的二号单向阀,使得一号罐114中收集的硅油通过二号导管116回到加热腔室11中,从而避免硅油的浪费,减少环境的污染。
[0041]
使用时,将反应原料倒入反应筒1内部并关闭筒盖2,此时对电热丝6通电,使得电热丝6发热并将热量传递给加热腔室11中的硅油,硅油受热温度升高并通过加热腔室11侧壁将热量传递给反应筒1内部的反应原料;这种油浴加热的方式使得反应筒1内部的反应原料受热更加均匀、稳定,且加热的温度易于控制,从而使得反应原料之间的混合反应更加充分;在对电热丝6通电的同时启动正反转电机4,正反转电机4通过输出轴带动一号搅拌轴3转动,一号搅拌轴3转动的同时带动搅拌杆31转动并作用于反应筒1内部的反应原料,使得反应原料受到充分的搅拌作用,从而使得反应原料之间混合得更加均匀,反应得更加充分;
同时因为搅拌杆31与一号搅拌轴3外表面转动连接,因此在搅拌杆31因作用于反应原料而受到较大的阻力时,搅拌杆31相对于一号搅拌轴3上下摆动并在复位弹片32作用下复位,从而使得搅拌杆31所受到的阻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避免了搅拌杆31因受到的阻力过大而发生断裂,同时上下摆动的搅拌杆31进一步作用于反应原料,使得反应原料所受到的搅拌作用更加充分;另外,因为正反转电机4位于一号孔33中并与反应原料相隔绝,因此在正反转电机4带动一号搅拌杆31作用反应原料时,避免了反应原料渗入正反转电机4中造成正反转电机4的损坏,保证了正反转电机4正常发挥作用;在反应的同时注意观察水银温度计5,当水银温度计5显示反应筒1内部的反应原料温度不符合预定温度时,通过改变电热丝6的功率使得硅油的温度改变,从而控制反应筒1内部的反应原料的温度以符合预定温度,从而保证反应的正常进行;当搅拌杆31受力上下摆动时,上下相邻的搅拌杆31之间容易发生碰撞,从而导致搅拌杆31发生损坏;因此将上下相邻的搅拌之间通过一号连杆311相互连接,使得搅拌杆31受压转动时通过一号连杆311带动上下相邻的搅拌杆31同步转动,从而使得上下相邻的搅拌杆31在转动过程中始终保持相互平行,因此有效避免了搅拌杆31上下摆动时的相互碰撞;因为二号搅拌轴12顶部外表面均匀设置的一号板121嵌入所述二号孔111内表面所设置的二号槽341中,因此当一号搅拌轴3转动时,二号槽341随一号搅拌轴3转动并带动一号板121转动,使得一号板121带动二号搅拌轴12转动,且二号槽341底部所设置的卡块342对一号板121起到了阻隔作用,使得一号板121被限制在二号槽341中;转动的二号搅拌轴12通过底部的一号环122上设置的搅拌板123作用于加热腔室11中的硅油;加热腔室11内部各区域的硅油因为搅拌板123的作用而加速流动,导致各区域的硅油充分混合,使得加热腔室11内不同区域的硅油温度分布更加均匀,从而使得反应筒1内部的反应原料受热更加均匀,反应更加充分;当正反转电机4通过一号搅拌轴3带动二号搅拌轴12转动时,二号搅拌轴12底部一号环122上所设置的搅拌板123随二号搅拌轴12转动并作用于硅油;搅拌板123在作用于硅油时受到硅油的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垂直于搅拌板123表面,又因为搅拌板123相对于加热腔室11底部上表面倾斜设置,因此搅拌板123所受到的反作用力倾斜于加热腔室11底部上表面并可以分出一个向上的力,因此搅拌板123受压带动二号搅拌轴12沿着三号孔34上移;当正反转电机4的转向改变后,搅拌板123所受到的反作用力方向改变并可以分出一个向下的分力,此时搅拌板123带动二号搅拌轴12向下移动;因此二号搅拌轴12顶部的一号板121随二号搅拌轴12上下移动的同时压动二号环312使得一号连杆311上下移动,从而使得一号连杆311带动搅拌杆31上下摆动,因此反应筒1内部的反应原料进一步受到搅拌作用,从而使得反应原料之间混合得更加均匀;另外由于卡块342的限制作用,使得搅拌板123在受力上下移动的过程中,搅拌板123底部下移的最低点与电热丝6之间保持3-5cm的距离,避免电热丝6缠绕在搅拌板123上,从而保证电热丝6的正常发挥作用。
[0042]
上述前、后、左、右、上、下均以说明书附图中的图2为基准,按照人物观察视角为标准,装置面对观察者的一面定义为前,观察者左侧定义为左,依次类推。
[0043]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0044]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咨询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