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一种温室大棚全开窗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01-06 18:01:27|474|起点商标网
一种温室大棚全开窗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室大棚领域,尤其涉及顶部全开窗温室大棚的开窗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温室大棚全开窗通风系统,尤其适用于多联栋温室大棚。



背景技术:

温室大棚属于半封闭式建筑,白天在较强日照作用下,温室内温度升温迅速,会严重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一般采用温室外遮阳或者温室顶开窗、侧开窗通风的方式进行降温。现目前薄膜温室顶开窗通风方式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其一、电动卷膜顶开窗,其优点是造价低,缺点是密封性差,抗风能力弱,损坏率高,需要频繁更换。

其二、弧形齿条顶开窗,其通风口开启角度小于35度,通风效率低,且每扇通风窗至少需要一台电机传动,对于多跨度多扇通风窗的联栋温室,需要多套开窗系统;采用此种方式开窗系统造价相当高,实用性也不好;同时,多台电机工作会带来更高的故障率,导致系统的运行稳定性不好。

其三、双轨道式齿条顶开窗,其用两台电机分别带动上下两根齿条运行,可实现一定面积(一般为3500平米)的左右窗户的分开控制,左右窗可单独通风,也可以同时通风。此种顶开窗系统减少了电机使用量,降低了造价。通风口开启角度比弧形齿条顶开窗稍大,能达到40度左右,但是仍然不能满足温室快速通风降温的需求。

上述现有三种典型的顶开窗设计的原理都是以温室屋脊为轴心,窗框的活动边挂在屋脊上转动,实现窗框的开启或者闭合。其安装难度大,维护不方便且排出温室内湿热空气效率低。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需要一种开窗角度更大,有效通风截面更大,通风效果更好的开窗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及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开窗角度限制大,有效开窗通风截面小,且需要的控制系统复杂,造价高,耗能高以及故障高等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温室大棚全开窗通风系统,采用全新设计的顶部开窗结构,摒弃了现有的以屋脊为中心铰接点的方案,采用全新的天沟铰接技术,使得天沟兼容了支撑、雨水排放、冷凝水收集并排放的多功能一体化,同时,采用本申请系统能够实现大角度开窗,相较于现有的齿条开窗系统,有效开窗角度达到了现有角度的近两倍,且有效开窗区域并无屋脊、横梁等承力构件设置,单扇顶棚采用单电机控制驱动,不仅优化了结构,还大大增加了顶棚开闭运行过程中的一致性,降低了使用能耗和故障率。

再者,本申请还提供了基于开窗系统结构设计的排水机构,通过创造性的设计了天沟结构和固膜器,能够极大的简化排水系统的安装,提高了大棚内外的气密性,能够实现冷凝水的全收集和突发性大降水量的雨水排放。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温室大棚全开窗通风系统,包括大棚骨架,固定安装在大棚骨架上的天沟,所述天沟上铰接有两扇顶棚,所述顶棚在安装于大棚骨架上的传动机构驱动下在所述天沟长度方向垂直的平面内偏转,使得铰接于不同所述天沟上的相邻两扇顶棚形成密闭或开敞的大棚顶窗。

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一套或者多套传动单元,任一套传动单元均包括平行设置且在水平面内运动轨迹不相交的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同步或者不同步相对运动的齿轮箱,以及驱动齿轮箱的动力装置;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均铰接有用于支撑所述顶棚偏转的支撑杆;对于单扇面积较小的顶棚所述传动机构仅包含一套所述传动单元;当单扇面积较大的顶棚需要多点支撑才能保证顶棚的稳定性的情况下,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两套及以上传动单元时,相邻两个齿轮箱之间通过同步轴连接并实现同步驱动。

齿轮箱具有同步和不同步两种:

同步齿轮箱实现的效果是通过不改变齿比的前提下实现驱动换向,使得驱动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同步相对运动,使得通过支撑杆分别与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铰接的顶棚实现同开同关,任一开窗角度两扇顶棚都保持相同的偏转角。

不同步齿轮箱实现的效果是使得驱动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的驱动力可切换或者可调,以达到相对两扇顶棚处于不同角度,以满足大棚在下雨的环境下亦可采用错位开窗的方式实现通风,这一点是现有的顶开窗系统不能实现的技术效果。

为了更好的更加顶棚的稳定性,所述支撑杆采用y型结构或者与所述顶棚采用多点铰接的结构。支撑杆的下端头与第一齿条或第二齿条采用单点铰接,但由于顶棚的面积较大,采用单点铰接支撑的受力不够均匀,为改善顶棚的稳定性,采用y型的支撑杆能够改善顶棚的受力状态,针对单扇顶棚的面积较大,跨度款的顶棚亦可采用多点铰接的方式与顶棚连接。

优选地,构成所述大棚顶窗的两扇所述顶棚之间设置有用于实现大棚顶窗密闭的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包括任一顶棚端头边缘上设置的至少一条沿顶棚长度方向设置用于抵靠相对侧顶棚端头边缘实现挤压密封的密封条。所述密封机构还包括设置于顶棚端头上用于抵靠、卡接或容纳所述密封条的一条或者多条限位凸棱,所述限位凸棱的高度低于所述密封条自然状态下的高度。密封条在大棚顶窗处于关闭状态时保持受挤压状态,通过抵靠接触的两扇顶棚挤压软质的密封条实现密封效果;设置多条密封条的作用在于形成多道密封层,避免在长时间的阳光或者高温条件下使得密封条老化失效,出现密封失效。密封条优选采用通过预设在顶棚端头端面上的至少一条卡槽进行卡接安装,以便于后续对密封条的维护和更换。

值得强调和说明的是,本申请创造性的在任一一侧或者两侧顶棚上均设置有用于相互抵靠限制的凸棱,避免顶棚对密封条施加的压力过大而导致密封条被挤压变形或者压裂而导致密封失效。所述凸棱可以设置多条,相邻两条凸棱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密封条的凹槽,这样既可以保证相邻两扇顶棚之间的受力稳定,又可以避免对密封条的过度挤压,还可以避免密封条的直接暴露而导致提前氧化的问题。在自然状态下密封条的高度高于凸棱的高度的限定设置可以确保密封条在大棚顶窗处于关闭状态时始终处于压缩状态,与顶棚之间具有良好的挤压接触密封效果同时亦可避免挤压过度导致的密封条损坏。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技术方案,构成大棚顶窗的任一所述顶棚的自由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向相对侧顶棚延伸并遮挡大棚顶窗接缝处的挡水条。当遇下雨时需要对大棚通风则采用错位开窗的方式进行,即相对两扇顶棚处于不同的偏转角,呈现一高一低的状态,中间保留一定宽度的缝隙以实现通风,为避免雨水通过该保留的缝隙进入大棚,则通过设置的挡水条实现对雨水的遮挡。若只有一侧顶棚设置有所述挡水条,在实际错位通风时,则应当保持具有挡水条的顶棚处于高位,不具有挡水条的顶棚处于低位。

为了满足天沟同时对顶棚实现支撑、对雨水进行排放、以及对冷凝水实现收集和排放,优选地,所述天沟采用下述结构设置,具体包括一体成型并向上弯曲的本体,与本体两内侧壁固连用于形成密封本体上方开口的盖板,所述盖板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用于与所述顶棚铰接的支架,所述盖板与本体形成两端开口的第二排水槽。

为了提高大棚内外的气密性和整体性,避免暴雨囤积于天沟中形成高水位渗入大棚内,优选地,两个所述支架的相对侧上均对称设置有至少一条用于将覆盖于顶棚上的薄膜自由端密闭压合的固膜槽。将薄膜压入固膜槽内,使得天沟的上表面和覆盖于顶棚上表面的薄膜形成密闭的整体,当遇到暴雨季节,无论降水量多大,雨水始终只能暂时停留在天沟上表面,由于薄膜的遮挡,雨水无法通过顶棚与天沟之间的铰接缝隙进入到大棚内部,从而大大提高了气密性,相较于现有以屋脊为铰接中心的结构设置,具有更好,更完整的气密结构,且无需额外增加现有天沟与屋脊之间的密封装置和排水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的两侧边缘向上延伸形成延伸部,所述延伸部高于所述盖板;所述延伸部的内侧壁、盖板上表面,以及支架的外侧壁形成用于收集并排放来自薄膜内壁上滑落的冷凝水的第一流滴槽。

作为优选设计方案,所述盖板上位于两个所述支架之间一体成型设置有至少一条呈t型的棱条,相邻两条所述棱条之间和/或棱条与支架之间形成具有收敛顶部开口的第二安装槽;所述本体两侧壁向内凹形成收敛开口用于安装固定螺栓的第一安装槽。

优选地,所述顶棚上靠近天沟一侧的上表面安装有用于固定薄膜的固膜器,所述固膜器具有用于收集、排放来自薄膜内壁上滑落的冷凝水的第二流滴槽,所述第二流滴槽通过排水软管与第一流滴槽导通或者所述排水软管贯穿所述盖板或本体与所述第二排水槽连通。固膜器为本申请独创的固膜、压膜一体型材结构,能够实现快速固膜安装,压膜力度可调节的新型结构设计,融合第二流滴槽的设计,兼容了冷凝水的收集和排放,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省去了排水系统的安装,节省了大棚结构。

优选地,所述固膜器包括用于固定安装在所述顶棚上的固膜型材,所述固膜型材包括用于压膜的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流滴槽,以及将薄膜压入第一槽内并进行固定的预压装置。

优选地,所述固膜型材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流滴槽和第一槽之间的第二槽,所述预压装置铰接有能够将薄膜压入或者半压入第二槽内并用于张紧薄膜的张紧装置。

优选地,所述第二流滴槽与第二槽之间设置有平滑结构设置的护膜部;第一槽与第二槽之间设置有隔离部,所述隔离部顶端设置有用于支撑薄膜的平滑结构或者膨大结构。所述张紧装置用于按压薄膜的一端具有压紧部,所述压紧部为向任意方向弯曲形成的弧形结构或者表面平滑设置的膨大结构。上述结构中,在实际安装过程及安装状态任一与薄膜接触的部位均采用光滑弧形结构或者膨大结构设置,能够确保薄膜在整个固定、压紧,以及使用过程中不会因细微的蠕动、振动摩擦导致薄膜的损坏。

有益效果

1、本申请采用天沟与顶棚铰接的方式利用双平行齿条结构设计能够实现大棚顶部开窗角度达70°以上,有效的增加了顶开窗的通风面积;同时整体顶棚开窗省去了现有顶开窗的顶棚骨架,使得开窗有效截面更大。

2、本申请创造性的提出了新型天沟型材设计与固膜器型材设计,使得安装更加简单,快捷和高效,同时能够解决大棚的雨水排放、冷凝水收集排放、薄膜的固定和张紧可调。

3、通过控制改变顶棚角度可以实现全开窗、半开窗、错位开窗和关闭的不同状态切换,尤其是错位开窗方式能够满足在阴雨天大棚的通风需求,这是现目前其他大棚顶开窗系统不能实现的。

4、本申请通过挡水条、限位凸棱和密封条的配合实现大棚的良好的密封性,以及错位开窗通风状态的闭水性。

5、y型支撑杆或多点铰接支撑杆能够提高顶棚的抗风性,保证在任何需要通风的环境下,都能够通过开窗实现大棚内的湿热空气排放。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处于开窗状态的端面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区结构放大图;

图3是图1的轴测立体图;

图4是本申请处于闭窗状态的端面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区结构放大图;

图6是图4的轴测立体图;

图7是本申请错位开窗的端面示意图;

图8是天沟端面结构图;

图9是固膜器固膜前的状态示意图;

图10是完成固膜,准备压膜张紧的状态示意图;

图11是固膜、压膜后将固膜器固定安装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12是固膜器的另一安装方式的状态示意图;

图13是同步齿轮箱内部齿轮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不同步齿轮箱内部齿轮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大棚骨架;2-齿轮箱;3-第一齿条;4-第二齿条;

5-天沟;51-本体;52-第一安装槽;53-延伸部;54-盖板;55-第一流滴槽;56-支架;57-固膜槽;58-第二安装槽;59-第二排水槽;

6-支撑杆;7-顶棚;8-同步轴;9-排水软管;10-薄膜;

11-固膜器;111-固膜型材;1110-第一槽;1111-第二槽;1112-第二流滴槽;1113-弯折部;1114-护膜部;1115-隔离部;112-预压装置;113-张紧装置;114-压紧部;

12-第一排水槽;13-卡槽;14-密封条;15-限位凸棱;16-挡水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结合说明书附图1、3-4、6-7所示的一种温室大棚全开窗通风系统,包括大棚骨架1,固定安装在大棚骨架1上的天沟5,所述天沟5上铰接有两扇顶棚7,所述顶棚7在安装于大棚骨架1上的传动机构驱动下在所述天沟5长度方向垂直的平面内偏转,使得铰接于不同所述天沟5上的相邻两扇顶棚7形成密闭或开敞的大棚顶窗。其工作原理是采用传动机构驱动构成大棚顶窗的两扇顶棚7以不同角度的偏转,以实现大棚顶窗不同程度的开窗或者关闭,实现大棚保温或者通风散热的技术效果。本实施例中的开窗通风系统的设计原理放弃了传统的以温室大棚的屋脊为轴心的开窗方式,本实施例创造性的以天沟为轴心的屋面全开窗方式,不仅最大限度排出温室内湿热空气,而且还降低了安装难度,优化了温室大棚内的骨架结构。同时,本实施例将现有的传动机构从双齿条的上下运动改为左右水平相对运动,在保留了缘由双轨道齿条顶开窗的优点的基础上增大了通风开启角度。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解决顶开窗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在实施例1的结构基础上,结合附图1、3-4、6-7所示,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一套或者多套传动单元,任一套传动单元均包括平行设置且在水平面内运动轨迹不相交的第一齿条3和第二齿条4,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齿条3和第二齿条4同步或者不同步相对运动的齿轮箱2,以及驱动齿轮箱2的动力装置;所述第一齿条3和第二齿条4均铰接有用于支撑所述顶棚7偏转的支撑杆6;对于单扇面积较小的顶棚7所述传动机构仅包含一套所述传动单元;当单扇面积较大的顶棚7需要多点支撑才能保证顶棚7的稳定性的情况下,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两套及以上传动单元时,相邻两个齿轮箱2之间通过同步轴8连接并实现同步驱动。其中一套传动单元可以采用同一驱动装置,亦可采用不同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采用现有设备即可满足,例如电机,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根据不同情况,具体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齿轮箱2具有同步和不同步两种:

同步齿轮箱2实现的效果是通过不改变齿比的前提下实现驱动换向,使得驱动第一齿条3和第二齿条4同步相对运动,使得通过支撑杆6分别与第一齿条3和第二齿条4铰接的顶棚7实现同开同关,任一开窗角度两扇顶棚7都保持相同的偏转角。具体可采用图13所示齿轮箱结构。

不同步齿轮箱2实现的效果是使得驱动第一齿条3和第二齿条4的驱动力可切换或者可调,以达到相对两扇顶棚7处于不同角度,以满足大棚在下雨的环境下亦可采用错位开窗的方式实现通风,这一点是现有的顶开窗系统不能实现的技术效果。具体可采用图14的齿轮箱结构,第一齿条3和第二齿条4分别采用一套独立的,相互不影响的齿轮组实现,此种情况优选采用独立的驱动装置进行驱动,通过两个独立的电机分别驱动与所述第一齿条3和第二齿条4传动连接的齿轮组。关于齿轮箱2的具体设计具有多种方案,亦可选购现有的齿轮箱2实现,在此不做详述。

实施例3:

结合图3所示,为了更好的更加顶棚7的稳定性,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支撑杆6采用y型结构或者与所述顶棚7采用多点铰接的结构。支撑杆6的下端头与第一齿条3或第二齿条4采用单点铰接,但由于顶棚7的面积较大,采用单点铰接支撑的受力不够均匀,为改善顶棚7的稳定性,采用y型的支撑杆6能够改善顶棚7的受力状态,针对单扇顶棚7的面积较大,跨度款的顶棚7亦可采用多点铰接的方式与顶棚7连接。

实施例4:

在前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提高大棚顶窗的密封性,本实施例具体采用下述设置,结合附图5所示内容,构成所述大棚顶窗的两扇所述顶棚7之间设置有用于实现大棚顶窗密闭的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包括任一顶棚7端头边缘上设置的至少一条沿顶棚7长度方向设置用于抵靠相对侧顶棚7端头边缘实现挤压密封的密封条14。所述密封机构还包括设置于顶棚7端头上用于抵靠、卡接或容纳所述密封条14的一条或者多条限位凸棱15,所述限位凸棱15的高度低于所述密封条14自然状态下的高度。密封条14在大棚顶窗处于关闭状态时保持受挤压状态,通过抵靠接触的两扇顶棚7挤压软质的密封条14实现密封效果;设置多条密封条14的作用在于形成多道密封层,避免在长时间的阳光或者高温条件下使得密封条14老化失效,出现密封失效。密封条14优选采用通过预设在顶棚7端头端面上的至少一条卡槽13进行卡接安装,以便于后续对密封条14的维护和更换。

值得强调和说明的是,本申请创造性的在任一一侧或者两侧顶棚7上均设置有用于相互抵靠限制的凸棱15,避免顶棚7对密封条14施加的压力过大而导致密封条14被挤压变形或者压裂而导致密封失效。所述凸棱15可以设置多条,相邻两条凸棱15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密封条14的凹槽,这样既可以保证相邻两扇顶棚7之间的受力稳定,又可以避免对密封条14的过度挤压,还可以避免密封条14的直接暴露而导致提前氧化的问题。在自然状态下密封条14的高度高于凸棱15的高度的限定设置可以确保密封条14在大棚顶窗处于关闭状态时始终处于压缩状态,与顶棚7之间具有良好的挤压接触密封效果同时亦可避免挤压过度导致的密封条14损坏。

实施例5:

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示出了本申请独有的开窗方式,具体如图5示出内容,构成大棚顶窗的任一所述顶棚7的自由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向相对侧顶棚7延伸并遮挡大棚顶窗接缝处的挡水条16。当遇下雨时需要对大棚通风则采用错位开窗的方式进行,即相对两扇顶棚7处于不同的偏转角,呈现一高一低的状态,中间保留一定宽度的缝隙以实现通风,为避免雨水通过该保留的缝隙进入大棚,则通过设置的挡水条16实现对雨水的遮挡。若只有一侧顶棚7设置有所述挡水条16,在实际错位通风时,则应当保持具有挡水条16的顶棚7处于高位,不具有挡水条16的顶棚7处于低位。这一开窗方式和通风状态是本申请独有的结构所带来的,解决了现有的顶开窗大棚在雨季不能进行开窗通风的问题。

实施例6:

为了满足天沟5同时对顶棚7实现支撑、对雨水进行排放、以及对冷凝水实现收集和排放,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沟5的具体结构方案。

基于应对雨水的排放考虑,结合附图8所示,所述天沟5采用下述结构设置,具体包括一体成型并向上弯曲的本体51,与本体51两内侧壁固连用于形成密封本体51上方开口的盖板54,所述盖板54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用于与所述顶棚7铰接的支架56,所述盖板54与本体51形成两端开口的第二排水槽59。为了提高大棚内外的气密性和整体性,避免暴雨囤积于天沟5中形成高水位渗入大棚内,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支架56的相对侧上均对称设置有至少一条用于将覆盖于顶棚7上的薄膜10自由端密闭压合的固膜槽57。将薄膜10压入固膜槽57内,使得天沟5的上表面和覆盖于顶棚7上表面的薄膜10形成密闭的整体,当遇到暴雨季节,无论降水量多大,雨水始终只能暂时停留在天沟5上表面,由于薄膜10的遮挡,雨水无法通过顶棚7与天沟5之间的铰接缝隙进入到大棚内部,从而大大提高了气密性,相较于现有以屋脊为铰接中心的结构设置,具有更好,更完整的气密结构,且无需额外增加现有天沟与屋脊之间的密封装置和排水结构。这一有益技术效果得益于本实施例中天沟5结构的优化设计,使得整个多联栋温室大棚的顶部形成一个密闭的整体,抗雨水能力强,使得整个温室大棚内部具有极佳的保温保湿效果。

基于应对冷凝水收集排放问题,本实施例中,为提高天沟5的兼容性和实用性,所述本体51的两侧边缘向上延伸形成延伸部53,所述延伸部53高于所述盖板54;所述延伸部53的内侧壁、盖板54上表面,以及支架56的外侧壁形成用于收集并排放来自薄膜10内壁上滑落的冷凝水的第一流滴槽55。采用该结构能够使附着于薄膜10内壁上的冷凝水自然滑落到第一流滴槽55内,省去了针对冷凝水收集的结构安装,使得大棚内部的结构更加紧凑,集成化程度更高。

为提高天沟5的兼容性和实用性,进一步兼容温室大棚对遮阳的需求,所述盖板54上位于两个所述支架56之间一体成型设置有至少一条呈t型的棱条,相邻两条所述棱条之间和/或棱条与支架56之间形成具有收敛顶部开口的第二安装槽58;通过在第二安装槽58内插接安装支撑遮阳网的杆件即可在大棚顶部上方搭建遮阳网,用于避免夏季大棚受阳光直射而导致棚内温度过高,所述本体51两侧壁向内凹形成收敛开口用于安装固定螺栓的第一安装槽52。第一安装槽52设置的目的是为固定安装天沟5时预留用于容纳紧固件的,优选采用t型螺栓进行安装,因为t型螺栓能够在第一安装槽52任一位置进行安装,当然亦可以采用常规的六棱柱螺栓进行安装,只是在实际安装过程中需要实现将螺杆头部从第一安装槽52端头插入。

实施例7:

为了更好的实现薄膜10的固定,张紧及冷凝水的收集和排放,进一步结合说明书附图9-12所示,所述顶棚7上靠近天沟5一侧的上表面安装有用于固定薄膜10的固膜器11,所述固膜器11具有用于收集、排放来自薄膜10内壁上滑落的冷凝水的第二流滴槽1112,所述第二流滴槽1112通过排水软管9与第一流滴槽55导通或者所述排水软管9贯穿所述盖板54或本体51与所述第二排水槽59连通。固膜器11为本申请独创的固膜、压膜一体型材结构,能够实现快速固膜安装,压膜力度可调节的新型结构设计,融合第二流滴槽1112的设计,兼容了冷凝水的收集和排放,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省去了排水系统的安装,节省了大棚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膜器11包括用于固定安装在所述顶棚7上的固膜型材111,所述固膜型材111包括用于压膜的第一槽1110和所述第二流滴槽1112,以及将薄膜10压入第一槽1110内并进行固定的预压装置112。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膜型材111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流滴槽1112和第一槽1110之间的第二槽1111,所述预压装置112铰接有能够将薄膜10压入或者半压入第二槽1111内并用于张紧薄膜10的张紧装置113。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流滴槽1112与第二槽1111之间设置有平滑结构设置的护膜部1114;第一槽1110与第二槽1111之间设置有隔离部1115,所述隔离部1115顶端设置有用于支撑薄膜10的平滑结构或者膨大结构。所述张紧装置113用于按压薄膜10的一端具有压紧部114,所述压紧部114为向任意方向弯曲形成的弧形结构或者表面平滑设置的膨大结构。上述结构中,在实际安装过程及安装状态任一与薄膜10接触的部位均采用光滑弧形结构或者膨大结构设置,能够确保薄膜10在整个固定、压紧,以及使用过程中不会因细微的蠕动、振动摩擦导致薄膜10的损坏。

固膜器11的安装方式如下:

第一步,如图9所示状态,将待固定的薄膜10绷紧,并将预压装置112对准第一槽1110,并向第一槽1110方向用力,如图9箭头a的方向所示;

第二步,如图10所示状态,首先通过预压装置112将薄膜按压到第一槽1110内,使得预压装置112连带薄膜一起卡接在第二槽12内实现固膜流程;

第三步,如图4所示装置,将铰接的张紧装置113向靠近第二槽1111侧向下按压,如图10箭头b的方向所示,使得薄膜存在的松动余量随着张紧装置113向第二槽1111内压入深度的增加而得以消耗,最后以常规紧固件将张紧装置113和固膜型材111紧固,即可始终保持薄膜的张紧状态。薄膜张紧过程中移动方向如图11箭头c所示。

如图11和12示出的两种方式所示,其中图12是利用自攻螺钉直接将张紧装置113、预压装置112和固膜型材111固定在一起,通过改变张紧装置113相对预压装置112之间的距离实现对薄膜10的张紧程度,张紧装置113相对预压装置112的距离越近,张紧力越大,反之张紧力越小。同时,亦可采用图11示出的方式进行张紧,这种结构需要在张紧装置113上开设通孔,通孔直径略大于螺杆或者螺钉的外螺纹直径,并在固定螺杆或者螺钉的尾部套设一弹性单元,例如弹簧,使得该者弹性单元始终处于被压缩状态并置于螺钉尾部与张紧装置113之间。采用这种方式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弹性单元自身的弹性作用,能够弥补薄膜10在不同温度情况下,由于自身的弹性或者塑性变形导致薄膜10本身张紧度不同的问题。譬如采用固定式张紧薄膜10在冬季低温和夏季高温状态下其内部张紧度就存在不同,采用设置有弹性单元的结构设置,能够有效的弥补这一点,使得薄膜10的张紧度始终处于相对稳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