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作品的著作权主体
2021-02-09 22:02:09|181|起点商标网
通常情况下,作品的创作者就是著作权主体。作品的创作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独立创作,也可以是共同创作或委托创作,因此,著作权的主体也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一)演绎作品的著作权主体
演绎作品,是指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新作品,新作品既是对已有作品的继承,又进行了某种程度上的创新,其著作权由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人共同享有。
1.改编。改编是指以原有作品为基础,将原作品内容以不同的形式再现。如将某一小说改编为剧本,改编人对改编作品享有完整的著作权,改编后的作品既受到原作品著作权的保护,又受到改编后作品著作权的保护。因此,使用改编作品,必须获得原作品与改编作品两个著作权人的双重许可。
2.翻译。翻译是指将已有的作品用不同的语言文字再现。翻译并不是机械地翻转,它需要巧妙地运用别种语言艺术,在不歪曲原作内容的前提下完整而准确地再现这一作品,因此包含了翻译者的创造性劳动。翻译需征得原作者的同意,同时注明原作品的名称和作者,并向原作者支付相应的报酬。
3.注释。注释是指对已有作品中的词语、引文、出处等所作的说明,是一种讲解。注释一般是针对作品的疑难处而进行说明,目的在于使人们能够更准确、完整地理解作品。注释需要注释者去搜集资料,进行考证、推敲、理解吃透原作品,其中包含大量的创作性劳动。因此,对于注释部分,注释者应当享有著作权,但无权限制他人对同一作品进行新的注释。同时,注释他人的作品,应当取得著作权人的同意。
4.整理。整理是指对已有作品进行条理化、系统化的加工。整理人对整理后形成的作品形式享有著作权,但对原作品不享有任何权利,因此,也无权制止他人对同一作品进行整理。
演绎作品的创作是以已有作品为基础,因此,演绎作品又称为派生作品。《著作权法》规定,演绎作品的著作权人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演绎作品进行创作时,若原作品仍在法律保护期内,就必须征得原著作权主体的同意,并向其支付相应的报酬。第三人在使用演绎作品时,必须同时征得原作的著作权主体和演绎作品的著作权主体的同意。
(二)合作作品的著作权主体
两人以上共同创作的作品属于合作作品,著作权由合作者共同享有。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要成为合作作者,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①有共同的创作意图。②参加了共同的创作劳动。不论分工如何,创作劳动必须具有创造性,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如抄写稿件、整理资料等,不能视为创作劳动。
合作作品根据创作的形式不同,可分为可分割作品和不可分割作品。可分割的作品是指合作作品的作者各自所创作的智力成果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分开后仍能作为完整作品。这种情况下合作作者除了对合作作品具有共同的著作权外,各个作者还可对自己所创作的部分单独行使著作权。但是每个作者行使权利时,不能侵害合作作品的整体著作权。不可分割的作品是指一部作品无法区分组成部分的权利归属。《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9条规定,合作作品不可以分割使用的,其著作权由各合作作者共同享有,通过协商一致行使;不能协商一致,又无正当理由的,任何一方不得阻止他方行使除转让以外的其他权利,但是所得收益应当合理分配给所有合作作者。
(三)汇编作品的著作权主体
汇编作品,是指通过对若干作品、作品片段或不构成作品的数据等进行编排而形成的新作品。汇编作品的著作权由汇编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
汇编他人作品时,应当取得原作品著作权人的同意,并支付相应的报酬。不过,为实施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教科书,则可以不经过著作权人同意,但须指明原作的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支付相应的报酬。
(四)委托作品的著作权主体
委托作品是指一方接受另一方的委托,按照委托合同规定的有关事项进行创作的作品。我国《著作权法》第17条规定:“受委托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合同未作明确约定或者没有订立合同的,著作权属于受托人。”
(五)职务作品的著作权主体
我国《著作权法》第16条第1款规定:“公民为完成法人或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除本条第2款的规定以外,著作权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作品完成两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作品。”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职务作品,作者只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则由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给予作者相应的奖励:
1.主要是利用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进行创作,并由法人或其他组织承担相应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等职务作品。当然,这里的物质技术条件,是指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公民完成创作提供专门的资金、设备或资料。对于那些仅使用了单位的纸张、笔墨、办公场所或占用了工作时间等都不能算是专门的物质技术条件。
2.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
可见,我国关于职务作品的权利归属问题,原则上是作者享有著作权,单位享有优先使用权;特殊情况下,作者享有署名权,单位享有著作权中的其他权利。
(六)美术作品的著作权主体
美术作品不仅指绘画作品,还包括书法、雕塑等。我国《著作权法》第18条规定:“美术等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不视为作品著作权的转移,但美术作品原件的展览权由原件所有人享有。”也就是说,美术作品转移时,著作权的权利中只有展览权随之转移,其他权利仍归作者所有。
(七)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的著作权主体
我国《著作权法》第15条规定:“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的著作权由制片者享有,但编剧、导演、摄影、作词、作曲等作者享有署名权,并有权按照与制片者签订的合同获得报酬。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中的剧本、音乐等可以单独使用的作品的作者有权单独行使其著作权。”因此,这类作品的著作权从整体上说属于制片人,导演只享有署名权。其他的如编剧、摄影师、作词者、作曲者也只是对自己创作的作品享有署名权和获取报酬的权利。此外,对于能够单独使用的作品,作者可以单独使用,无须征得制片人的同意。例如,将电影插曲由作曲者录制成磁带发行。
(一)演绎作品的著作权主体
演绎作品,是指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新作品,新作品既是对已有作品的继承,又进行了某种程度上的创新,其著作权由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人共同享有。
1.改编。改编是指以原有作品为基础,将原作品内容以不同的形式再现。如将某一小说改编为剧本,改编人对改编作品享有完整的著作权,改编后的作品既受到原作品著作权的保护,又受到改编后作品著作权的保护。因此,使用改编作品,必须获得原作品与改编作品两个著作权人的双重许可。
2.翻译。翻译是指将已有的作品用不同的语言文字再现。翻译并不是机械地翻转,它需要巧妙地运用别种语言艺术,在不歪曲原作内容的前提下完整而准确地再现这一作品,因此包含了翻译者的创造性劳动。翻译需征得原作者的同意,同时注明原作品的名称和作者,并向原作者支付相应的报酬。
3.注释。注释是指对已有作品中的词语、引文、出处等所作的说明,是一种讲解。注释一般是针对作品的疑难处而进行说明,目的在于使人们能够更准确、完整地理解作品。注释需要注释者去搜集资料,进行考证、推敲、理解吃透原作品,其中包含大量的创作性劳动。因此,对于注释部分,注释者应当享有著作权,但无权限制他人对同一作品进行新的注释。同时,注释他人的作品,应当取得著作权人的同意。
4.整理。整理是指对已有作品进行条理化、系统化的加工。整理人对整理后形成的作品形式享有著作权,但对原作品不享有任何权利,因此,也无权制止他人对同一作品进行整理。
演绎作品的创作是以已有作品为基础,因此,演绎作品又称为派生作品。《著作权法》规定,演绎作品的著作权人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演绎作品进行创作时,若原作品仍在法律保护期内,就必须征得原著作权主体的同意,并向其支付相应的报酬。第三人在使用演绎作品时,必须同时征得原作的著作权主体和演绎作品的著作权主体的同意。
(二)合作作品的著作权主体
两人以上共同创作的作品属于合作作品,著作权由合作者共同享有。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要成为合作作者,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①有共同的创作意图。②参加了共同的创作劳动。不论分工如何,创作劳动必须具有创造性,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如抄写稿件、整理资料等,不能视为创作劳动。
合作作品根据创作的形式不同,可分为可分割作品和不可分割作品。可分割的作品是指合作作品的作者各自所创作的智力成果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分开后仍能作为完整作品。这种情况下合作作者除了对合作作品具有共同的著作权外,各个作者还可对自己所创作的部分单独行使著作权。但是每个作者行使权利时,不能侵害合作作品的整体著作权。不可分割的作品是指一部作品无法区分组成部分的权利归属。《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9条规定,合作作品不可以分割使用的,其著作权由各合作作者共同享有,通过协商一致行使;不能协商一致,又无正当理由的,任何一方不得阻止他方行使除转让以外的其他权利,但是所得收益应当合理分配给所有合作作者。
(三)汇编作品的著作权主体
汇编作品,是指通过对若干作品、作品片段或不构成作品的数据等进行编排而形成的新作品。汇编作品的著作权由汇编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
汇编他人作品时,应当取得原作品著作权人的同意,并支付相应的报酬。不过,为实施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教科书,则可以不经过著作权人同意,但须指明原作的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支付相应的报酬。
(四)委托作品的著作权主体
委托作品是指一方接受另一方的委托,按照委托合同规定的有关事项进行创作的作品。我国《著作权法》第17条规定:“受委托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合同未作明确约定或者没有订立合同的,著作权属于受托人。”
(五)职务作品的著作权主体
我国《著作权法》第16条第1款规定:“公民为完成法人或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除本条第2款的规定以外,著作权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作品完成两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作品。”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职务作品,作者只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则由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给予作者相应的奖励:
1.主要是利用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进行创作,并由法人或其他组织承担相应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等职务作品。当然,这里的物质技术条件,是指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公民完成创作提供专门的资金、设备或资料。对于那些仅使用了单位的纸张、笔墨、办公场所或占用了工作时间等都不能算是专门的物质技术条件。
2.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
可见,我国关于职务作品的权利归属问题,原则上是作者享有著作权,单位享有优先使用权;特殊情况下,作者享有署名权,单位享有著作权中的其他权利。
(六)美术作品的著作权主体
美术作品不仅指绘画作品,还包括书法、雕塑等。我国《著作权法》第18条规定:“美术等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不视为作品著作权的转移,但美术作品原件的展览权由原件所有人享有。”也就是说,美术作品转移时,著作权的权利中只有展览权随之转移,其他权利仍归作者所有。
(七)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的著作权主体
我国《著作权法》第15条规定:“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的著作权由制片者享有,但编剧、导演、摄影、作词、作曲等作者享有署名权,并有权按照与制片者签订的合同获得报酬。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中的剧本、音乐等可以单独使用的作品的作者有权单独行使其著作权。”因此,这类作品的著作权从整体上说属于制片人,导演只享有署名权。其他的如编剧、摄影师、作词者、作曲者也只是对自己创作的作品享有署名权和获取报酬的权利。此外,对于能够单独使用的作品,作者可以单独使用,无须征得制片人的同意。例如,将电影插曲由作曲者录制成磁带发行。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