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必知系列:版权与著作权的区别
2021-01-20 14:01:27|341|起点商标网
版权(copyright)的概念形成于18世纪。印刷技术的推广,促进了图书出版业的繁荣,也给出版商带来了丰厚的收益。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以保护出版商利益为核心的特许出版制度。1709年英国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著作权法《安娜法令》,这部法律第一次确认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权利,并明确指出立法是为了鼓励人们参与知识创作活动。但是,《安娜法令》的立足点是维护作者的经济权利,保护的重点仍然是翻印权。在之后的社会历史发展中,保护对象和保护期限逐步扩大和延长。
目前,版权体系以英美两国为代表,是基于英国哲学家洛克的“劳动财产权”的法律哲学,认为作品财产权的对象是一种劳动成果。版权的侧重点仍在于保护作者的经济权利,作品被单纯视为作者的财产,而与作者的精神、人格关系不大。因此,版权可以像其他有形财产那样自由转让。与英美法系的版权体系不同,大陆法系国家主要适用起源于法国的著作权(作者权(author's right))体系。1777年法国颁布了印刷出版法令,授予作者自己出版和销售自己作品的权利。1793年法国颁布了《著作权法》,强调作者个人的权利,从理论上把作者的精神权利放在首要的位置,这部法律后来成为许多大陆法系国家的样板。与英美法系的版权法相比,大陆法系的著作权法将作品更多地视为作者人格的延伸和精神的反映,并非普通的财产。因此,对作者权利的转让施加较多限制,对人身权利则一般不允许转让和放弃。
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在立法过程中参考借鉴了两大法系的制度,并在《著作权法》第五十七条中明确规定“本法所称的著作权即版权”。因此,根据我国现行《著作权法》,“著作权”与“版权”在法律概念上是等同的,著作权也称版权,是指作者及其他权利人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总称。其中著作人身权是指作者通过创作表现个人风格的作品而依法享有获得名誉、声望和维护作品完整性的权利。该权利由作者终身享有,不可转让、剥夺和限制。作者去世后,一般由其继承人或者法定机构予以保护。著作人身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及保护作品完整权。著作财产权是作者对其作品的自行使用和被他人使用而享有的以物质利益为内容的权利,包括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改编权、翻译权和汇编权等。
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表达思想的作品不再是单一的文字形式,展现思想的载体也不仅仅是出版图书。著作的形式和种类逐渐增加,包含文学、艺术和科技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著作的载体形式也呈现多样化,包括图书、舞台、电视、多媒体、网络、自媒体等等。著作权的对象是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思想智力成果。版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类型,它是由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摄影和电影摄影等方面的作品组成。因而,版权和著作权保护的主体产生了明显的区别。
版权保护的是作品思想的展示载体的组织者,而不保护思想本身,算法、数学方法、技术或机器的设计均不在版权的保护之列。版权是指出版者权,其主体是出版者,版权通常属于组织表达思想载体的机构。版权是一种从属于著作权的派生权利,出版者版权只能由著作权人授予而产生。版权保护的是出版者,即出版者对作者授权出版的作品享有一定时限的专有出版权,保护时限长短一般由出版人与著作权人协商签约产生,合同的有效期限不超过10年。
著作权保护的是作品思想的创造者,而非作品的载体,因为作品载体可以有许多种,而作品本身只能是自然人或机构,著作权的主体是作品的作者。著作权是基于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产生的权利,作品一经创作产生,只要具备了作品的属性,即自动依法产生著作权。著作权保护的是作者,著作人身权的保护一般不受限制,其中某些内容具有一身专属性的权利受到永久的保护。对于著作财产权,各国都规定了一定的时间界限,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和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去世后50年,截止于作者去世后第50年的12 月31日止。
热门咨询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