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微生物培养罐的制作方法
2021-02-02 00:02:58|375|起点商标网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辅助器具,特别是一种多功能厌氧培养罐。
背景技术:
[0002]
弯曲杆菌属于人食源性腹泻疾病的主要病因,也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指出在世界各地导致肠胃炎的最常见细菌。弯曲杆菌腹泻的发病率很高,加上其病程以及可能出现致死性后遗症这些情况,致使该病从社会经济的角度具有很高的重要性。按照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弯曲杆菌培养和检测需要为该菌提供一个5%氧气浓度的微需氧环境。而食品安全标准中又涵盖了志贺氏菌、肉毒梭菌、双歧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等多项厌氧菌,厌氧菌培养的最佳气体环境是0%氧气浓度厌氧环境,因此在广大食品安全检测机构中需要一个良好的微需氧和厌氧菌培养工具。这类工具和常规有氧培养工具如恒温培养箱相比,需要一个特殊的、密封不漏气的腔体设计,通过杜绝培养过程中的气体交换和漏气可能;从而使这类工具可在气体抽排置换工具或厌氧催化剂的帮助下,确保这类工具能为弯曲杆菌和厌氧菌的培养提供一个恒定的微需氧或厌氧环境。而目前市面上提供的厌氧培养盒/培养罐均存在密闭性不够好、密封操作效率低和培养通量低等问题,导致了弯曲杆菌和厌氧菌的整体培养检出率下降和培养效果不稳定。
[0003]
厌氧培养盒/厌氧培养罐的工作方式:将放有厌氧菌或微需氧菌的微生物培养载体如培养皿,放入打开的厌氧盒/厌氧罐内,再放入厌氧催化剂,然后合闭罐盖;罐体与罐盖间有o型橡胶密封圈,合闭罐盖的同时将连接罐体罐盖的密封夹子夹上,密闭罐体内即实现厌氧或者微需氧环境。目前设计的问题:
[0004]
密闭性不够好:目前市面上的厌氧罐密闭非常依赖o型橡胶密封圈处于良好状态,如果密封圈橡胶老化,即可出现裂缝,出现漏气隐患,造成密闭性不好。
[0005]
密封操作效率低:目前的密封方式,需要每次再放入培养物之后,人工将连接罐体罐盖的密封夹子一一夹上,通常有4个密封夹,需要4次操作,降低操作效率。
[0006]
微需氧气体环境控制不佳:弯曲菌等微需氧菌需要特定微量氧气浓度的气体环境控制,因原有罐体的密闭性能不佳,导致含有20%氧气浓度的空气混入厌氧罐,也就导致更多氧气进入厌氧罐,从而造成最终的罐体内没有形成特定的某个准确氧气浓度。
[0007]
市场需要一种能够准确控制特定微量氧气浓度的气体环境,密闭性好的厌氧培养罐,本实用新型解决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8]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厌氧培养罐,本实用新型通过密封圈与双筒微生物培养罐的顶部边缘形成互补结构,增加密封性,且再配合外层密封组件,实现能够准确控制特定微量氧气浓度的气体环境。
[0009]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10]
一种多功能微生物培养罐,包括:双筒微生物培养罐,设置于双筒微生物培养罐上
的培养罐盖,固定在培养罐盖内的密封圈,设置于双筒微生物培养罐和培养罐盖之间的外层密封组件;密封圈与双筒微生物培养罐的顶部边缘形成互补结构。
[0011]
前述的一种多功能微生物培养罐,密封圈组成有:上密封圈,下密封圈;双筒微生物培养罐的顶部边缘组成有:互补对应于上密封圈的上部开口,互补对应于下密封圈的下部开口。
[0012]
前述的一种多功能微生物培养罐,上密封圈的体积大于下密封圈。
[0013]
前述的一种多功能微生物培养罐,密封圈的截面为梯形,双筒微生物培养罐的顶部边缘的截面为梯形。
[0014]
前述的一种多功能微生物培养罐,密封圈安装在培养罐盖的内侧狭缝中。
[0015]
前述的一种多功能微生物培养罐,外层密封组件组成有:固定于培养罐盖两侧的罐盖压条,将灌溉压条固定在培养罐盖上的紧固压勾组件,设置于培养罐盖的顶端的易插拔接口和密封阀门。
[0016]
前述的一种多功能微生物培养罐,紧固压勾组件组成有:卡接固定在灌溉压条上的紧固压勾本体,连接在紧固压勾内的压力弹簧。
[0017]
前述的一种多功能微生物培养罐,培养罐盖上设置有罐盖提手。
[0018]
前述的一种多功能微生物培养罐的应用,用于培养弯曲杆菌和厌氧菌。
[0019]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0020]
本实用新型通过密封圈与双筒微生物培养罐的顶部边缘形成互补结构,互补结构选用密封圈下缘和罐体上缘均为对称的梯形结构,增加密封性,保障了罐体与罐盖的严格密封,杜绝了漏气可能;
[0021]
互补结构再配合易插拔接口及密封阀门,实现能够准确控制特定微量氧气浓度的气体环境,从而优化了空肠弯曲菌等微需氧菌培养;
[0022]
外层密封组件的结构设计使得厌氧密封操作简单化,从而提高效率;
[0023]
因为密封性设计,使得在内置厌氧催化剂或采用气体抽排方法抽真空实现无氧的时候可用于厌氧菌的厌氧培养,在内置微需氧催化剂的时候可用于微需氧菌的微需氧培养,从而实现多功能应用。
附图说明
[0024]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拆解图;
[0025]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
[0027]
1双筒微生物培养罐,2培养罐盖,3梯形密封圈,4罐盖压条,5罐盖提手,6紧固压勾本体,7压力弹簧,8易插拔接口和密封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介绍。
[0029]
如图1、2所示的一种多功能微生物培养罐,包括:双筒微生物培养罐1,设置于双筒微生物培养罐1上的培养罐盖2,固定在培养罐盖2内的密封圈,设置于双筒微生物培养罐1和培养罐盖2之间的外层密封组件;密封圈与双筒微生物培养罐1的顶部边缘形成互补结
构,密封圈安装在培养罐盖2的内侧狭缝中。双罐连接的厌氧培养罐体为双筒状,每个筒内可单独放置培养皿。
[0030]
密封圈组成有:上密封圈,下密封圈;双筒微生物培养罐1的顶部边缘组成有:互补对应于上密封圈的上部开口,互补对应于下密封圈的下部开口。作为一种优选,上密封圈的体积大于下密封圈;如图1所示,再进一步的优选,互补结构为梯形互补结构;密封圈的截面为梯形,双筒微生物培养罐1的顶部边缘的截面为梯形。需要说明的是:互补结构并非只有梯形这一个互补结构,形状不受限制。但是本实用新型采用梯形密封设计,双筒微生物培养罐1的顶部采用上大下小的梯形开口,与上小下大的梯形密封圈3形成梯形互补;上大下小的设计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密封性能。
[0031]
外层密封组件组成有:固定于培养罐盖2两侧的罐盖压条4,将灌溉压条固定在培养罐盖上的紧固压勾组件,设置于培养罐盖的顶端的易插拔接口和密封阀门8。紧固压勾组件组成有:卡接固定在灌溉压条上的紧固压勾本体6,连接在紧固压勾内的压力弹簧7。为了方便搬运,培养罐盖2上设置有罐盖提手5。
[0032]
培养腔体密封的具体工作方式:先将培养物如培养皿分别放入双罐罐体;然后在罐盖内侧狭缝中装上梯形密封圈3;由于密封圈的截面积是梯形,则和罐体顶部形成交错互补;最后将带有2个紧固压勾组件的培养罐盖2合闭到罐体上以后,将2个紧固压勾组件放下压紧,则密封圈与互补的双筒微生物培养罐1的顶部边缘即形成互相限位,整个厌氧罐即完成密封。
[0033]
微生物培养罐的应用用于培养弯曲杆菌和厌氧菌;由于新型微生物培养罐本身可确保密封,因此在内置厌氧催化剂(由催化剂与腔体中空气中氧气发生催化反应,消耗掉密封腔体内所有氧气)或采用气体抽排方法抽真空(在易插拔接口处外接真空泵实现)实现无氧的时候可用于厌氧菌(如志贺氏菌、双歧杆菌等)的厌氧培养,在内置微需氧催化剂(由催化剂与腔体中空气中氧气发生催化反应,消耗掉密封腔体内部分氧气,使氧气浓度比例由正常空气的20%左右下降到5%-10%)的时候可用于微需氧菌(如空肠弯曲菌、布鲁氏菌等)的微需氧培养。
[0034]
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圈和双筒微生物培养罐1的顶部边缘形成互补结构,保障了罐体与罐盖的严格密封,杜绝了漏气可能;因为密闭性好,所以扩大了培养罐的运用范围,实现多功能;传统的厌氧培养罐密封方式需要多次操作密封夹子的夹紧操作,新型罐盖仅需2个密封压钩,密封压钩简单向下按压,即可压紧罐体与罐盖,实现罐体闭合;厌氧培养罐体闭合的同时,由于采用梯形密封方法,罐体与罐盖即可保证闭合且密封;从而大大简化了密封操作,且密封操作效率大大提高。采用双罐设计,即2个罐体共用同一罐盖;该设计实现了一次开闭罐盖操作,即可实现双罐同时放入厌氧培养皿的效果,提高通量。因罐体密闭性能大大提升,不会有包含20%氧气浓度的空气混入厌氧罐,也就确保了最终的罐体内可形成特定的某个准确氧气浓度,为弯曲菌等微需氧菌提供了最佳氧气浓度,从而提升了弯曲菌等微需氧菌的培养效果。
[0035]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咨询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