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说着简单做起来没那么容易
2021-01-30 19:01:06|277|起点商标网
来源:百家号
出差期间,抽时间重新理了理这段时间有关品牌经营的思考。之所以替代“打造”这两个字,主要认为:品牌是需要企业家一点一点去经营,是一个过程。说着简单,做起来没那么容易。
文章分别从以下角度展开:1、如何定义品牌;2、从需求出发;3、乘品类之势;4、强化品牌地位;5、关于个体的思考。
如何定义品牌?
经营品牌之前首选需要清晰品牌这个概念---基础且关键。品牌的定义:说法不一,各有各的说法。这里按角色分类,且先分这几类:企业视角、专家视角、顾客视角。
先来看看企业视角
大多数企业家往往会认为只要在工商局注册个商标,花些钱找工厂把产品生产出来,就算是做品牌了。拥有商标、工厂等资源,只是企业做品牌的基础。品牌本身包含相对二字,相对竞争对手的产品或者服务,顾客/客户为什么选择你。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只是众多消费者可有可无、极其普通,是无法在大多数消费者心智拥有“品牌的感觉”。
再来看看专家视角:
首先是罗斯.瑞夫斯先生的USP理论(独特销售卖点),强调品牌应当是独特销售卖点的代表。例如乐百氏纯净水的27层净化、日丰管的管用50年,多强调物理层面的强化。比较适合行业发展前期、竞争初级阶段目前在国内市场,貌似没有太多人关注瑞夫斯先生的这个理论。
再者就是大卫.奥格威先生的品牌形象论(Brand Image Theory),强调品牌形象就是品牌的所有,每一份投入都应花在形象方面。最受策划公司、广告公司欢迎,常见套路:请明星、上央视、打广告。
紧接着是杰克.特劳特与艾.里斯先生所发现、推广的定位理论。强调品牌应当是某个品类或者某个品类特性的代表。发展至今,定位体系已经被人称为“定位理论”。二人也有所区隔,一个更强调品牌领先的塑造,一个更强调更底层一点的品类定义。
结合过往应用定位思想工具协助品牌打造品牌的实践来看:二者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两家公司区隔自身的宣传用语。这里抛出一个视角,自用理论与宣传理论,有兴趣的伙伴可以继续发掘,这里暂且不言。
企业家需要留心:定位理论并不是万能的。凡是那些教你只要一用,就能沙土变黄金,带来快速高效的增长。定位理论既然被称为一门理论,自然有其应用边界。从源头出发,大竞争的市场环境是定位最能高效发挥自身的条件。
通用范式:以抢占心智,成为第一作为最佳的品牌打造方法。然而在很多行业,竞争只是刚开始,物理市场争夺优化至关重要。
最后是顾客视角:
顾客才不管企业怎么定义品牌、专家怎么定义品牌?顾客在乎啥?顾客最在乎你的产品或者服务给他们带来的切身的利益:你能不能品质好一点、服务人员能不能再热情点、价格能不能再便宜点。
品牌并不是指单一的产品,并不是企业总是强调的广告宣传的那部分,也不是单纯的某个门店服务员是否周到、热情。而是顾客在购买前、购买过程、使用过程、售后服务等各个体验的综合感觉。对,对顾客来说,品牌就是一种感觉。
我们在逛商场或者买东西,和门店店员沟通的时候,多数不能够很清晰的传达品牌的差异化、或者他们的服务比较差。很容易让我们觉得这家公司也就一般般,并不是像你标准化的一个品牌。综合来看,品牌它是一个整体,是多个触点综合作用的结果。
再次提及需求
清晰顾客需求是品牌创造客户的关键,是企业创造产品、发挥组织能力的基础。顾客到底有哪些需求?从马斯洛需求理论一图可以看到,人的需求是从低级逐步升到高级的。较低层次的需求相对满足,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顾客购买你的产品、服务的时候,是在想着满足什么类型的需求,是解决基本的、实用型的需求,还是需要别的层面的需求。
很多企业家接触了定位理论,往往会把重心更多的放在品牌怎么争第一、怎么做好传播。很多时候却忽略了对顾客需求的关注。大多数企业并不十分清晰自己的顾客到底由哪几类人构成。
例如之前服务的几家B2B企业,以及身边的不少咨询公司。大多数企业基于对自身能力、边界的不甚了解,并不确切服务哪类企业更得心应手。客户模糊的选择、企业模糊的服务。在模模糊糊之间,开启“恋爱之旅”,往往到最后很容易遇到“情感问题”。
在为企业提供品牌咨询服务过程中,尤其是服务不那么大众化的产品服务,如B2B品牌、中高端的产品服务,我们总会和客户一起对用户做系统的研究。不同类型的顾客特征有哪些,顾客更倾向于品牌为他们提供哪方面的价值。
如毛老先生在《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所阐述的调研报告,系统分析了各个阶级的经济需求、精神需求;哪些是最急需团结的人、哪些可能犹豫不决。需求是企业发现新机会的原动力。企业不得不察。
乘品类红利
单一顾客的需求通过汇聚,形成市场。市场之下,大多数企业并没有足够的资源、实力去生产各类产品来满足所有的需求。企业总需要选择某个有发展前景的业务类别---直接对接需求,这里称为品类。以顾客口渴为例,一瓶纯净水可以满足、一瓶可乐也行、一罐凉茶也没太多问题。
企业不能试图拥有所有,需要遵循市场分工定律:结合企业自身、竞争环境,选择一个相对清晰的品类--赛道。无论是生产某个具体产品的企业还是从事咨询服务的咨询公司、知识工作者,我们都需要选择一个清晰的赛道,以此投入自身的时间、精力构建自身的竞争优势。
回到顾客端:顾客往往会基于需求选择特定品类,在选择特定品类之后会倾向选择特定的品牌。
大多数品类都有一定的成长周期,从萌芽、初步发展阶段到快速增长阶段,再从成熟阶段到衰退阶段,直至逐步退出市场。如传统的马车、胶圈相机、传统的功能手机。
从近几年服务、接触的企业来看,有企业所在行业确实处在快速发展阶段,有企业处于行业逐步成熟的阶段,如一些工业品企业;也有不少新兴创业企业在尝摸索可能新的品类如少女内衣、宝宝面条等等。其中,我们接触更多的是处于稳步、快速发展阶段的企业。
对这类企业来说,我们的建议通常简单、粗暴:顺势而为,做时间的朋友。在清晰品类发展阶段、品牌定位的基础上,如何建立更多的渠道、触达更多的潜在客户,提高品牌曝光度以及转化率。
对处在新业务探索阶段的企业,更多的是建议企业:夯实产品基础、通过不断试错的方式找到一个关键赛道,逐步步入稳步快速发展阶段。
强化品牌地位
每一个行业都有很多参与者,只有少数领先的企业才能最大程度享受品类发展的红利。在品类发展一开始就进入赛道的企业,需要在做好市场之实的同时,持续强化品牌在品类的领先地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市场份额、品牌认知度,品牌提及率。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如何提升品牌和品类划等号的能力---强势品牌关键特征之一。
需求品类和品牌已经清晰界定之后,企业需要一步一步完善品牌,持续强化品牌地位。在品牌发展的过程当中,在每一个阶段,每个环节它都有这种比较关键的增长因素,促进企业有效收获更多的增长。
其中比较关键的的局限条件可能包括产品层面、渠道层面的、传播层面的、组织层面等等。企业如何识别?前面有提到品牌它是一个整体,是多个元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企业不可能一次把所有的资源时间精力平均分散到每一项事务、每一个动作层面。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总需要有那么几个关键动作需要把握。
举几个例子,先说一个中高端的餐饮品牌,因本身定位为中高端,门店装修当然很关键。但在企业内部以及外部调研之后,我们发现这家企业每年花在装修上的金额在逐年提升,气派程度逐年攀升。
如果画一个曲线的话,装修投入增长给企业带来的增长刚开始可能是逐步向上,随后遇到一个拐点。装修层面的优化工作,企业可能已经做到了90分,很难再去强化。如果把资源更多投入在服务、产品以及传播层面,或许能够给企业带来新的增长契机。
再以我们服务的一家B2B工业品企业为例,这家企业的聚焦程度、专业化能力已经远超同行。每年也都会花费很多资金、人力用在新产品研发层面。但企业多年实践下来,发现新产品研发极其困难,似乎已经遇到行业天花板,很难突破。
这个时候企业应该向哪里要生产力?除了用于长期的储备型研发之外,短期当下的关键更多需要在销售人员以及传播方面做适当的投入。企业不能只要“月亮“,忽略身边的“六便士”。
关于个体的一些思考
最后一点是说到关于如何通过激发个人创造能力、提升组织整体的生产力。在服务企业落地品牌战略定位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凡是那些能够充分尊重个体创造能力、愿意为组织成员提供尽其所能的企业,战略落地能力远超组织活力较差的企业。
如何定义个人和组织的关系?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个人和组织的区别相差甚小,组织直接参与市场竞争,个人借助于组织这个平台,参与创造更多顾客/客户。
个人只不过是迷你型组织,而企业只不过是个人的放大版,通过集合多个成员,以协作的方式共同创造更多价值。
在企业真实实践方面,有两种方式:
一种方式是以公司为平台,企业赋能个体,完成个体品牌的重塑,这点比较适合在更多的B2B企业,尤其是针对在特定领域有足够积累的销售人员。身边已有不少企业正在实践。
另一种方式是企业内部部分环节市场化,以确定合适价格的方式承包给特定个人、小组。如同80年代国内由计划经济转型市场经济的经济结构转变,大部分企业都需要在特定环节,以承包的方式交给专业的个人。换言之,以交易替代管理,充分释放个体创造价值的能力(做老板的欲望)。
身边也有企业开始往这方面思考,其中应用比较好的是一家叫做绿航绿萝的企业,以交易替代雇佣的方式,真正把特定环节外包给特定成员。
在企业落地战略定位过程中,有一个极其关键的原则需要把握:在组织内部尽可能统一大家对于企业战略和定位的认识。战略和定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代表的内容也完全不同。战略是如何通过有节奏的运营、一步步如何达到既定的品类目标。而定位是基于企业所处阶段,识别出适合当下、能够帮企业创造更多顾客的战略表达。定位服务于战略,战略强化定位。
企业家需要把自己的角色从老板调整为一个宣传家:首先在组织内部完成战略的动员,其次在同合作伙伴的沟通方面,最终在顾客端建立强大、统一的品牌印象。
出差期间,抽时间重新理了理这段时间有关品牌经营的思考。之所以替代“打造”这两个字,主要认为:品牌是需要企业家一点一点去经营,是一个过程。说着简单,做起来没那么容易。
文章分别从以下角度展开:1、如何定义品牌;2、从需求出发;3、乘品类之势;4、强化品牌地位;5、关于个体的思考。
如何定义品牌?
经营品牌之前首选需要清晰品牌这个概念---基础且关键。品牌的定义:说法不一,各有各的说法。这里按角色分类,且先分这几类:企业视角、专家视角、顾客视角。
先来看看企业视角
大多数企业家往往会认为只要在工商局注册个商标,花些钱找工厂把产品生产出来,就算是做品牌了。拥有商标、工厂等资源,只是企业做品牌的基础。品牌本身包含相对二字,相对竞争对手的产品或者服务,顾客/客户为什么选择你。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只是众多消费者可有可无、极其普通,是无法在大多数消费者心智拥有“品牌的感觉”。
再来看看专家视角:
首先是罗斯.瑞夫斯先生的USP理论(独特销售卖点),强调品牌应当是独特销售卖点的代表。例如乐百氏纯净水的27层净化、日丰管的管用50年,多强调物理层面的强化。比较适合行业发展前期、竞争初级阶段目前在国内市场,貌似没有太多人关注瑞夫斯先生的这个理论。
再者就是大卫.奥格威先生的品牌形象论(Brand Image Theory),强调品牌形象就是品牌的所有,每一份投入都应花在形象方面。最受策划公司、广告公司欢迎,常见套路:请明星、上央视、打广告。
紧接着是杰克.特劳特与艾.里斯先生所发现、推广的定位理论。强调品牌应当是某个品类或者某个品类特性的代表。发展至今,定位体系已经被人称为“定位理论”。二人也有所区隔,一个更强调品牌领先的塑造,一个更强调更底层一点的品类定义。
结合过往应用定位思想工具协助品牌打造品牌的实践来看:二者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两家公司区隔自身的宣传用语。这里抛出一个视角,自用理论与宣传理论,有兴趣的伙伴可以继续发掘,这里暂且不言。
企业家需要留心:定位理论并不是万能的。凡是那些教你只要一用,就能沙土变黄金,带来快速高效的增长。定位理论既然被称为一门理论,自然有其应用边界。从源头出发,大竞争的市场环境是定位最能高效发挥自身的条件。
通用范式:以抢占心智,成为第一作为最佳的品牌打造方法。然而在很多行业,竞争只是刚开始,物理市场争夺优化至关重要。
最后是顾客视角:
顾客才不管企业怎么定义品牌、专家怎么定义品牌?顾客在乎啥?顾客最在乎你的产品或者服务给他们带来的切身的利益:你能不能品质好一点、服务人员能不能再热情点、价格能不能再便宜点。
品牌并不是指单一的产品,并不是企业总是强调的广告宣传的那部分,也不是单纯的某个门店服务员是否周到、热情。而是顾客在购买前、购买过程、使用过程、售后服务等各个体验的综合感觉。对,对顾客来说,品牌就是一种感觉。
我们在逛商场或者买东西,和门店店员沟通的时候,多数不能够很清晰的传达品牌的差异化、或者他们的服务比较差。很容易让我们觉得这家公司也就一般般,并不是像你标准化的一个品牌。综合来看,品牌它是一个整体,是多个触点综合作用的结果。
再次提及需求
清晰顾客需求是品牌创造客户的关键,是企业创造产品、发挥组织能力的基础。顾客到底有哪些需求?从马斯洛需求理论一图可以看到,人的需求是从低级逐步升到高级的。较低层次的需求相对满足,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顾客购买你的产品、服务的时候,是在想着满足什么类型的需求,是解决基本的、实用型的需求,还是需要别的层面的需求。
很多企业家接触了定位理论,往往会把重心更多的放在品牌怎么争第一、怎么做好传播。很多时候却忽略了对顾客需求的关注。大多数企业并不十分清晰自己的顾客到底由哪几类人构成。
例如之前服务的几家B2B企业,以及身边的不少咨询公司。大多数企业基于对自身能力、边界的不甚了解,并不确切服务哪类企业更得心应手。客户模糊的选择、企业模糊的服务。在模模糊糊之间,开启“恋爱之旅”,往往到最后很容易遇到“情感问题”。
在为企业提供品牌咨询服务过程中,尤其是服务不那么大众化的产品服务,如B2B品牌、中高端的产品服务,我们总会和客户一起对用户做系统的研究。不同类型的顾客特征有哪些,顾客更倾向于品牌为他们提供哪方面的价值。
如毛老先生在《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所阐述的调研报告,系统分析了各个阶级的经济需求、精神需求;哪些是最急需团结的人、哪些可能犹豫不决。需求是企业发现新机会的原动力。企业不得不察。
乘品类红利
单一顾客的需求通过汇聚,形成市场。市场之下,大多数企业并没有足够的资源、实力去生产各类产品来满足所有的需求。企业总需要选择某个有发展前景的业务类别---直接对接需求,这里称为品类。以顾客口渴为例,一瓶纯净水可以满足、一瓶可乐也行、一罐凉茶也没太多问题。
企业不能试图拥有所有,需要遵循市场分工定律:结合企业自身、竞争环境,选择一个相对清晰的品类--赛道。无论是生产某个具体产品的企业还是从事咨询服务的咨询公司、知识工作者,我们都需要选择一个清晰的赛道,以此投入自身的时间、精力构建自身的竞争优势。
回到顾客端:顾客往往会基于需求选择特定品类,在选择特定品类之后会倾向选择特定的品牌。
大多数品类都有一定的成长周期,从萌芽、初步发展阶段到快速增长阶段,再从成熟阶段到衰退阶段,直至逐步退出市场。如传统的马车、胶圈相机、传统的功能手机。
从近几年服务、接触的企业来看,有企业所在行业确实处在快速发展阶段,有企业处于行业逐步成熟的阶段,如一些工业品企业;也有不少新兴创业企业在尝摸索可能新的品类如少女内衣、宝宝面条等等。其中,我们接触更多的是处于稳步、快速发展阶段的企业。
对这类企业来说,我们的建议通常简单、粗暴:顺势而为,做时间的朋友。在清晰品类发展阶段、品牌定位的基础上,如何建立更多的渠道、触达更多的潜在客户,提高品牌曝光度以及转化率。
对处在新业务探索阶段的企业,更多的是建议企业:夯实产品基础、通过不断试错的方式找到一个关键赛道,逐步步入稳步快速发展阶段。
强化品牌地位
每一个行业都有很多参与者,只有少数领先的企业才能最大程度享受品类发展的红利。在品类发展一开始就进入赛道的企业,需要在做好市场之实的同时,持续强化品牌在品类的领先地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市场份额、品牌认知度,品牌提及率。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如何提升品牌和品类划等号的能力---强势品牌关键特征之一。
需求品类和品牌已经清晰界定之后,企业需要一步一步完善品牌,持续强化品牌地位。在品牌发展的过程当中,在每一个阶段,每个环节它都有这种比较关键的增长因素,促进企业有效收获更多的增长。
其中比较关键的的局限条件可能包括产品层面、渠道层面的、传播层面的、组织层面等等。企业如何识别?前面有提到品牌它是一个整体,是多个元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企业不可能一次把所有的资源时间精力平均分散到每一项事务、每一个动作层面。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总需要有那么几个关键动作需要把握。
举几个例子,先说一个中高端的餐饮品牌,因本身定位为中高端,门店装修当然很关键。但在企业内部以及外部调研之后,我们发现这家企业每年花在装修上的金额在逐年提升,气派程度逐年攀升。
如果画一个曲线的话,装修投入增长给企业带来的增长刚开始可能是逐步向上,随后遇到一个拐点。装修层面的优化工作,企业可能已经做到了90分,很难再去强化。如果把资源更多投入在服务、产品以及传播层面,或许能够给企业带来新的增长契机。
再以我们服务的一家B2B工业品企业为例,这家企业的聚焦程度、专业化能力已经远超同行。每年也都会花费很多资金、人力用在新产品研发层面。但企业多年实践下来,发现新产品研发极其困难,似乎已经遇到行业天花板,很难突破。
这个时候企业应该向哪里要生产力?除了用于长期的储备型研发之外,短期当下的关键更多需要在销售人员以及传播方面做适当的投入。企业不能只要“月亮“,忽略身边的“六便士”。
关于个体的一些思考
最后一点是说到关于如何通过激发个人创造能力、提升组织整体的生产力。在服务企业落地品牌战略定位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凡是那些能够充分尊重个体创造能力、愿意为组织成员提供尽其所能的企业,战略落地能力远超组织活力较差的企业。
如何定义个人和组织的关系?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个人和组织的区别相差甚小,组织直接参与市场竞争,个人借助于组织这个平台,参与创造更多顾客/客户。
个人只不过是迷你型组织,而企业只不过是个人的放大版,通过集合多个成员,以协作的方式共同创造更多价值。
在企业真实实践方面,有两种方式:
一种方式是以公司为平台,企业赋能个体,完成个体品牌的重塑,这点比较适合在更多的B2B企业,尤其是针对在特定领域有足够积累的销售人员。身边已有不少企业正在实践。
另一种方式是企业内部部分环节市场化,以确定合适价格的方式承包给特定个人、小组。如同80年代国内由计划经济转型市场经济的经济结构转变,大部分企业都需要在特定环节,以承包的方式交给专业的个人。换言之,以交易替代管理,充分释放个体创造价值的能力(做老板的欲望)。
身边也有企业开始往这方面思考,其中应用比较好的是一家叫做绿航绿萝的企业,以交易替代雇佣的方式,真正把特定环节外包给特定成员。
在企业落地战略定位过程中,有一个极其关键的原则需要把握:在组织内部尽可能统一大家对于企业战略和定位的认识。战略和定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代表的内容也完全不同。战略是如何通过有节奏的运营、一步步如何达到既定的品类目标。而定位是基于企业所处阶段,识别出适合当下、能够帮企业创造更多顾客的战略表达。定位服务于战略,战略强化定位。
企业家需要把自己的角色从老板调整为一个宣传家:首先在组织内部完成战略的动员,其次在同合作伙伴的沟通方面,最终在顾客端建立强大、统一的品牌印象。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