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异议制度中的效率与公平
2021-02-01 13:02:01|186|起点商标网
我国现有的商标异议制度为异议前置模式,与绝对理由审查相结合符合我国当前商标注册实际的需要。异议制度作为我国商标法的传统制度,长期以来发挥了预防不当注册的重要作用。但是,该制度在实际运行中仍然暴露出效率缺陷,因此迫切需要对其程序进行便利化改革。
1.将3个月异议期缩短至2个月的可行性分析
2013年我国进行商标法第三次修正时,对异议人的范围、异议事由和异议的具体程序进行了改革,其目的在于减少异议申请的数量,但在实践中,异议申请的数量仍然居高不下。下面以2015-2017年异议相关数据为例进行分析(见表2,表格中的数据来源同表格1)。
通过对表2数据的纵向对比可见,异议申请量占审定量的百分比从2015年的4.1%下降到2017年的2.7%,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现行商标法起到了减少异议申请的作用。另外,对比近三年的异议成立率可以发现,其比例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从2015年的26%上升至2017年的34.25%,说明异议申请的质量有所提高。但应当注意的是,我国异议申请虽比例有所降低但总体数量仍然较高,有必要对异议程序进行变革,促使异议部门提高效率以应对大量的异议申请。
2015年,初步审定予以公告的商标中,提出异议申请的占4.1%,其中异议成立不予注册的占26%,即初步审定的商标中只有不超过1.1%的异议成立。同比,2016年异议成立不予注册的约为0.92%,2017年异议成立不予注册的约占0.92%。根据我国商标法第33条的规定,我国商标初步审定公告后的异议期是3个月,这就意味着要让97%左右没有异议争议的商标同3%左右被提出异议的商标一同等待3个月的异议期后方可注册,也即要让超过99%的可以直接注册的商标经过3个月的异议期才可获得注册。从提高效率的角度看,异议期从3个月降低到2个月对注册商标申请人而言十分有利,对大多数异议人提出异议也不会造成实质性影响。我国如果采用绝对理由审查和查询报告通知制度,在先商标权人已经在申请人商标被初步审定之前就已经获知,而在先商标权人的异议申请占据异议量中的绝大多数。况且对于在先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等而言,异议程序仅仅是对不当注册的预防机制,若来不及提出异议,还有无效宣告这一后续机制。
因此,基于效率和公平角度考虑,我国应当将商标异议期由3个月缩短至2个月,有效督促在先商标权人通过查阅商标公告了解商标申请状况,避免他人不当注册商标影响自己的商誉和商标的价值,也可以督促其他在先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对不当注册商标及时提出异议,避免不当注册对自身权益的损害。
2.行政一审制是兼顾效率与公平的理性选择
自2001年我国商标异议由行政终局裁定改为司法终局裁决后,商标异议很有可能需要经过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和人民法院等诸多部门,经历无效宣告、复审、一审、二审甚至是再审等漫长而复杂的救济程序(如图1所示),以致无法及时、高效地满足异议当事人的根本目的。
从我国当前提出异议、无效宣告的事由看,二者形式上的唯一区别是异议事由不包括《商标法》第44条第1款所规定的“以欺骗手段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的情形,但从《商标法》第44条的立法本意看,其宗旨在于本着诚实信用原则,制止恶意申请注册商标的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这一宗旨应当贯穿于商标审查、核准程序,异议程序和争议程序的始终。23因此,异议程序和无效宣告程序实质上的审查内容并无区别。无效宣告属于注册不当商标的事后处置机制,是为在先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等未能及时提出异议所提供的事后补救措施,由商标局和商标评审委员会以完全相同的事由分别进行两次行政审查确无必要。因此,应当变 “行政二审”为“行政一审”,取消异议人无效宣告制度和不予注册复审制度,异议申请直接向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当事人对异议裁定不服的,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需要注意的是,行政一审制并不仅仅针对异议程序,商标审查程序也应进行相应的改革,即对驳回注册申请的商标,申请人不服的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通过减少商标驳回的行政审级,可以有效减轻商标注册申请人被驳回商标后继续主张权利的负担,是效率和公平的体现。
行政一审制的优点在于:商标审查和异议的周期大幅缩短;对商标局和商标评审委员会的工作职责进行较为清晰的划分,符合我国《商标法》第2条所规定的商标局主管全国商标注册和管理工作,商标评审委员会负责商标争议事宜的工作职责划分,分工更加明确,工作内容较少发生重叠,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行政一审制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绝对理由审查模式和查询报告通知制度相结合,虽然可以减少无效注册的数量,但由于我国当前核驳量较大,采取绝对理由审查势必会增加异议申请数量,而行政一审制工作职责划分又将商标异议全部交由商标评审委员会负责,那么,商标评审委员会能否承担这些工作量是需要进一步考虑的问题。进行绝对理由审查模式和行政一审制改革后,以2017年数据为例,商标评审委员会增加的工作量包括:相对理由审查核驳量(少于159.4万件24)、异议申请量(72,575件);减少的工作量包括:核驳复审申请量(17.4万件)、不予注册复审申请量(1674件)、异议人无效宣告申请量(少于27,173件25)。可见,商标评审委员会增加了大量的审查工作量,虽然查询报告通知制度能够降低异议数量,但仅依赖这一制度还远远不够。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商标恶意抢注和囤积行为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以切实降低商标无效申请尤其是恶意申请的数量,缓解商标评审委员会的工作压力。
1.将3个月异议期缩短至2个月的可行性分析
2013年我国进行商标法第三次修正时,对异议人的范围、异议事由和异议的具体程序进行了改革,其目的在于减少异议申请的数量,但在实践中,异议申请的数量仍然居高不下。下面以2015-2017年异议相关数据为例进行分析(见表2,表格中的数据来源同表格1)。
通过对表2数据的纵向对比可见,异议申请量占审定量的百分比从2015年的4.1%下降到2017年的2.7%,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现行商标法起到了减少异议申请的作用。另外,对比近三年的异议成立率可以发现,其比例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从2015年的26%上升至2017年的34.25%,说明异议申请的质量有所提高。但应当注意的是,我国异议申请虽比例有所降低但总体数量仍然较高,有必要对异议程序进行变革,促使异议部门提高效率以应对大量的异议申请。
2015年,初步审定予以公告的商标中,提出异议申请的占4.1%,其中异议成立不予注册的占26%,即初步审定的商标中只有不超过1.1%的异议成立。同比,2016年异议成立不予注册的约为0.92%,2017年异议成立不予注册的约占0.92%。根据我国商标法第33条的规定,我国商标初步审定公告后的异议期是3个月,这就意味着要让97%左右没有异议争议的商标同3%左右被提出异议的商标一同等待3个月的异议期后方可注册,也即要让超过99%的可以直接注册的商标经过3个月的异议期才可获得注册。从提高效率的角度看,异议期从3个月降低到2个月对注册商标申请人而言十分有利,对大多数异议人提出异议也不会造成实质性影响。我国如果采用绝对理由审查和查询报告通知制度,在先商标权人已经在申请人商标被初步审定之前就已经获知,而在先商标权人的异议申请占据异议量中的绝大多数。况且对于在先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等而言,异议程序仅仅是对不当注册的预防机制,若来不及提出异议,还有无效宣告这一后续机制。
因此,基于效率和公平角度考虑,我国应当将商标异议期由3个月缩短至2个月,有效督促在先商标权人通过查阅商标公告了解商标申请状况,避免他人不当注册商标影响自己的商誉和商标的价值,也可以督促其他在先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对不当注册商标及时提出异议,避免不当注册对自身权益的损害。
2.行政一审制是兼顾效率与公平的理性选择
自2001年我国商标异议由行政终局裁定改为司法终局裁决后,商标异议很有可能需要经过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和人民法院等诸多部门,经历无效宣告、复审、一审、二审甚至是再审等漫长而复杂的救济程序(如图1所示),以致无法及时、高效地满足异议当事人的根本目的。
从我国当前提出异议、无效宣告的事由看,二者形式上的唯一区别是异议事由不包括《商标法》第44条第1款所规定的“以欺骗手段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的情形,但从《商标法》第44条的立法本意看,其宗旨在于本着诚实信用原则,制止恶意申请注册商标的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这一宗旨应当贯穿于商标审查、核准程序,异议程序和争议程序的始终。23因此,异议程序和无效宣告程序实质上的审查内容并无区别。无效宣告属于注册不当商标的事后处置机制,是为在先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等未能及时提出异议所提供的事后补救措施,由商标局和商标评审委员会以完全相同的事由分别进行两次行政审查确无必要。因此,应当变 “行政二审”为“行政一审”,取消异议人无效宣告制度和不予注册复审制度,异议申请直接向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当事人对异议裁定不服的,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需要注意的是,行政一审制并不仅仅针对异议程序,商标审查程序也应进行相应的改革,即对驳回注册申请的商标,申请人不服的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通过减少商标驳回的行政审级,可以有效减轻商标注册申请人被驳回商标后继续主张权利的负担,是效率和公平的体现。
行政一审制的优点在于:商标审查和异议的周期大幅缩短;对商标局和商标评审委员会的工作职责进行较为清晰的划分,符合我国《商标法》第2条所规定的商标局主管全国商标注册和管理工作,商标评审委员会负责商标争议事宜的工作职责划分,分工更加明确,工作内容较少发生重叠,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行政一审制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绝对理由审查模式和查询报告通知制度相结合,虽然可以减少无效注册的数量,但由于我国当前核驳量较大,采取绝对理由审查势必会增加异议申请数量,而行政一审制工作职责划分又将商标异议全部交由商标评审委员会负责,那么,商标评审委员会能否承担这些工作量是需要进一步考虑的问题。进行绝对理由审查模式和行政一审制改革后,以2017年数据为例,商标评审委员会增加的工作量包括:相对理由审查核驳量(少于159.4万件24)、异议申请量(72,575件);减少的工作量包括:核驳复审申请量(17.4万件)、不予注册复审申请量(1674件)、异议人无效宣告申请量(少于27,173件25)。可见,商标评审委员会增加了大量的审查工作量,虽然查询报告通知制度能够降低异议数量,但仅依赖这一制度还远远不够。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商标恶意抢注和囤积行为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以切实降低商标无效申请尤其是恶意申请的数量,缓解商标评审委员会的工作压力。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ips